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服大師——鍾毅

漢服大師——鍾毅

明華堂堂主鍾毅,他手中裁剪出的漢服,秒殺一切古裝劇戲服,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它承載著的漢族獨特的染、織、綉等工藝和美學,今天仍然精妙絕倫。

漢族人的衣冠之美,曾經影響了周邊許多國家。至今他們的民族服飾,還保留有漢服的影子。但創造出這樣美麗衣服的我們自己,卻早已忘了祖先的衣服是什麼模樣。和許多同袍一樣,鍾毅為此而痛心。大學時代的他充滿青春熱血試圖通過穿著漢服上下課的方式讓漢服融入現代生活之中。

「民族服飾和時裝不同,時裝可以因為設計師或者是個人的想法,覺得這樣好看就將它改變,但民族服飾的話,它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文化禮儀。」想通了這一層的鐘毅,最終決定讓漢服變成當代的禮服漢服不是停留在明朝的出土文物而應該是延續傳統的時代正裝。

在很多歷史劇中

青銅器、花瓶上的花紋都往衣服上貼

漢族的女性,什麼東西都往頭上插

但中華衣冠,

其實包括了衣服、頭飾、鞋履

每一件都極其講究

「我就希望以後這方面的工作

能不能做的更好一點

多用一點心思」

漢服傳承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承載的是漢族的匠人們極其精巧繁複經過千年打磨的織染、刺繡工藝,這些都構成漢文化深厚底蘊的一部分。

第一次覺得質感不對;第二次發現經線易斷;於是改工藝重來;第三次把斷線夾出來也不行;第四次經緯線變調後仍舊失敗;第五次各方面合格但容易崩裂;第六次......

一套漢服需布料至少兩米,布料半年大概五六百米,如果裁縫一點都不浪費也就兩百來套,願意生產這樣的面料的商家又是少之又少,但鍾毅堅持自己的原則,絕不願意讓步,即使一點點的品質。

對很多人而言

漢服或許是一個含義不明的過去時態

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

它是承載著複雜意味的符號

鍾毅說

過去九年,他僅僅是開了一個頭

但他相信,自己已在正確的路上

「漢服在今天,仍然是死的。

我希望讓他活過來」

編輯|孫夏珉、楊雨婷

審核|黃佳浩、張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經貿會計學院 的精彩文章:

健康睡眠 遠離慢病
我想與你肩並肩去台灣

TAG:江蘇經貿會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