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說漢字:獨木不林——說「林」

細說漢字:獨木不林——說「林」

細說漢字

(245)

獨木不林——說「

朱英貴

一、「林」字小引

常言道,「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藉以比喻個人力量單薄,要眾人在一起才能成大事。而表達這個意思的成語就是「獨木不林」,來源於南朝·范嘩《後漢書·崔駟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這句話的意思是:高樹反而沒有蔭翳,獨樹卻也成不了森林。

高樹靡陰,是比喻達官之不可依,也說明這樣一個哲理:量(高)的增長超過限度(即成蔭的高度)則引起質變(無蔭);獨木不林,是比喻個人力量的薄弱,也說明量的變化達不到所必須的限度就不會引起質變。《後漢書·崔駟傳》原文的下一句是「隨時之宜,道貴從凡。」意謂為人處世應因時而變、因勢而動,藉助凡眾,循序漸進。

由此可知,「林」字的構字理據就是許多樹木聚在一起的意思,本篇就來略談一下「林」字。

二、「林」字的字形解讀及造字本義

「林」字的古文字字形(見上圖),自甲骨文至小篆,一以貫之,均從二木構形,以至於隸書、楷書都是這樣構形的。「木」即是樹,「二」表示多,其構字理據為許多樹木聚在一起便可以稱之為「林」,其造字方法當屬同文會意。

《說文解字》卷六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凡林之屬皆從林。」許慎的解釋是正確的,其大致意思為:「林」,平坦地面上有叢生的樹木就叫作「林」。它的字形採用兩個「木」會意。凡是與林相關的字,都可以採用「林」作表意偏旁。

三、「林」字的字義演變源流

「林」字的造字本義就是成片的眾多樹木。例如:「於以求之,於林之下。」(《詩·邶風·擊鼓》)再如:「世之為丘壟也,其高大若山,其樹之若林。」(《呂氏春秋?安死》)高誘註:「木藂生曰林也。」又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晉·陶潛《桃花源記》)又如:「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柳宗元《黔之驢》)

「林」也可以指指叢生的竹木或草木。例如:「林衡,每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虞。」(《周禮?地官司徒·敘官》)鄭玄註:「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麓,也是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守山林吏也。這段話的意思是:林衡,每處大的林麓由下土十二人擔任,(還配有)史四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中等林麓的林衡如同中等山的山虞的編製,小林麓的林衡如同小山的山虞的編製。再如:「草亦稱林。《楚辭》曰『游蘭皋與蕙林』。又陸士衡《招隱》詩云『結風佇蘭林』,蘭蕙皆草也。」(元·李治《敬齋古今黈拾遺》卷四)

由此可以引申為指野外或退隱之處。例如:「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晍。」(《爾雅?釋地》)再如:「富貴還鄉國,光華滿舊林。」(唐·張說《和魏僕射還鄉》)又如:「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與隱士張忠為林下之契,每共游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二·竺僧朗》)又如:「林下有人君側少,知公未忍說投簪。」(清·錢謙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一)以上前兩例的「林」字是指野外,後兩例的「林」字則是指隱退的地方。

「林」還可以泛指人或事物的會聚、彙集處。例如:「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於世,而列於君子之林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再如:「歷觀文苑,泛覽辭林,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又如:「其庸下者,亦復優遊書畫之林。」(清·龔自珍《明良論一》)

由此可以引申為眾多貌。例如:「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莊子?天運》)郭慶藩集釋引郭嵩燾曰:「林樂者,相與群樂之,五音繁會,不辨聲之所從出,故曰無形。」陳鼓應今註:「林樂,喻眾樂齊奏。」

「林」還可以指稱國君。例如:「百禮既至,有壬有林。」(《詩·小雅·賓之初筵》)毛傳:「林,君也。」鄭玄箋:「壬,任也,謂卿大夫也。諸侯所獻之禮既陳於庭,有卿大夫,又有國君,天下遍至,得萬國之歡心。」再如:「伯林雉經,維其何故?」(《楚辭?天問》)王逸註:「伯,長也。林,君也。謂晉太子申生為後母驪姬所譖,遂雉經而自殺。」又如:「林烝……君也。」(《爾雅?釋詁上》)邢昺疏:「林者,《說文》雲平地有叢木曰林。烝者,《左傳》雲天生烝民,樹之以君而司牧之。然則人物之眾必立君長以司牧之,故以林烝為君也。」

根據上面對「」字的字義演變過程的梳理,現將「」字字義的發展脈絡簡示如下(示意圖中的橫直線表示字義之間的先後演變關係):

四、含有「林」字文化含義的相關成語

含有「林」字文化含義的相關成語不少,其中「林」字的含義,大致可以區分為表示數目眾多、表示荒野隱蔽、表示匯聚眾多三種情形,現略加區分如下:

其一,「林」字用作造字本義「成片的眾多樹木」的,例如:

巢林一枝——指鷦鷯築巢,只不過佔用一根樹枝,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貪多。源自《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池魚林木——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源自《淮南子·說山訓》:「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

獨木不林——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有限,辦不成大事。語見南朝·范嘩《後漢書·崔駟傳》:「高樹靡陰,獨木不林。」

焚林而獵——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語見《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語見《淮南子·主術訓》:「故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焚林而狩——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語見南朝·宋·袁淑《防禦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焚林而田——燒毀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語見《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

焚林而畋——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語見宋·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魚,明年無魚。」

焚林竭澤——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干湖水去捕捉魚,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比喻只圖眼前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源自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台,焚林而田,竭澤而漁。」語見清·黃宗羲《明司馬澹若張公傳》:「竊恐焚林竭澤之後,能無魚驚鳥散之憂?」

林寒洞肅——寒:寒冷;肅:肅殺。形容秋冬時林木蕭疏,溪澗淺落的景象。語見北朝·後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茂林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語見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棄車走林——比喻臨陣脫逃。源自《左傳·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廣以逐趙旃。趙旃棄車而走林。」

窮猿奔林——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語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窮猿投林——窮猿:被獵人緊追的猿猴。比喻在窮困中急於找一個棲身的地方。語見《晉書·李充傳》:「窮猿投林,豈瞝擇木。」

瓊林玉樹——瓊:美玉。泛指精美華麗的陳設。語見唐·蔣防《霍小玉傳》:「但覺一室之中,若瓊林玉樹,互相照曜,轉盼精彩射人。」

深山密林——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語見魯迅《彷徨·傷逝》:「我看見怒濤中的漁夫,戰壕中的兵士,摩托車中的貴人,洋場上的投機家,深山密林中的豪傑。」

深山窮林——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語見唐·柳宗元《零都郡復乳穴記》:「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窮林,冰雪之所儲,豺虎之所廬。」

深山老林——與山外、林外距離遠的、人跡罕至的山嶺、森林。語見秦牧《莽原語絲》:「還有些人,鑽到深山老林里找人蔘、采木耳,摘蘑菇。」

聲振林木——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語見《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其二,「林」字表示草木叢生之處或者野外隱居之所的,例如:

把臂入林——把: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語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謝公(安)道豫章(謝鯤)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長林豐草——幽深的樹林,茂盛的野草。指禽獸棲止的山林草野,舊常喻隱居之地。源自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豐草長林——①茂草高林。②指隱逸之地。語見唐·杜甫《進三大禮賦表》:「臣生長陛下純樸之俗,行四十載矣。與麋鹿同群而處,浪跡於陛下豐草長林,實自弱冠之年矣。」

林下風範——林下:幽僻之境;風範: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又作「林下風氣」、「林下風度」、「林下風韻」、「林下風致」、「林下高風」。

林下風氣——林下:幽僻之境;風氣:風度。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語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又作「林下風範」、「林下風度」、「林下風韻」、「林下風致」、「林下高風」。

林下清風——指女子態度嫻雅、舉止大方。同林下風氣」。語見《天雨花》第一回:「我思女子之中,若通些文藝,必竟脫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料不是油鹽醬醋的惡氣。必然言談舉止,都帶些林下清風。」又作「林下風範」、「林下風氣」、「林下風度」、「林下風韻」、「林下風致」、「林下高風」。

綠林大盜——指聚集山林的強盜。語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

綠林豪傑——指綠林中出眾的人物。語見清·李漁《玉搔頭·逼氛》:「有誰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兩個綠林豪傑率眾來歸,要助我力圖大事。」

綠林豪客——綠林:原西漢王匡、王鳳為首的綠林軍。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裝力量,也指傷害人民的群盜股匪。語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烏將軍一飯必酬》:「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綠林豪士——指綠林中出眾的人物。語見陶成章《浙案紀略》上卷第四章第二節:「其同鄉許振鵬……去之寧波,由王金髮介紹,因得入大嵐山,連結綠林豪士。」

綠林好漢——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們。舊時也指聚眾行劫的群盜股匪。源自《後漢書·劉玄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芘而食之,更相侵奪。……於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丹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臧於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源自《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

嘯聚山林——嘯聚:互相呼召著聚合起來。指反抗反動統治而聚眾起事。語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我這伙好漢,非比嘯聚山林之輩。」

鐘鼎山林——比喻富貴和隱逸。語見宋·辛棄疾《臨江仙·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梁》詞:「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又見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一:「疏雨梧桐,微雲河漢,鐘鼎山林無限悲。」

其三,「林」字表示人或事物的彙集之處或者眾多貌的,例如:

筆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語見漢·王充《論衡·對作》:「漢家極筆墨之林,書論之造,漢家尤多。」又見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使其間稍伏機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誅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獨得佯狂自肆於筆墨之林哉!」

池酒林胾——胾:切成的大塊肉。形容酒肉極多,生活奢侈。源自《史記·殷本紀》:「抜帝紂呴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

彈雨槍林——彈下如雨,槍立如林。形容戰鬥劇烈。語見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且劃策,彈雨槍林,木壞山雙,江城付動灰。」

槍林彈雨——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鬥激烈。語見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才開始,卻一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桂林杏苑——古時鄉試例在農曆八月舉行,考中稱折桂;會試例在農曆三月舉行,考中稱探杏。因以之指鄉試、會試。語見《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夢之游;虎鬥龍爭,又見戰征之事。」

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為晉時鄐詵的自謙語◇稱譽人才學出眾。源自《晉書·鄐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酒池肉林——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後也形容酒肉極多。源自《史記·殷本紀》:「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語見《漢書·張騫傳》:「行賞賜,酒池肉林。」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眾多。源自唐·柳宗元《貞符》:「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林而群。」

總總林林——形容眾多。源自唐·柳宗元《貞符》:「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林而群。」

青林黑塞——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處。源自唐·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肉山脯林——積肉如山,列脯如林。形容窮奢極侈。語見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夏》:「以人架車,肉山脯林,以酒為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餘人。」

言談林藪——林藪: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關於談論的人。源自《晉書·裴秀傳》:「樂廣嘗與顀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顀辭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顀為言談之林藪。」

瑤林瓊樹——形容人容貌智力出眾。語見《晉書·王戎傳》:「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

眾議成林——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語見《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高誘註:「眾人皆議平地生林,無翼之禽能飛,凡人信之以為實然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求知本末探尋源流 的精彩文章:

細說漢字:只雞樽酒——說「只」
細說漢字:草創未就——說「草」

TAG:求知本末探尋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