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財富的十大問題,馬雲不會告訴你答案

關於財富的十大問題,馬雲不會告訴你答案

第一,財富究竟是什麼

在普通人印象中,財富就是錢,錢就是財富,但是深究起來,這兩者有區別。

人們常說健康是財富,親情是財富,友誼是財富,但顯然,一個有錢的人不一定比一個窮人更健康,一個人有很多錢不代表擁有真正的親情和友誼,所以才有「情義無價」的說法。

從長遠看,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他們的發明創造、優秀思想、文化遺產無疑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但他們個人從來沒有因為對社會的貢獻而獲得相應的金錢報酬。

可見,有很多時候財富不能換錢,錢也換不來財富。

第二,「錢」到底又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錢」看起來很簡單,就是用來購買商品、支付報酬的通用憑證,又叫作貨幣。但是在經濟研究中,關於貨幣是如何產生、運行和變化的,還存在大量的困惑和爭議。

有人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實際上跟財富創造無關;有人認為貨幣是經濟活動的助推器,越多越好;還有人認為貨幣是政府掠奪民眾財富的工具,所以最好廢除政府發行貨幣的權力。

但不管怎麼說,因為「錢」能夠購買商品、支付報酬,對社會資源進行調配,所以通常被視為財富的象徵。

第三,什麼樣的人最能賺錢

有人說賺錢首先必須有賺錢的慾望,不想賺錢的人肯定賺不到錢;又有人說賺錢只是創業的附屬品,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追求理想,順便賺錢」,才是賺錢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賺錢必須頭腦靈活,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求變;又有人說賺錢必須專註長久,持之以恆,把某件事做到極致。

有人說賺錢是一種天生的本領,教不會也學不來,靠的是直覺和感悟;又有人說只有善於觀察總結、並不斷學習的人,才能獲得持續的商業成功。

這些觀點聽起來都有道理,卻又自相矛盾。

第四,員工和老闆誰更富有

乍一看肯定是老闆比員工更富有,但仔細一想,問題沒那麼簡單。

首先是員工有穩定的工資收入,而老闆卻沒有固定收入,他的收入受市場狀況影響,有可能暴富也有可能虧損。

其次是員工只需要在上班時間完成份內的工作即可,而老闆則需要對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操心,對企業發展的所有不確定因素都要承擔責任。

再有是從企業生存概率來看,創辦企業往往九死一生,90%以上的創業者都會失敗。

也就是說,如果把風險、成本和成功的概率都考慮在內,當老闆不一定是比當員工更好的選擇。

第五,「以錢生錢」是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以錢生錢」是因為借錢的人能通過投資運營獲得超出本金的收益,同時,出藉資金的人因為放棄了當前消費需要獲得額外的補償。這導致了利息的誕生。

但是當社會上普遍缺乏投資機會,或者有更多的人願意延遲當前消費的時候,市場的平均利率就會降得很低;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壓力,經濟中就會出現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情況。

這就會促使人們去尋找其他收益更大、但風險也更大的投資儲蓄手段,比如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貴金屬等等,同時也帶來了投資活動的核心難題——風險和收益如何平衡。

第六,投機能否創造價值

在傳統觀念中「投機」往往帶有貶義,但是根據現代經濟理論,投機能夠創造價值。

投機在低買高賣的過程中,能把商品從富餘的時間地點調劑到稀缺的時間地點,增加了商品對人的效用,或者說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使投機者賺錢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價值。

但問題在於,投機者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判斷失誤,結果沒有賺到錢而是賠了錢,這就意味著它降低了交易物品的價值,扭曲了資源配置,消滅了社會財富。

這是一個難以杜絕的矛盾。它對「有效市場」理論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第七,賬面財富是不是財富

在現代經濟中,大部分人的財富都以賬面資產的形式存在,比如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合約等等。

它們隱含的一個重大問題是不能同時兌現。就像股票,如果人人都想兌現,它的價格就會大幅度下跌;就像存款,當每個人都想提取的時候,銀行就會難以支付。

反過來,當大部分人都對資產的未來價格抱有上漲預期並積極購買的時候,資產價格就會快速上漲,使得個人與社會的賬面財富大幅度增加。

這種賬面財富的主觀、多變,造就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非常複雜的關係。

第八,經濟增長靠什麼

經濟增長是社會積累財富的基本方式。有人說經濟增長靠制度,必須建立政治穩定、尊重產權、公平競爭的自由市場制度,才能保障經濟增長;

有人說經濟增長靠教育,只有重視教育、知識普及、勞動力素質較高的國家,才具備經濟持續增長的人口條件;

有人說經濟增長靠投資,社會必須保持一定比例的投資增長和資本積累,才能使經濟循環不斷擴大;

還有人說經濟增長靠創新,企業家的創新活動和金融市場,直接造就了經濟增長。

這些觀點看上去都有一定道理,但又缺乏統一的解釋,讓人不太滿意。

第九,為什麼會有經濟危機

所謂經濟危機是經濟衰退或經濟停滯的概括說法,在統計上用GDP的下降來表示。

這個概念容易跟財富變化相混淆。比如一個國家發生自然災害,道路和房屋被摧毀,它的財富總量會減少,但是由於重建災區的投資活動,又會促成GDP的上升。

反過來,當社會上出現某種先進技術或產業創新,往往會吸引大量的扎堆投資,使GDP或資本市場的財富在短期內過度上漲,然後回落,從而表現為經濟泡沫和經濟衰退。

這些現象導致了人們對經濟危機的觀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第十,政府干預經濟是福是禍

經濟增長需要大規模的公共物品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治安、國防、科研、教育等配套措施的幫助。

所以大部分人相信,政府應該在社會財富創造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在經濟增長出現波動的時候,政府可以通過一些經濟政策,降低經濟波動的風險。

另一些人則認為,政府本身不能創造財富,它的存在會浪費或消滅社會大眾創造的財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包括壟斷髮行貨幣的權力,是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和擾亂經濟運行的根源。

這兩種對立的看法,在經濟學界爭論不休。

以上這些問題,都和普通人的收入或財富狀況有關,又涉及到經濟學基本原理,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不可能作深入解答,但它們又是每一位關心自己或社會財富狀況的人所渴望了解的。

所以在您現在看到的「財謎問答」這個公眾號中,我們將以上述十個問題為切入點,從不同的周期視角出發,對事關個人、企業、國家的財富問題進行全方位梳理,並以通俗問答的形式呈現出來,給大家提供啟發和幫助。

這裡將匯聚各行各業的朋友,交流各個階段的財富問題。我們希望通過組織讀者互動達到這樣的目標:探究經濟原理,解答財富困惑,讓知識與財富共成長。

歡迎大家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謎問答 的精彩文章:

TAG:財謎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