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銀乾道的版別雜談

金銀乾道的版別雜談

關注貝邑傳承,對待錢幣我們是認真的。

兩宋金銀錢,是中國古代錢幣中的瑰寶。而南宋金錢之中,金乾道是最重要、名氣最大的品種。其從本世紀三十年代發現至今,已有數見,且版別幾乎均有微小差異。其中原委,慢慢述出,竟是一席20世紀中國錢幣收藏和研究史的佳話。

兩宋的金銀錢制度繼承了唐代,但比唐代更為複雜。日本學者加藤繁耗其半生精力,著有《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一書,所論唐宋金銀錢之事甚詳。論及宋代金銀錢,學者們往往從文人筆記和史料中摘錄一些零碎的記述。由史料可知,兩宋宮廷所用之金銀錢大抵存在兩次高潮。

第一次為北宋徽宗朝,其國號(聖宋)、年號(崇寧、大觀、政和、宣和)錢中,除「重和」因僅存在二月而未見金銀錢外,其餘均有金銀錢傳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詳解中所引《宣和錄》記載:「金人入內,往取諸庫珍珠四百二十三斤、玉六百二十三斤、珊瑚六百斤。……上皇閣分金錢四十貫,銀錢八十貫;皇帝閣分金錢二十貫,銀錢四十貫;皇后閣分金錢十一貫,銀錢二十二貫。」金人掠去之金銀錢可猜測大多是宣、政之類的年號錢。北宋銀錢還見有欽宗之靖康通寶銀錢,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有收錄。

第二次高峰持續在整個南宋朝,主要集中在孝宗、理宗朝。孝宗的兩個年號,隆興、乾道均有金銀錢傳世,均為寶文,明顯承自徽、欽二宗。理宗之景定、紹定、端平、寶祐、咸淳等年號也有金銀錢傳世,其製作與孝宗一脈相承,然其錢文多采吉語而非寶文,如「景定萬年」、「紹定萬歲」、「寶祐萬年」、「咸淳萬年」等。從史料看,南宋金銀錢的大量使用似乎也超越了北宋:

「並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旋亦分賜親王、貴邸、宰臣、巨璫」

——《武林舊事》卷三《歲除》

「遂命宋五嫂進其魚羹,太上食而美之,遂賜金錢十文,銀錢百文,絹十匹。」

——《西湖二集》

「隆興間,高廟與六宮等在中瓦相對今修內司染房看位,觀孝宗皇帝孟享回就觀鐙買市簾前排立,內侍官帙行堆垛見錢,宣押市食歌叫,支賜錢物,或有得金銀錢者。

——耐得翁《都市紀勝·市井》

「至十一月復掘徽欽高孝光五帝陵、孟韋吳謝四後陵……金錢以萬計,為屍氣所蝕,如銅鐵;以故諸凶棄而不取,往往為村民所得。……其餘凡得金錢之家,非病即死。」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上

南宋金銀錢的史料雖略多於北宋,但從出土實物來看,似乎並不多,甚至比北宋還要少,且主要集中在杭州、紹興一帶宋墓中出土。

金質乾道錢,主要見上世紀三十年代杭州古盪中出土的若干枚。香港關漢亨先生稱「一枚金質『乾道通寶』小錢於1936年浙江杭縣古盪鄉宋墓出土,先為張公午先生獲得,後歸陳仁濤收藏,實物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此處或有兩誤,其一,金錢錢文為「乾道元寶」,而非通寶;其二,當時金乾道出土若干,並非一枚。張公午所獲之金乾道,先歸陳仁濤收藏,後被周總理批示從香港購還。在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展覽中,此枚金乾道與金太平並藏於一紫檀木盒中,木盒中央嵌有隸書「宜泉」二字象牙小片。根據木盒上的題款:「太平通寶金錢與金乾道同時出土古盪宋陵,與天興七年金錢凡三見。沐園題。乙未三月,赤仄老人刻」。可知題字者為羅伯昭,刻字者為鄭家相,製作時間為1955年。近日翻閱戴葆庭之《珍泉集拓》,發現此泉之拓赫然在目也。陳仁濤藏品大多得自方若,然翻閱《葯雨古話雜詠》,並無此泉之拓,故可判定此泉為陳仁濤在南方購藏,非方若舊藏之物。

古盪中的第二枚,即上海博物館的藏品,此泉曾在《家相伯昭二翁壽泉集拓》(1958年)出現過,拓片上鈐有「師匡所復小品」印。其出品人是曾任上海機電一局總工程師的孫鼎先生(字師匡)。孫鼎先生素來以古文物收藏的「精」而聞名。他逝世後,孫太太將其全部藏品1193件捐獻給上海博物館,此金乾道正當為其中之一。

據傳上世紀末杭州近郊還出土有一枚金乾道,目前去向不知。然而,筆者在上海某藏家處見到一枚銀質乾道元寶,其風格、製作與金錢十分接近,包漿老辣,乃到代真虎也。或曰此品為上世紀末西湖疏浚所出,誠可信也。

綜上所述,金銀乾道之開門者,凡三見。其版式、文風相差極少,而略有區別。國家博物館所藏之金乾道,地章光滑,「元」字似「行元」。而上海博物館所藏之金乾道,地章砂感較強,「元」字楷意更濃,為「四筆元」。滬上藏家筪中之銀質乾道,書風更為遒勁,但四字勻稱協調,乃書法功底極深之人一氣呵成,「元」字雖為行書,但近乎「等二元」。由此可知,金銀乾道的版式之要點,版式雖有差異,但書風一致。版式、文字完全一樣的金銀乾道,還未見。

圖1 乾道元寶金銀錢及其原盒

下面談一談金銀乾道的辨偽。

金銀乾道自從古盪被發現之日起,即被海上諸家定為南宋宮廷賞賜錢幣,一直深受藏家追捧。然而由於存世甚罕,藏家又秘不示人,外人很少能知其變化。目前公私收藏中最無爭議的兩枚金乾道,均為重要館藏,常人無法觸及,無法翻制母模。因此民間贗品雖多,但多為據此二者拓片刻模翻砂者,不難辨也。近年來,還有根據拓片電腦製版的金乾道零散出現在市面上。

金銀乾道的鑒定並非難事。

其一,金的來源。古人煉金,取法不精,多有雜質,如宋人所制金錢,多採用砂金。上博孫鼎舊藏金乾道砂感明顯,面帶鏇狀錯痕,堪稱未流通之極品。而國博陳仁濤舊藏,雖地章平滑,但其背面砂感不遜上博之品。其鑄造工藝,一氣呵成,僅略加鏇錯,並未有大的修整,穿口與錯痕均極為自然。

第二,文字。宋人所制錢文,文字精到,後人難以企及。傳移摹寫者多徒有其形,神韻頓失。唯有采真泉翻砂者,文字尚可一觀。但真錢何其難覓!電腦製版的金乾道,筆者曾有數見,文字僵化,毫無生氣。銀乾道在剛被發現之時,曾被無良泉商拿去翻制若干金錢,文字版式完全一樣,但工藝同真品大相徑庭,不難辨認。坊間如果有與銀錢同模之金錢,需要仔細觀察。

圖2 金銀乾道(左品為右品所翻之贗品)

此文由朱滸授權

作者簡介:

朱滸,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後,現任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晨暉學者,《中國美術研究》雜誌(CSSCI集刊)編輯部副主任。社會兼職主要有:上海市錢幣學會會員,現任全國錢幣收藏博覽會主席團成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學會專家庫成員、《中國錢幣》雜誌外審專家、東方錢幣研習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美術考古、藝術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邑傳承 的精彩文章:

TAG:貝邑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