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告別盛唐
誰來回答大唐
人們常說「漢唐」,漢與唐幾乎成了中華帝國鼎盛的代名詞。的確,如果漢朝讓我們宣稱自己是漢族,那麼大唐則讓世界稱呼我們為唐人。
總體來說,是漢開拓唐開放。
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漢開拓的同時也同樣開放,正如唐開放的同時也不耽誤開拓。
他們的共同點之一,是尚武。
漢唐時的中國人是尚武的,這個系列講隋唐,所以我們聚焦在後者。
唐三彩馬 作者攝於南京博物院
唐朝的統治理念是文武並重,唐朝的官員們往往居廟堂之高則運籌帷幄,在邊關戰場也可以威震四方。
統兵打仗的往往是朝中名臣,戰功赫赫的則可以入朝拜相。
「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資治通鑒》語)
這個傳統,堪稱「出將入相」。
不妨來舉幾個例子。
武將出身而當宰相的人里,有初唐的大將李靖。他曾經帶領鐵騎長驅直入滅亡了東突厥和吐谷渾。
有《隋唐演義》里著名的「徐茂公」李勣(jì,簡寫作「李績」)。他在武則天時代領兵東征,滅了隋唐兩代四位帝王打了至少十次都打不下來的高句麗。
左:李靖畫像 右:李績畫像
有歷仕三朝的元老劉仁軌。他在朝鮮半島的白江口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本與百濟,火燒日本戰船四百多艘。
白江口之戰示意圖
科舉出身的文臣里,輔佐過唐玄宗締造開元盛世的名相姚崇和張說,前一個處理契丹叛亂時不緊不慢胸有成竹,後一個長期在軍隊里安撫外族,還親自領兵平叛。
就連最高也不過官拜吏部尚書的侯君集,也曾經率軍千里奔襲,滅了對大唐不敬的高昌國(在今新疆吐魯番)。
從左至右:姚崇 侯君集畫像
這可真是「鐵血宰相」。
可以說,大唐的宰相們「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這當然與李唐皇族出身關隴軍閥而且有鮮卑族血統不無關係,但是開拓進取的精神卻是大唐社會
的共同氣質。
從他們的詩句里就讀得出來。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這是王昌齡的。
「漢家旌旗滿關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將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這是戴叔倫的。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這是李益的。
還有慈悲心腸不願「多殺傷」的杜甫,給出的方案則是: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這樣的話,沒有戰略目光是寫不出來的。
哪怕被認為詩風沖淡如水、優美入畫的「詩佛」王維,也寫下過: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邊關軍旅緊張氣氛,躍然紙上。
開拓進取的意志下,大唐成為了世界帝國。
世界帝國
公元628年,突厥騷擾北方邊境,有大臣上書請求修復古代的長城,徵發民眾戍邊。太宗說道:「突厥滅亡不過朝夕之事,朕正要為您掃清沙漠,這事就犯不上叨擾百姓了吧?」
的確,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幾乎從從不關心長城防線的一個王朝。
他們的目光,是看向世界的。
公元630年,大將李靖大破突厥軍隊,生擒頡利可汗,俘虜五萬餘人,東突厥就此滅國。大唐的北方邊境從陰山一直划到了大漠。
一個月後,各部酋長群集皇宮,奉唐太宗為天可汗。太宗說:「我是大唐天子,還能再做天可汗嗎?」
得到的回應是:「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
從此,大唐賜與西北各部的璽書中一律署名天可汗。
公元635年,李靖率軍攻破吐谷渾國都。
公元639年,原本稱臣的高昌國背叛了大唐,轉而與大唐的死敵西突厥眉來眼去,拒不納貢,還囂張地扣留各國派往長安的使節,太宗決定給他點教訓。
高昌王本以為大唐立國不久,自己還有茫茫戈壁可為天險。結果,當漢、東突厥、鐵勒三部組成的唐軍長驅直入,老國王在驚恐之中暴病而亡。
原本信誓旦旦答應與高昌一起聯防唐軍的西突厥聽說大唐的軍隊神兵天降,連夜撤退一千多里,唐軍則一路勢如破竹高歌猛進,很快兵臨城下。新即位的小國王只好親自出城和談,卻還扭扭捏捏不情不願,副統帥薛萬鈞拍案而起:「先攻城!跟這小孩兒廢什麼話!」
很快,都城攻破,高昌國亡。
今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
焉耆(yān qí)(在博斯騰湖西北)絲毫沒有吸取高昌的前車之鑒,大膽地與西突厥通婚,拒不朝貢。
公元644年,大將郭孝恪領兵滅焉耆。
兩個月前,太宗對近臣說:「孝恪八月十一日能到焉耆,二十二日破之的話,使者今天就能回來!」
剛說完不久,捷報傳來。
648年,唐軍滅龜茲(qiū cí)(今新疆庫車縣),遣使昭告周圍七百餘座城市,西域震恐。
不久後,于闐(tián)(今新疆和田)和疏勒(今新疆喀什)兩國歸附大唐,加上龜茲與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統歸安西都護府管轄,史稱「安西四鎮。」
公元660年,新羅聯合大唐滅百濟。
公元668年,唐軍攻破平壤,滅高句麗。
史書記載,北滅突厥,西平高昌之後,大唐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抵大漠。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圖源《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宋朝》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西域,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
安北都護府和單于都護府在黃河北方鎮撫草原民族;
安東都護府屯駐在東北;
安南都護府的治所在宋平(今越南首都河內)。
東至朝鮮,南達越南,西北遠及中亞與俄羅斯。大唐的勢力已遠超今天的中國版圖。
這,豈非世界性帝國?當然是。
從長安城的開遠門出發,向西一萬兩千里都是大唐的土地。閭閻相望,桑麻被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然而城門外樹立的里程碑上卻寫著:
「西極道九千九百里。」
意思就是告訴大唐的遠行之人,放心,那看似遙遠的西域根本沒有「萬里」之遙。
豪邁開拓的氣概不僅體現在詩歌和行動上,從細節里同樣能感受得到那種洋溢的自信。
得知大唐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太上皇李淵感嘆說:「當年漢高祖被匈奴困於白登而不能報仇,現在吾兒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
於是遍請太宗和皇室親貴、朝廷重臣,置酒凌煙閣。酒酣之時,太上皇親自彈起琵琶,太宗起身應和起舞,公卿大臣迭起為壽,歡聲笑語通宵達旦。
背後的自信,不言而喻。
長安
盛唐的絢麗當然不僅依靠軍事實力,像磁石一樣吸引四方的,其實是開放繁榮的經濟與多元發達的文化。
磁石的中心,當然是長安。
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座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同時期,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人口約40萬,君士坦丁堡30萬,日本京都20萬,巴黎,則只有2.5萬。
黑澤矢達所繪長安城復原圖(從東北向西南望 畫面右下角為大明宮)
長安最繁盛的,是東西二市。
「北買党項馬,西擒吐蕃鸚。
炎洲布火浣,蜀地錦織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費,不計遠近程。
經游天下遍,卻到長安城。」
(元稹《估客樂》)
今天的中國人還管購物叫「買東西」,其實就源於「買於東西二市」。
站在長安街頭放眼望去,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粟特人、歐洲人、回紇人、日本人、新羅人、吐蕃人、粟特人、南詔人、突厥人......熙熙利來,攘攘利往。
帝國的大門,向各國平等地敞開。
閻立本《職貢圖》。描繪的是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國等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
章懷太子墓壁畫 客使圖
左側三人為唐朝官員。根據推測,右邊三人從左至右分別為東羅馬帝國使者、新羅國使者、靺鞨族使者。
出身日本貴族的阿倍仲麻呂考中了大唐的舉人,官至從三品秘書監。唐玄宗為他起名「晁衡」。
為帝國橫掃西北的名將哥舒翰和高仙芝,一個是西突厥人,一個有高麗血統。
就連日後把大唐燒成錦繡灰的安祿山,也是一個從草根做起,不斷被提拔起來的「雜種胡人」。
遍布富庶都市的「胡姬酒肆」里,陪酒的是西域女,喝的是葡萄酒,演的是龜茲樂,跳的是胡旋舞。
嗜酒如命又出生在中亞碎葉城的李白,當然願意「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這樣的國際色彩極大地影響了社會風氣。
漢人穿胡服,女人穿男裝,漢人用西式器物,外族學中華禮儀,都是自然而然,司空見慣的事情。
胡服立俑 作者攝於南京博物院
唐朝女性甚至一度流行一種類似「煙熏妝」的妝式:嘴唇塗上名為「烏膏」的黑色口紅,臉頰塗成紅茶色,眉毛描成八字形,頭髮蓬亂。據說這是受了吐蕃的影響。
說到女性,不妨多介紹一些。由於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兩教的衝擊,儒家在隋唐的影響力前不及兩漢,後不如明清。綱常對女性的束縛大大衰弱,女性的地位明顯提高。
貞觀年間,桂陽令阮嵩飲酒會客時叫了一個女奴唱歌助興。阮嵩的老婆閻氏一聽,二話沒說就披頭散髮,袒露胳膊,光著腳拔刀衝到酒席上來,嚇得賓客一鬨而散,阮嵩自己則戰戰兢兢地躲到床底下,那個歌女直接驚恐而逃。
虢(guó)國夫人游春圖
描繪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出遊的情景
更有意思的是獨孤皇后的故事。
聽說原本發誓不和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女人生孩子的丈夫隋文帝和一個女人有染,獨孤皇后立馬趁著丈夫上朝的時候殺了那個女人。退朝回宮的隋文帝聽說了這個消息,怒不可遏又沒法發火,騎了一匹馬從宮中狂奔而出,直入山谷二十餘里。宰相高熲和楊素嚇得趕緊去追,硬是在馬前苦苦相勸才拉回了皇帝。妻管嚴隋文帝嘆了口氣說:「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
永泰公主墓壁畫仕女圖
盛唐氣象
真正支撐萬邦來朝天下歸心的,其實是唐人那氣勢如虹氣象萬千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唐詩。
李白筆落驚風雨,杜甫詩成泣鬼神,還有無數的大家群星璀璨。整個社會寫詩、讀詩、唱詩、談詩蔚然成風。這些在此一言難盡,但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感知一二。
開元時代,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大才子在詩壇齊名,不相上下。
這一天,天寒微雪,三人同在旗亭飲酒小酌。過了一會進來了四位妙齡歌伎,彈唱起流行的名曲。王昌齡回頭跟兩人說:「你我各有詩名,不相上下,今天正好悄悄聽這幾位伶人唱歌,誰的詩被唱得多,誰為第一。」
結果來來回回唱了好幾曲,都是王昌齡和高適的,王之渙坐不住了:「這幾個丫頭唱的凈是些下里巴人的曲子,哪唱得來陽春白雪之詞!」然後指著歌伎里最出彩的一個說:「等著聽這個姑娘唱,要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都不和你們爭!」
只聽那最漂亮的姑娘開口唱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正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王之渙回頭得意地說:「土包子!我沒瞎說吧?」
三人開懷大笑。
幾個歌女驚問其故,才知道旁邊的這三位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大詩人。
什麼是盛唐氣象?可能這就是。
旗樓賽詩
這樣的氣象同樣反映在建築上。
唐代的建築,斗拱大而樸拙;屋檐遠而飄逸。由內而外洋溢著自信。
因為雄壯強盛,所以柱礎和斗拱大而樸拙;
因為自信開放,所以飛檐和坡度出挑悠揚。
大度而不浮華,雄渾而不雕飾。
懿德太子墓壁畫 闕樓圖
不妨來看看大明宮。
高踞在龍首原上的大明宮從高宗皇帝以後就成為長安最核心的皇宮。它的面積是今天北京故宮的4.5倍,相當於3個凡爾賽宮,12個克林姆林宮,15個白金漢宮。
大明宮復原圖
其中的主殿含元殿是國家舉行大型儀式活動的大殿,功能類似於今天故宮的太和殿。
而這座大殿,光地基就高出地面15米。據說,站在殿上,能夠俯瞰整個長安城。
大明宮正門丹鳳門 復原圖
大明宮紫宸殿復原圖
這就能夠理解王維為什麼用這樣一句詩來形容舉行大朝會的含元殿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城市的規劃則同樣氣象萬千。
千年後的顧炎武說,唐朝規劃的城郭一眼就認得出來,因為寬廣正直,基址宏敞。宋以後的,越是新規劃的越是小氣。
這話不是空口無憑。
要知道,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寬150米,而今天的北京長安街最寬的部分也不過60米。
唐長安城局部復原圖
今天西安古城牆是明代的遺留,唐代長安城面積是今西安老城的六倍
在這樣的氣魄下,唐人「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取,無所束縛無所留戀地創造和革新」。(李澤厚《美的歷程》語)
他們在胡姬酒肆開懷暢飲西域葡萄酒;
騎在馬上縱橫馳騁打波斯馬球;
聽著龜茲和新羅音樂翩然起舞;
把粟特式金銀玻璃器改進簡化成自己的風格......
章懷太子墓壁畫 馬球圖
從上至下分別是胡旋舞石刻墓門和敦煌壁畫中的胡旋舞
胡旋舞源自西域,節拍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楊玉環與安祿山都極擅長鬍旋舞,尤其是安祿山,史書記載他晚年最胖的時候有330多斤,「腹垂過膝」,行動不便,但是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卻「疾如風焉」。
左:金筐寶鈿團花紋金杯右: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
波斯玻璃碗 唐
鑲金獸首瑪瑙杯
凡此種種,都那麼心安理得、自然而然,絲毫沒有「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彷彿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魯迅《看鏡有感》語)。
因為在氣象萬千的強大文化支持下,他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絲毫不擔心自己會被同化、顛覆和動搖。
恰恰相反,世界豐富了大唐,大唐擁抱了世界。
可能這就是日本的譴唐使團不顧風高浪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先後19次向著長安啟航的原因。
然而安史之亂,將這一切都改變了。
請回答755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從幽州(今北京)率軍15萬南下叛亂,安史之亂爆發。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這場持續七年的浩劫將盛唐徹底斷送,大唐開始由盛轉衰,逐漸走向萬劫不復,終於在907年咽了氣。
更加深遠的影響,是改變了中華歷史的走向和整個民族的心態。
公元751年,在怛羅斯之戰中,唐軍與阿拉伯帝國大戰,慘敗。四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從此,大唐的鐵騎再沒有越過蔥嶺,對外擴張的路就此攔腰打斷。
千不該萬不該,這場大亂的發起者是個「雜種胡人」、反叛主力軍是少數民族、
西邊的吐蕃趁火打劫佔領了甘肅和青海,連幫忙平叛的回紇人也恃寵而驕囂張跋扈。
結果是一場大亂之後,唐朝上上下下對「胡」恨到了骨子裡。
這種排外的心態到了宋以後愈演愈烈,從此以後,在漢人士大夫嘴裡,「華夷之辨」就像「階級鬥爭」一樣,要「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
盛唐之後,常有的是胡馬窺江南下,少見的是漢家鐵騎北伐。
繁華的都市還會再現,甚至更加繁榮,卻很難再看得見這樣多的異域風情,五光十色,自然又和諧地包羅在一起,敞開懷抱面向世界。
同樣,從此以後長安也再沒有成為中華帝國的首都。之後天下的核心將一路向東,從洛陽到開封,之後折而向北,就算有所反覆,那也是南京與北京之間的爭奪。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川再無帝王都。
但是新的時代,也未必沒有另一番風采。
請關注下一系列推送——兩宋
參考: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朝野僉載》
《集異記》
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 隋唐定局》及所引諸文獻
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 安史之亂》及所引諸文獻
於賡哲《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 隋唐時代》
(日本)小島毅《中國宗教與思想的奔流 宋朝》
文/臉君
編輯/B.J
圖源/作者及網路
TAG:倒歇倒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