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無保健品 何以成爆款

三無保健品 何以成爆款

幾捧藥粉,幾捧玉米粉,在臉盆里混合攪拌後,裝入膠囊,精美的包裝盒上堂而皇之地標註上功效——這樣沒有正規生產廠家、沒有準確生產日期、更沒有經過相關質量檢測的「保健品」,竟通過網路銷往20多個省份。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無保健品」,在網路平台為何能夠暢銷甚至成為「爆款」?記者進行了調查。

今年2月,打算開辦一家保健品店的李先生,從網路平台上採購了一批貨物。到貨後,其中部分保健品引發了他的懷疑。「我在網上可能買到了一些假貨。」李先生選擇了報警。警方將這些可疑產品送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檢測。檢測發現:送檢的多款產品並無正規生產廠家,屬於「三無」假藥。

這樣的「保健品」,是怎麼流入市場的?公安機關追查發現,這批假藥購自一家拼團購物APP中的店鋪,店主為山東人王某。經過實地排查,警方鎖定了一幢疑似為倉儲、發貨窩點的二層樓房。

近期,警方經過持續調查及布控,將王某成功抓獲。

參與辦理案件的專案組民警透露,警方進入樓房時,工作人員還在忙著對即將寄送的貨物清點打包。房間中,擺放著一個個巨大的紙箱,裡面放著數千盒不同品種的「保健品」。二樓則擺放著多台電腦,客服人員正忙著回復客戶諮詢、填寫快遞面單、列印發票等。

「三無」假藥從何而來?專案組追蹤發現,一條涉及湖北、河南、山東的制假、售假鏈條已經形成。警方順藤摸瓜,發現了一批原材料由武漢被運往鄭州。在一個制假窩點,辦案人員抓獲了涉嫌製造假藥的「上線」王某敏,並查獲了半成品假藥膠囊1萬餘粒。

據王某敏供述,從2017年5月至今,她先後組織生產了10餘種「保健品」,但其並不具備食品、藥品相關的生產資質。生產過程則完全沒有標準,場地沒有經過衛生消毒,藥粉添加劑量也十分隨意。「一般是幾捧藥粉,加上幾捧玉米粉倒在臉盆里,攪一攪,用膠囊一舀,蓋上蓋子,就做出來了。」王某敏交代。

這種「保健品」,一盒的成本只有幾角錢,但在網路中的售價則是十餘元至數十元不等。在位於鄭州的王某敏的生產窩點,警方查獲半成品假藥膠囊1萬餘粒;此外,山東招遠警方從銷售產品的王某的銷售倉庫中,查獲了假藥成品10萬餘粒,涉案總價值預計超過500萬元。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無保健品」,在網路平台中為何能夠暢銷?記者調查發現,網路「刷單」讓銷售量「虛高」,是犯罪嫌疑人招攬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警方調查發現,2017年,王某在拼多多上開設了多家網路店鋪。隨後,他上架了多款「保健品」。為了讓更多客戶能在檢索時看到自己的店鋪,他先後投入近8萬元「刷單」,將商品變成了「爆款」。藉助「刷單」偽造銷量,王某的生意有了明顯起色。以今年1月為例,王某售出假藥6000餘單。

社會問題專家、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認為,跨多省制假售假形成鏈條,並在網路中成為「爆款」,說明在監管層面存在疏漏。「一方面,工商、食葯監、公安等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聯動,形成打擊合力;另一方面,對於發現的制假售假行為,也要加大打擊力度。不能只盯著線下的實體店,也要多關注線上的銷售。」

「作為網路銷售的平台方,必須把好『准入關』,對於涉及藥品、保健品的相關店鋪要嚴格審核相關的資質。」尚重生說,對於發現存在「刷單」、售假等違規違法行為的店鋪,處罰也應該更有震懾力。

(據新華社武漢5月22日電記者梁建強)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上海213公裏海岸線長啥樣?跑廢兩隻鞋帶你看
中華文化遺產這樣活起來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