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家譜的「義例」和間隔時間
文化
05-24
什麼是「義例」?所謂「義例」就是續修家譜的指導思想。千百年來,封建家譜在其承繼和發展中歸納出一條準則,即「揚善隱惡」、「為親者諱」,具體說來就是,「揚善」,即「譜以正宗派,篤恩義,故獨以書善也」,簡言之就是寫「好人好事」,祖先族人的壞事不準寫進家譜。
盛世修家譜
應該說,續修家譜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即「義例」,遵循什麼樣的「義例」去修纂家譜,對家譜能否起到維繫家族制度有很大作用,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應有循例。如果,兼收並蓄,有聞必錄,應該寫的沒寫,不該寫的寫了,就與續修家譜的宗旨背道而馳。
續修家譜就是延續修訂,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家族中總會新生子女,娶進媳婦,逝去長者,族產公田也會發生變化,都要記入家譜,所以家譜應該定期續修。那麼相隔多少時間修訂一次最為合適?
家譜
一般說來,續修家譜的間隔時間,大多數家族規定為30年,據清代乾隆間修譜資料,「譜必三代一修,恐世遠年久,無不散失,乖離之弊,其所失為不小」。有許多家族規定家譜要「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
有《族規》以家族30年不修譜為不孝,有家族規定:「族譜重修刻版後,每十年匯稿,三十年續倍,補刻刷印,附裝譜後,以免久遠難稽」。「修譜不宜歷年久遠。古人云:譜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屬不孝。」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對族長以及族中執事人員要律以不孝之罪,給予家法懲治。
祖宗世系圖
應該說,家譜30年一修,大體上可以把家族中的兩代人銜接起來。30年是一代人的成長時間,每隔30年續修一次家譜,就可以趁老一輩健在,新一代已成長的時候,將家族30年里親緣關係的變化準確記錄下來。如果間隔時間過長,家族中人丁變化記錄會有差池,容易引起血緣關係紊亂。
TAG:元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