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BioArt」。

5月23日下午,在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簡稱HHMI)官網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選的19位科學家的名單(從675名申請者中篩選,入選率不到3%),每位科學家將在未來7年的聘期(此前HHMI的聘期一般為5年,每年資助約100萬美金)里獲得約800萬美金的資助(總共資助2億美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當選的19位HHMI研究員中有3名熟悉的華人面孔,分別是來自MIT/Broad Institute教授張鋒、貝勒醫學院分子人類遺傳學系和Huffington衰老研究中心Robert C. Fyfe副教授王萌以及斯坦福大學教授Howard Y. Chang(中文名張元豪)。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圖片來源於HHMI官網

1982年出生於河北石家莊的張鋒前不久還先後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次又拿到HHMI可謂梅開三度。張鋒博士可謂當今世界科學領域最受關注的華人科學家,也被視為角逐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儘管很多人不看好他在基因編輯上會拿獎,但是他在高度靈敏的核酸檢測工具方向上的重大貢獻也非常有前景)。張鋒於2004年獲得哈佛大學化學與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期間在庄小威實驗室學習),2009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博士學位(導師是光遺傳學領域的「執牛耳」 Karl Deisseroth,博士期間,張鋒和Edward Boyden一道發展了光遺傳學技術,論文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和Nature Methods雜誌上,好玩的是它倆如今還一同入選HHMI研究員),2011年加入MIT和Broad Institute,2014年被《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2016年拿到MIT終身教職,2016年3月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9月入圍湯森路透化學領域「引文桂冠獎」,2017年8月獲得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歷史上第二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第一位是哈佛大學謝曉亮教授,他於2015年獲得此獎),2018年成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作為基因編輯領域的先鋒人物,張鋒博士還創立了基因編輯領域的著名公司 Editas Medicine。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圖片來源於貝勒醫學院

王萌博士現任貝勒醫學院分子人類遺傳學系和Huffington衰老研究中心Robert C. Fyfe副教授,兼任人類遺傳學研究生計劃共同主管。於2001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05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5-2010年間在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10年加入美國貝勒醫學院至今。王萌研究組著重於個體衰老、生殖衰老以及脂代謝的分子遺傳機制,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環境調控之間的關係。他們近期的研究工作系統地揭示了微生物的單個基因和宿主壽命的關係,發現了十多個促長壽細菌突變體不僅可以延長宿主機體的壽命(Cell,2017);第一次揭示了溶酶體到細胞核的反向信號轉導通路,以及這條全新信號機制對於機體長壽的調節作用 (Science, 2015);他們也第一次報道了對於生殖衰老遺傳調節機制的全基因組研究 (PLoS Genetics, 2014),以及嗅覺對於生殖衰老調控的全新機理 (Current Biology, 2015)。王萌研究組也致力於受激拉曼散射顯微鏡在脂代謝研究上的應用 (Nature Methods, 2011;PNAS, 2013;JACS, 2014),利用這個新技術,他們首次解析了環境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宿主脂肪代謝的影響以及其全新的分子機理 (Nature Cell Biology, 2016)。王萌教授曾獲得Ellison Medical Foundation青年學者獎,美國細胞生物學會Gibco新興領袖獎,霍華德休斯青年學者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先鋒獎,Glenn衰老生物機理獎, Edith and Peter O』Donnell醫學研究獎。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Howard Chang(張元豪)出生於台灣,1994年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專業,1994-2000年期間在哈佛醫學院拿到MD(醫學博士),在此期間(1996-1998)又在MIT的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實驗室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2000-2004年期間是斯坦福大學Patrick O. Brown實驗室的博後(Patrick O. Brown是PLoS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環狀RNA領域裡程碑式的人物)。Howard Chang2004年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助理教授,2011年成為正教授。2007年Howard Chang在Cell上一篇題為「Functional demarcation of active and silent chromatin domains in human HOX loci by noncoding RNAs」的論文可謂的是開啟了LncRNA火熱的十年,谷歌學術顯示被引次數超過3000次(這篇文章雖然是經典,但是圍繞HOTAIR的工作近年來也遭受了很多質疑)。除了非編碼RNA領域之外,Howard Chang實驗室的另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發明了利用轉座酶研究染色質可接近性的高通量測序技術ATAC-Seq(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該技術目前大量用於研究哺乳動物早期胚胎髮育染色質動態研究(清華大學頡偉教授實驗室使用該技術較多)。值得一提的是,Howard Chang在2009年還拿到了HHMI早期職業科學家項目(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Early Career Scientist),6年獲得超過150萬美金的經費支持。此外,Howard Chang在今年年初還獲得了美國科學院獎章(NAS Award in Molecular Biology)。另據《創鑒匯》微信平台近日報道,由知名華人科學家何川教授與Howard Chang教授等共同創立的Accent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完成4000萬美元A輪融資,以建立靶向RNA修飾蛋白(RMPs)的治療候選藥物發現平台和在研管線,這是癌症精準治療靶點發現的新領域。

HHMI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私立醫學研究機構,由著名飛行員,工程師 Howard Hughes於1953年成立。HHMI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私立基金會之一 , 長期致力於支持生物醫學前沿基礎研究 , 在美國抑或是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入選HHMI有著極為嚴苛的條件,即便是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也大多無緣入選HHMI。HHMI考核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做減法」,即一個領域如果拿掉某人的工作,那麼再看是否對領域產生足夠的影響。HHMI的做法在某些方面也很人性化,如果某入選者的HHMI在下一輪沒有續上,那麼基金會會酌情繼續支持100-200萬美金以保證一些研究人員不至於立馬斷了經費來源。所以,HHMI單位做法是「人走了,茶未涼」。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新當選為HHMI研究員的19位科學家。圖片來源HHMI官網

附19位科學家的名單: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特別關注丨祝賀張鋒、王萌、張元豪等入選HHMI研究員

消息來源:

https://www.hhmi.org/news/hhmi-bets-big-on-19-new-investigators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絕望的腫瘤:免疫療法的兩難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葯鹽酸安羅替尼膠囊獲批上市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