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看,站在你這一邊

觀看,站在你這一邊

拋出一個數字時代人們無法避免的問題:「習慣了用手機拍攝、觀看和分享,而且既然照片可以容易地被複制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美術館看攝影?」

在與很多攝影師尤其年輕攝影師的聊天經驗里,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攝影師都希望進入到畫廊或實體空間展覽;紀實攝影師也希望在畫廊有一席之地。看起來這像是數字時代的一個倒退。

英國倫敦,2003年Saatchi畫廊的展覽開幕

Martin Parr攝影

原因是什麼呢?我向前輩Martin Parr寫信提了四個問題:觀看形式多元化的現在,你如何看待美術館的光環?如何吸引人們走進實體展覽,暫時告別智能手機?你本人還想在哪裡做什麼樣好玩的圖像展示?

Martin Parr給出的答案是:

我相信攝影的巨大力量在於,它既可以屬於高端文化,也可以屬於低端文化(我想Martin Parr的這裡意思是普及文化或者大眾文化)。因此我很高興看到我的作品出現在博物館和美術館裡,也同樣高興看到它們被印成廉價海報鑲上鍍金邊框被掛在牆上。你不能對抗智能手機,實際上它為攝影帶來了無數觀眾。所以,智能手機(觀看)是需要被慶祝的。

我喜歡做「游擊展」(Guerrilla exhibitions)。它們已經出現過,在機場、購物中心甚至在電話亭。作品展示環境越多樣化,我越高興。

GIF

Martin Parr官方網站archive中的第一個展覽紀錄發生在1974年。展覽名字叫做「家,甜蜜的家」(Home Sweet Home),舉辦地是英國約克郡的印象藝廊(Impressions Gallery)。仔細看這個1974年的展覽輕而易舉可以發現,當時的「家,甜蜜的家」就已經脫離了「牆上」觀看的模式。與展覽主題相符合的,這個作品展示現場看上去就是一個還原了的英國中產「甜蜜之家」。你可以期待在這裡看到20歲出頭的Martin Parr本人看到的一切。甚至是他自己家的拷貝不走樣,也說不定。

Martin Parr早期展覽「家,甜蜜的家」

英國曼徹斯特

當然,你可以理解成一開始,攝影界初出茅廬的小子還無法登堂入室,但這種「不登堂入室」被堅持下來形成了一種風格。後面1990年代的展覽,有趣的譬如「公交車站」展覽和「遊客服務中心」展覽。2000年代,Martin Parr的各種「游擊展」去到過地鐵、公園、市民廣場、美食節、醫院,還有像他在回答提問時說到的機場甚至電話亭。

Martin Parr「時代徵兆」

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連續劇和書籍公開展覽

Martin Parr 「A to B」,27個英國各地的休息服務站展覽

2010到2014年,Martin Parr受委託拍攝布萊克地區(Black Country)的四個小鎮。他拍攝的是小鎮里的傳統行業,譬如制鏈和糖果製造,以及稍稍世時髦點的東西,譬如梅里山購物中心(Merry Hill shopping centre)。於是,他的一個「游擊展」也在這個購物中心順理成章落地。

Martin Parr在梅利山購物中心的展覽,英國,2015

反常規的空間對Martin Parr總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是一種把玩空間的方式——組織觀看的方式,甚至超越了展示圖像作品的意義。

有時候「游擊展」的出現帶著一點點惡作劇的意味,但無一例外——至少我看來,它們有著非常積極的目標。這些展覽可以讓人們重新獲得那種觀看展覽的興奮感——人們習慣了在靜態的展示空間中,有時候拿著免費的酒觀看作品——而Martin Parr的行為讓人們將注意力重新放回到攝影作品上。它在發出一種聲音:注意了,這裡正有什麼事情發生。

嘗試不同的場所、語境以及人們對此的反應,也是在對觀眾們進行實驗——就像被Martin Parr拍攝下來的這些「游擊展」中的觀眾——正是他們激活了空間,他們與這些作品產生的互動是非常普遍、典型的美術館型的反應。

觀看空間的轉變也與主題相得益彰。2011年的利物浦Open Eye Gallery,Martin Parr扔出的一粒怪味豆是一場分成兩個部分的展覽。第一部分Martin Parr策劃,名叫「理查德和名人」(Richard & Famous)——有些無厘頭的標題。澳大利亞攝影師Richard Simpkin是個famous hunter(名人獵尋者),想盡一切辦法和自己喜愛的明星合影,這樣的行為持續了二十多年,手頭積累了超過1000張這樣的照片。Martin Parr認為這是個了不起的收藏,使得他這個遊戲變成了一種藝術,究其根本,探討的是身份和人與人之間的界線。Richard把這件事看做自己一生的追求,不認為自己是名人控,因為他只找尋自己喜愛的明星,並聲稱將自己的名字和「Famous」並置就是一種態度。

「Richard & Famous」系列中,Richard 與自己喜愛明星的合影

有人問我「為什麼是Martin Parr?」我的想法是,我們站在觀看者的角度說話,而Martin Parr和觀看者連在一起,或者說,他站在觀眾這一邊兒。從30多年前到現在,雖然語境不同,但他從來沒有把「攝影」束之高閣。人們對於攝影感興趣,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些攝影的經驗——但很多攝影「藝術家」往往會忘記這點。

觀看攝影還是那個寬闊視野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而觀看者們只會越來越「耳聰目明」;我們永遠可以發現真心實意的作品。

美國紐約,Matthew Marks畫廊Nan Goldin攝影展開幕

Matin Parr拍攝

1997年瑞士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開幕的晚上

Matin Parr拍攝

END

* * *

以上 節選自《生活月刊》2018年5月刊

「心」欄目

撰文:Dao攝影:Martin Parr

文字和圖片版權均受到保護

任何未經允許的複製或轉換都將承擔相關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月刊 的精彩文章:

畫報與現代世情
萬計不敵空城計——陳榮輝 vs 姜緯

TAG:生活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