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全國各衙門都明白這道理!

明朝:全國各衙門都明白這道理!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歷史也有目標的小編。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後人在閱讀這些歷史,可以深刻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鑒。今天小編帶大家帶來的是朱元璋的故事。

臣觀歷代開國之君,未有不以仁德結民心,以任刑失民心者,國祚長短,悉由於此。議者曰宋元中葉,專事姑息,賞罰無章,以致亡滅。主上痛懲其,故制不之刑,權神變之法,使人知懼而莫測其端也。臣又以為不然。開基之主,垂範百世,一動一靜,必使子孫有所持守,況刑者國之司命,可不慎歟!夫笞杖徒流死,今之五刑也此五刑,既無假貸,一出乎大公至正可也。而用刑之裁自聖喪,遂使治獄之吏,務趨求意志,深刻者多功反者得罪,欲求治獄之平豈易得哉!

近者特旨雜犯死罪免死充軍,又冊定舊律諸則,減有有差矣。然未聞有治獄者,務從平恕之條,是以法司猶循故例,雖閑寬之名未見寬之實。所謂實者,誠在主上,不在臣下,必有罪疑惟輕之意,而後好生之德洽於民心,此非可以淺期也。何以明其然也?古之為士者以登仕為榮,以罷聯為辱,今之為士者以混跡無聞為福,以受玷不錄為幸,以屯田工役為必獲之罪,以鞭笞捶楚為尋常之辱。

其始也,延取天下之士,網羅捃摭,務無餘逸,有司敦迫上道,如捕重囚。比到京師,而除官多以貌選,所學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學。洎乎居官一有差跌,苟免誅戮,則必在屯田工役之科,率是為常,不少顧惜。此豈陛下所樂為哉誠欲人之懼而不敢犯也。竊見數年以來,誅殺亦可謂不少矣,而犯者相踵良由激勸不明,善惡無別,議賢議能之法既廢,人不自勵而為善者怠也。有人於此,廉如夷齊,智如良平,少戾於法,上將錄長棄短而用之乎?將舍其所長苛其所短而置之法乎?

苛取其長而舍其短,則中庸之材爭自奮於廉智;倘苛其短而棄其長,則為善之人皆曰某廉若是,某智若是,朝廷不少貸之,吾屬何所容其身乎?致使朝不謀夕,棄其廉恥,或自掊克,以備屯田工役之資者,皆是也。若是非用刑之煩者乎!漢嘗徙大族于山陵矣未聞實之以罪人也,今鳳陽皇陵所在,龍興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怨嗟愁苦之聲,充斥園邑,殆非所以恭承宗廟意也。朱元璋看了氣極,連聲音都發抖了,連聲說這小子敢如此快逮來!我要親手射死他!

隔了些日子,中書省官趁他高興的時候,奏請把葉伯巨下刑部獄,不久死在獄中,照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府州縣都得派上計吏到戶部,核算錢糧軍需等帳目,數目瑣碎畸零,必需府合省,省合部層層上去,一直到部里審核報銷,才算手續完備。錢穀數字有分毫升合不符合,整個報銷冊便被駁回,得重新填造。布政使司離京師遠的六七千里,近的也是三四千里,冊子重造不打緊要有衙門的印才算合法,為了蓋這顆印,來回時間就得一年半載。

為了免得部里挑剔,減除來回奔走的麻煩,上計更照例都帶有預先備好的空印文書,遇有部駁,隨時填用。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忽然發覺這事,以為一定有弊病,大發雷霆,下令地方各衙門的長官主印者一律處死,佐貳官杖一百充軍邊地。其實上計吏所預備的空印文書是騎縫印,不能作為別用,也不一定用得著,全國各衙門都明白這道理,連戶部官員也是照例默認的,算是一條不成文法律。

可是案發後,朝廷上誰也不敢說明詳情,有一個不怕死的老百姓,拼著命上書把這事解釋明白也不中用,還是把地方長吏一殺而空。當時最有名的好官濟寧知府方克勤(建文朝大臣方孝儒的父親)也死在這案內,上書人也被罰充軍。郭桓是戶部侍郎。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北平二司官吏為郭桓通同舞弊,從六部左右侍郎以下都處死刑,追贓七百萬。供詞牽連到各直省官吏,死的又是幾萬人。本文由歷史也有目標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土木之災:大明朝的皇帝被蒙古人抓走了,卻換來了「民族覺醒」?
明末抗清鬥爭為什麼都失敗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