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圓谷英二差點搞垮公司?神器漂流歷險記考證學

圓谷英二差點搞垮公司?神器漂流歷險記考證學

作者:永遠的迪迦

封面:紀錄片

「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奧特曼誕生的舞台背後~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檢證歷史拐點的定論,圓谷英二大型作死第一次差點搞垮公司的故事。

【本周的奧特系列通鑒】

第十一章 神器漂流歷險記考證學

《巫》的製作合同談崩後,圓谷特技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一刀兩斷,後來奧特曼也是東京放送電視台(TBS)出來的,這點對於現代奧迷大概也屬於常識範圍內的信息。那麼跟富士電視台的線斷掉了,為什麼搭上線的就是東京放送電視台,怎麼搭上線的,這裡面倒是誤會深了。一個流傳了大約三十五年的故事版本是以下這樣的。

話說簽約失敗企劃流產後第二天,圓谷臯不在富士電視台上班而是去了圓谷特技製片廠,向老爹圓谷英二報告這事。老爹沒有表現出特別驚訝的樣子,看來當然是已經收到過柴山胖等東寶的人通知了。《巫》無法製作,職員們的人件費企劃費等的損害會很大,意味著投資到中途都打水漂了。但是老爹突然話鋒一轉來一句,還有比這更要緊的事,這讓皐一下子心臟就提到了嗓子眼。老爹這才交代,其實我向米國人下了訂單,購買奧克斯貝里公司生產的光學影印機。這機子已經上了貨船,現在正在太平洋上向日本的橫浜港口開來了。

光學影印機,或者漢字寫作光學合成機,是一種專門用於光學攝影的攝影機。這玩意兒我們以前已經提過好多好多次了,特殊技術的精髓在哪裡,在合成技術,合成技術的精髓又在哪裡,在光學合成。這就是計算機成像和視覺效果還沒有能大規模廣泛普及運用於影視界的時代之前的概念,數碼合成在上一個時代的對應語,就是光學合成。

老爹從二三十歲開始研究的,就是光學合成機這個東西。老爹在日活、在大澤工作室、在東寶特殊技術課,研究的還是這個東西。當年老爹在下班時間,強行拉著年輕的鷺巢富雄幫忙的,也是這個東西。還有老爹自己設計開發了日本國產版的,以及一九六三年六月老爹纏著東寶給買的,全是這個東西。

而這時,美帝的奧克斯貝里公司又出最新型號的光學合成機了,那更是當時看來吊炸天的儀器,在老爹這樣的專業技術人員眼裡就是究極的神器。還是老話,我們這個連載專題的目標之一,是讓很多曾經被照本宣科的東西不再照本宣科。所以至於這東西為什麼被吹上天,說他是神器到底神在哪裡為什麼神,這需要用專門講技術的說明文來說清楚,在附屬短篇連載的《特攝魂~講道理的特殊技術》以後進度順著到了的時候說這個。

扯上跟錢有關的事老爹就是智障,你懂的,總之這最新銳儀器他就下單買了。米國人講究靠信用交易,這個一般也是懂的,所以說是買了並不是已經付完全款,付了定金人家就給你老老實實運過來了。定金是當時面值的大約五百萬日元,已經是一筆巨款了,放現在至少頂四五千萬日元。老爹開口就找夫人真砂乃要錢,說需要買攝影用的新機械。

真砂乃太太也知道老爹這德性,拿他沒辦法。好在當時世界聞名的圓谷英二的圓谷家,確實已經算富裕人家。雖然是筆巨款,但真砂乃太太終究還是想方設法籌來了。其實她是真心以為,這機子的價格就是五百萬日元。然而等到貨之日,需要付的全款是大約十一萬美元,當時匯率被強行固定在一美元值三百六十日元,所以大約是四千萬日元,放現在可以頂四個億。

可是《巫》流產了,不但這機子一時用不上了,而且意味著富士電視台不會撥款什麼製作費預算。整個圓谷特技製片廠都不可能拿得出這筆錢付賬,不但對東寶也是一筆匹敵電影製作費的巨款,就算要銀行立即拿出來也是一筆巨款。何況你這公司什麼新作的製作決定都沒有實錘,就算小額貸款銀行都未必肯給。那腫么辦,取消訂單,早來不及了,貨都在太平洋上了你跟人家美爹說不要了,那會活該被打死。

還剩一條出路,既然跟二兒子圓谷臯所在的富士電視台已經談崩了,那大兒子圓谷一還在東京放送電視台工作呢。一哥只好在東京放送電視台里,向同事向上司求援借錢。但是當然,對於東京放送電視台照樣是一筆巨款,怎麼可能幫你出這筆錢。當時東京放送電視台身為日本數一數二的在京核心電視台,自己擁有的機械之中,最昂貴的都還沒超過一千萬日元。不過還有路可走,糾結了兩三天,最終一哥帶回來個消息,東京放送電視台可以採取一條折中案。

借貸給你這筆錢是不行的,但是東京放送電視台可以幫你買。這什麼意思呢,相比之前的方案,對於東京放送電視台有兩個好處。第一,性質不屬於借款給圓谷特技製片廠,也就不存在貸款風險,不會說將來圓谷特技製片廠還不起於是東京放送電視台虧大發了。第二,這個性質就變成東京放送電視台自己買了,將來儀器的所有權歸屬東京放送電視台,能自由使用。

這相當於是做了個長期投資,將來光學合成機能給東京放送電視台帶來多方面收益。除了給圓谷特技製片廠拍攝電視劇用之外,最典型的一條比如拍攝廣告。這點以前說過,廣告這個領域是電視行業所特有的,對特殊技術需求度很高的領域,因為廣告的影像就正是大量需要「現實中不存在的」影像。事實上購入光學合成機後沒用幾個月,東京放送電視台就把購置用的成本收回來了。

最鼎盛期的時候,這台光學合成機為東京放送電視台帶來的收入,每個月就六千萬日元。後來這台機子還在東京放送電視台,服役了二十多年。你可以看到當年英二老爹那遠遠超越常人的眼光,是如何地讓東京放送電視台陰差陽錯撞上大運,賺錢賺到噎住了賺太飽撐了。

東京放送電視台購買光學合成機後,當然也就意味著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綁在一起了。所以之後圓谷特技製片廠出的新作,也當然是和東京放送電視台一起干。這個版本的故事清晰描述了,圓谷特技製片廠要進軍電視行業的合作對象,從富士電視台變更為東京放送電視台,這個歷史拐點的來龍去脈。

開頭時說是流傳了大約三十五年,當然,在國內還不會有這麼久。最多可能六七年的程度,在那之前至少我沒有見到過用漢語完整表述過這個事件的。七年前左右我第一次把這個事件的發展完整地用漢語表述出來,雖然那時不用穿插進概念的解釋說明或分析,純屬照本宣科所以短短一段文字就夠了。

故事的初級史料來源一般主要是兩項,一個是一九八二年年底出版的《不滅的英雄 奧特曼白書》,一個是一九八三年圓谷臯以老爹個人為題材寫的一篇長文章《與圓谷製片廠共同走過的英二的晚年》。熟悉哥吉拉的人大概能反應過來這是個什麼時間點,是當時沉眠已經多年的哥吉拉復活的前夜祭。第三代本家特技監督中野昭慶寫長文章《圓谷英二,身為影視業者的執念與氣魄》就是在這年,東京放送電視台出身的監督實相寺昭雄寫長文章《夢之王國斷章,圓谷英二贊仰》也是在這年,象徵東寶特攝影視的音樂家伊福部昭編曲《科幻交響幻想曲》還是在這年,皐執筆以老爹為題材的文章也是同樣的原因。

前者是當時的圓谷製片廠提供過資料並審核的,也就是說可以歸於正史部類,相當於官修史書。後者更是皐親自撰寫,與前者在內容重合的部分沒有衝突,這也正常。因為當時江山已經是圓谷臯的,是皐的執政中期,圓谷製片廠通過了前者,也就意味著背後的代表人也是皐自己。

這兩項在研究初期的圓谷製片廠歷史時,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就說近的,比如我們這裡的連載專題在之前,一次列出圓谷特技製片廠剛成立時經營管理層的具體成員,一次列出圓谷特技製片廠剛成為東寶子公司時經營管理層的具體成員。你想想就算是上市公司的這種遠古資料都未必挖得到,圓谷製片廠這個小企業又終身不是上市公司,這種情報從哪來啊,最早就是出自於皐那時主動公開的公司內部資料。

奧特系列自誕生以來十五年間,到《愛迪奧特曼》為止還具備「現役」的感覺,之後進入又十五年間動靜不大的相對沉睡期。而初期的當事者們,職員啊演員啊,開始回憶當年的事情親自寫回憶錄,是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逐漸開始的。所以八十年代初出現的這兩項,相當於是最早的史書,而且還是官修史書,很大程度上給以後的都確立了一種標杆。之後幾十年間,涉及這部分的整理史籍啊或是回憶錄啊,主旋律基本都是按這個節奏來寫的。

Anitama的編輯大人與我聯繫上並敲定把特攝的故事寫出來,是在二〇一五年初夏,那時我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碼字不研究而單純看片和玩微博鬼混的遊離狀態。在那之前,我最後一次寫與奧特曼有關係的文章,已經是二〇一二年感恩節時心血來潮的事。然後發出來是在十二月一日,標題叫《【奧特系列&社會現象】圓谷的黃金時代》。能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日語維基百科上,特攝主要系列各作品的放映列表開始有收視率這一列,契機是那時,雖然不是我親自放上去的。而且多說一句,現在我也已經不贊成劇集放映列表對照著收視率來看了,同時也推薦觀眾們不要這樣看。扯了這麼多,其實要指出來的關鍵是,直到那個時候,我寫出來的內容中涉及光學合成機這個部分的,也依然是在照本宣科搬運轉述上面的那些定論而已。

上面的正史內容當然並不是在胡編亂造,然而這裡面有個大問題。現在這個問題點,我需要連當年自己寫過的內容也推翻掉。來重新審視和整理上面的正史定論中的描述,很容易可以歸納出,事情發展的脈絡和先後順序是以下這樣的。

第一階段,《巫》還在企劃階段時老爹輕易下了訂單,購買奧克斯貝里公司制的最新型號光學合成機,於是賣家發貨。第二階段,圓谷特技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的合同沒談成,《巫》的製作流產了,於是意味著無法為這台儀器付款。第三階段,一哥去跟工作單位東京放送電視台交涉。幾經波折後,錢的事由東京放送電視台解決了,因而圓谷特技製片廠與東京放送電視台,也結成了緊密的新作合作關係。

這就牽扯到另一個衍生小問題,圓谷特技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簽約失敗、企劃流產,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圓谷臯從來沒有明確說過是什麼時候,不過結論倒是存在,是後人歸納推斷出來的。結論是在一九六四年春季,四月或五月,以說四月的為有力。

得出這個結論背後的依據和邏輯,第一是圓谷特技製片廠成為東寶子公司的時間,記載確定在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日。第二是這台光學合成機,確實地出現在東京放送電視台的領地室內,拆封組裝,記載確定在一九六四年六月三十日。所以簽約失敗的事既然發生在這兩件事之間,那就可以確定至少是在一九六四年春季了。

接下來矛盾的事情就一窩蜂湧過來了。

第一點,梶田興治監督的經歷。這個是兩章前的內容說到過的,他在擔任完四月底上映的東寶大片《莫斯拉對哥吉拉》的助監督之後,四月份被東寶的製作部長兼圓谷特技製片廠的董事馬場和夫派來圓谷特技製片廠,說是就任《巫》的本篇監督。

但是根本就寸步難行,於是忙各種事情,沒有製片人員,沒有本篇班職員,腳本沒法用必須反覆改,光自己參加改第一集的就花了超過一個月。還自費去物色取景地,因為合同沒簽就沒有製作費預算撥款下來。這說明什麼,企劃流產的這個事,看來發生得挺晚啊,起碼是在五月以後了。否則梶田四月來了還忙上忙下這麼多事,他豈不是有貓餅。

第二點,殘留的企劃書和腳本的文獻。這也是兩三章前的內容都提過的,富士電視台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的企劃,實際是三個季度的《圓谷空想科學影視劇場》。《巫》只是第一季度,然後第二季度叫《拉帕》,第三季度叫《空間馬》。《拉帕》的企劃書印刷在什麼時候呢,一九六四年五月。

然後《巫》的那些殘留腳本,腳本上面也都會寫明印刷時間的,八月份還有在印刷。以及第一集的腳本不是很恐怖有第八稿嘛,這一稿的印刷時間在一九六四年九月。如果春季就已經談崩了,他們還在操心腳本幹什麼,是不是蛇精病。

第三點,當時報紙上發布的新聞。一九六三年四月圓谷特技製片廠正式成立後,七月三十日,讀賣新聞社刊行的日刊娛樂性質報紙《報知新聞》,就有報道過圓谷特技製片廠在與富士電視台搞事。不過具體搞的什麼事,啥也沒說出來,當時只說年末會具體化。《巫》這個作品名第一次明確登報,是在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二日,依然是《報知新聞》發表的。說富士電視台今年秋開始播出,是三個季度的節目。

如果說《報知新聞》可能還是搞小道消息,而且就它一家在說,緊接著五月十六日的報紙,則是大佬《朝日新聞》出手了。說圓谷製片廠的特攝電視影視第一號叫作《巫》,預計五月下旬開機,十月開始播出,最後這點與《報知新聞》的報道是一致的。

還有同樣是兩章前說過的內容,《巫》的女主角演員預定是日美混血兒浮須良美,這是《巫》的預定演員陣容中唯一通過媒體公開發表的。是誰在什麼時候發表的呢,是產業經濟新聞社刊行的《產經娛樂報》,在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發表的。如果閱讀過Anitama連載的另一專題《日本動畫產業商業運作的基本》的第二十回(http://www.anitama.cn/article/e76ea7b6aad31a97),大概可以有印象,產經新聞社和富士電視台是一家人。

再還有,中部日本新聞社刊行的《東京新聞》,在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六日的報紙上再次提到《巫》。這時所說的預定開播時間,已經推到了來年春甚至來年秋。九月二十六日是什麼日子,敏感的人大概能反應過來的,這是《奧特Q》正式開機日的前一天,你看看到這時還在提《巫》的消息。《巫》最後一次出現在報紙上,是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的《讀賣新聞》,還在說圓谷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正在準備《巫》的製作。

倒不是說報紙上出現,就意味著企劃流產還沒發生,因為報紙的消息是會有滯後效果的。前方已經談崩了,報紙上還在報道新作正在準備製作,出現這事也不奇怪。但是如果在四月左右的春季已經發生了,到秋季九月份甚至十一月,還有且有多家報紙在報道進展的事,這就說不通了。

第四點,滿田穧的行蹤。依然是三章前提過的內容,後來奧特系列的名人滿田穧,預定就任《巫》的助監督。這層關係是滿田當時在東京放送電視台打工,給一哥當助監督,參加東京放送電視台的電視劇《好好看著現在吧》。這是一九六四年五月開播的一季度電視劇,演出是一哥,腳本是金城哲夫。滿田參加了這個之後再來到圓谷特技製片廠,但是這個電視劇攝影結束就是六月份的事了。

第五點,市川筆記的記載。市川筆記,指的是市川利明當時留下的工作記錄,隨筆備忘錄性質。就是那個在圓谷特技製片廠剛剛成立時,就被老爹從東寶偷偷挖來就任總經理的市川利明,後來《奧特曼》的製片人。

研究一九六七年以前的製作現場時,市川筆記是極為貴重的史料,可以修辭手法一下,史料價值超過前面提過的任何材料加起來。因為這直接是第一手文獻,很多細節過了幾十年去採訪市川時,他自己也早都記不清了,可市川筆記把眾多珍貴和關鍵信息記載下來了。市川筆記上,到了一九六四年八月份,還記載有《巫》的演員、原案、腳本、音樂等關鍵詞。當然從這種備忘錄性質的文字中,今天的人只能得知什麼時期有什麼相關業務,具體事情是不可能有描述的。

市川筆記還提供了一條珍貴史料,直到八月份時,《巫》的音樂也沒打算請哪個作曲家創作,而是預定直接用既存音樂的錄音帶。因為這樣比較省錢,站在市川的總經理立場這挺正常。預定使用的音源,是東寶特攝的象徵伊福部昭的音樂,全三個季度三十九集的份合起來,預計應該支付的音樂費用是當時面值的一百萬日元。不過後來我們知道是改成讓宮內國郎來新創作音樂了,這是圓谷臯委託的,而《巫》流產後宮內便直接繼續擔任《奧特Q》和《奧特曼》的音樂。

矛盾點擺完了。也就是說至少到一九六四年九月份為止,《巫》這駕列車依然在正常行駛中,流產最早也是秋季的事了。可是光學合成機確實是六月份到貨的,因為這不是單單送個貨過來就了事。為了拆封和組裝,奧克斯貝里公司還派專業人員過來了,這麼大個事發生了也假不了。最後這也就意味著,光學合成機的事通過東京放送電視台擺平,這件事發生在與富士電視台的合同談崩之前。

那這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會把前面根據正史描述歸納的事件脈絡給推翻了。雖然皐從沒有明確說過合同談崩到底發生在什麼日子,可是為什麼他的描述給人自然留下的邏輯印象,會與實際前後順序是反過來的。可能的一個解釋是,過了快二十年記不清了,記憶混淆了。就像我們以前在番外篇第四回,舉過飯島敏宏監督記憶混淆的例子。何況那時關鍵的當事人也就剩他了,老爹不在了,一哥不在了,森岩雄也不在了,剩下皐的描述就已經是最可信的了。

還可能的一個解釋是,敘事方式給人帶來的錯覺。圓谷特技製片廠與富士電視台的交涉,與東京放送電視台的交涉,兩邊的事雖然不是發生在完全重合的時期,也不是完全不同的時期,而是有部分時期重合。那要講述出來的時候就困難了,敘述要有脈絡,就得講完一邊才再講另一邊。就像我們這裡連載也照樣是,上一章為止講清楚富士電視台的《巫》怎麼完蛋的,撇清關係後這章再來開始扯上東京放送電視台。所以皐在講述的時候,在事件大方向基本符合史實的前提下,需要用些筆法串聯起來,不能講一下這邊又講那邊再又回過頭接著講這邊。那就是光學合成機的這件事,正好可以成為話題從富士電視台轉到東京放送電視台的拐點,導致他的敘述給讀者帶來的事件順序印象出現偏差。

最終確認的結論是,光學合成機帶來的一連串騷動事件,與圓谷特技製片廠的合作對象從富士電視台變成東京放送電視台,兩件事情之間沒有必然直接的因果關係。雖然這台儀器本身影響倒是巨大,即便忽略東京放送電視台而僅從奧特系列的角度來說,後來直到《愛迪奧特曼》都使用到這台光學合成機。

但是圓谷特技製片廠當時付不出錢,不是由於與富士電視台談崩了拿不到製作費預算,因為光學合成機的事早在談崩之前就已經解決了。後來圓谷特技製片廠與東京放送電視台製作《奧特Q》,也不是由於東京放送電視台出了這筆錢解了這次圍,因為早在光學合成機的事鬧出來之前兩者就已經在交涉新作企划了。

重新徹底整理最近幾章所講的故事,兩年間發生的大事件,時間線應該是以下這樣的。

一九六二年初夏,六月份左右的時候,富士電視台與老爹頭一次搭上線,橋樑是圓谷臯。

一九六三年四月,圓谷特技製片廠正式成立,《巫》的企劃書最初的版本也誕生了,提交給富士電視台。

一九六三年六月,發生兩件大事。一邊,東京放送電視台與老爹頭一次搭上線,橋樑是圓谷一。另一邊,老爹請求東寶購買的光學合成機也在這個時候,也是奧克斯貝里公司生產的。奧克斯貝里公司的老總約翰?奧克斯貝里為了組裝器材,親自來到東寶砧攝影所,這時與老爹相識。

一九六三年八月,東寶購買的光學合成機派上用場的第一個電影,恐怖片題材的特攝電影《瑪坦戈》在暑期旺季上映了,本篇監督是本多豬四郎。

一九六三年九月,《巫》最初的腳本準備稿被印刷出來。

一九六三年十月,市川崑監督的日活電影《獨自橫穿太平洋》上映了。圓谷特技製片廠接外包訂單負責這片的特殊技術部分,是公司的實質處女作,特技監督是川上景司。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又發生兩件大事。一邊,《巫》的企劃和劇情原案已經定型,老爹委託曾在東寶科幻大片大顯身手的小松崎茂,設計巫的角色形象。另一邊,東寶的科幻大片新作《海底軍艦》在年末旺季上映了,本篇監督是本多豬四郎,機械設計也是小松崎茂,同時這片有川上景司參加輔助老爹。

一九六四年一月,老爹去了一趟美帝,去訪問奧克斯貝里公司。就在這次,他得知了更新銳的儀器已經開發出來,比去年東寶購買的型號性能更先進的。一號機已經確定被下了訂單,出口去東德,二號機則正在生產途中,還沒完成,搶著要的人多了。回國後,老爹便讓真砂乃太太準備五百萬日元,這筆錢的意圖是用來急著購買二號機的定金。

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日,圓谷特技製片廠正式成為東寶的子公司。

一九六四年四月,在東寶常年擔任本多豬四郎的助監督的梶田興治,被派來圓谷特技製片廠預定就任《巫》的本篇監督,這是老爹親自對東寶的製作部長兼圓谷特技製片廠的信任董事馬場和夫提出的請求。

一九六四年五月,老爹為參加東寶與華納兄弟合作的戰爭片《只有勇者》而前往夏威夷,本多豬四郎監督跟著去了。在那裡本多向參加出演本片的演員佐原健二提出,擔任圓谷特技製片廠第一作的主演。

一九六四年六月,奧克斯貝里公司生產的最新型號光學合成機到貨了。

一九六四年七月,奧克斯貝里公司的技術者以及老總約翰?奧克斯貝里等人,為組裝器材而來到東京放送電視台,作業完成後回國。

一九六四年八月,圓谷特技製片廠與東京放送電視台明確簽訂了製作新節目的合同,標題是《失衡》,這個節目後來直接改名為《奧特Q》。

一九六四年九月,這是大事件密集區。九月五日,《失衡》最初的腳本準備稿被印刷出來。九月十日,最後一次出現《巫》的腳本修改稿被印刷的記錄。九月二十七日,《失衡》正式開機,第一個鏡頭仍由梶田興治監督演出,主演仍是佐原健二。

到此為止,《巫》流產而《奧特Q》出世,這一瞬間的交界點,便聚焦在一九六四年九月了。

【次回預告】

可以完全專註於圓谷特技製片廠與東京放送電視台的企劃《失衡》了,下回又是一起看企劃書的時間。

【本周的本家特攝列傳】

特攝魂~講道理的特殊技術(十六)造怪獸皮套的主要步驟

接著說造形班的作業,進度到製造俗稱的皮套。根據黏土雛形確定一切後,可以開始製造實際給替身演員用來穿上的怪獸人偶服了。

基本法是分三步走,也就是人偶服的結構分三層。第一層是內部的,觀眾在屏幕上看不到的軀體,但是穿在裡面的替身演員直接觸碰到的一層,稱為芯體。第二層是外部的,大體相當於怪獸的皮膚,這是觀眾在屏幕上能直接看到的。還有第三層,是更外部的一些附屬裝飾,沒有這些怪獸就看上去像沒長全了,包括比如怪獸的角、牙齒、爪子、背鰭等等。

製造芯體,首先需要一個骨架來定型,就像糊上紙之前的燈籠。骨架的主要材料是竹籤和鋼絲網,輔助以布片和木棉之類,耐壓性強。有了骨架之後,芯體的最主要材料是人造合成橡膠,把橡膠灌進骨架然後丟進特製的灶里,密封加熱。最後出爐的芯體這東西,比棉花硬,又比塑料軟,有足夠的彈性用來既能穿,又扮演生物。

這都是經過百次實驗後確定的配方和火候,最最開始當試圖造出初代哥吉拉的人偶服時,沒有任何前例的條件下算是吃盡了苦頭。用金屬肯定是不行,直接用纖維也不行,就算定下了用橡膠也得反覆試。用哪種橡膠,火候到什麼程度,就算找到適合的,市面上還不一定就有現成的拿來用。然後製造時也要反覆試來把握那個度,稍微硬了一點就穿不進去,或者穿進去也動不了;稍微軟了一點,就容易動一下就破了、裂了。

《奧特Q》登場兩回的名怪獸佩吉拉的芯體:

然後造第二層,外層可見的皮膚。造形師中雕刻家的功底體現最多的在這裡,首先需要一個模具。模具的材料是石膏,在模具上雕刻出怪獸身體上細緻的紋路。身體上是皮屑或疙瘩,頭部就複雜了,那眼睛鼻子嘴巴的形狀一個個雕。而且啊,模具是凹進去的,這什麼意思呢,就是雕刻的時候不是照著觀眾從外部看到的形狀來刻。這麼來打比方,你戴上一個和面部完全嚴絲合縫的面具,取下來時你看著那面具曾經貼著你皮膚的那一面。那就是凹進去的一面,相當於從內部看你面部紋路的那一面,造形師在模具上雕刻的就是這個方向。

模具雕刻好之後,把膠乳灌進去,輔助以黏土,定型乾燥以後這外形就出來了。厚度可以調節,黏土就是用來輔助這方面的。這要牽扯到腳本面和演出面,比如如果預定在攝影的時候,這怪獸的哪個部位遭到攻擊,甚至可能用起點火星的方式來演出。那這個部位就刻意造得厚一些,用來承受火藥,或者可能有激烈的動作戲。

再最後是造第三層,最外部的輔助裝飾。這裡用得到的材料種類最多,可能膠乳,可能石膏,還可能用上纖維增強複合塑料。就是化工行業縮寫稱FRP的東西,這跟一般造奧特曼面具的是同一種材料。具體什麼材料就取決於什麼部位了,比如薄的翅膀,甚至可以用布來製造。這也牽扯到腳本面和演出面的需要,比如角和牙齒和爪子等部分。如果預定攝影時產生攻擊等衝突,那就用軟質的材料,只要看上去硬就行了。比如《奧特賽文》的《蒸發都市》這集中,那種怪獸全身看著像刺蝟根本不敢碰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35年的經久不衰,《銀河英雄傳說》新動畫的劇本是如何創作的?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