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身後事,明知有風險,卻不得不託孤
託孤即把自己死後的孤兒相托給別人,血濃於水,自己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託孤也是人之常情。生死有命,死亡每個人都逃不過,即使九五之尊,君臨天下,倘若身死時儲君年幼,託孤也是皇帝無可避免的選擇。
但凡皇帝,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維護自身的統治。許多叱吒風雲的皇帝,在準備身後事時也很無奈:他們治國手段強硬,對各種複雜局面處理地遊刃有餘,能夠控制住不同能力、特長、缺點的臣下。但是倘若年幼的皇帝即位,對自己五體投地的臣子能否繼續對新帝忠心耿耿,新帝的位子能不能坐穩,會不會出現大權旁落的現象,每一個安排託孤的皇帝應該都是帶著這些疑問,也可以說是一場未知的賭博而含恨離世的。
無獨有偶,造成前任皇帝託孤設計失敗的根本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1、先帝識人的眼光有限。2、託孤之臣的忠誠度不夠和對權力的慾望過大。3、幼主的才智及成長狀況不理想。
嘉靖託孤萬曆於張居正,劉裕託孤幼主宋少帝劉義符,於徐羨之、傅亮、檀道濟、謝晦,唐太宗託孤李治於長孫無忌、李世勣、褚遂良、李績等等。託孤大臣從來就是一個高危位置,先帝在設置託孤大臣時往往設置數人,以相互制約各方勢力。而人臣一旦身為託孤大臣,往往手握權柄,輔政大臣之間的權力角逐難以避免。最後的勝利者往往大權獨攬,無皇帝之名,行皇帝之權。並與逐漸長大的小皇帝難以避免地發生衝突。殺伐決斷者倘若遇到天賜良機,就會如同楊堅盜取國柄,篡位登基。若遇到宇文邕、康熙這樣的英明少主,勝利還能拭目以待。即使輔政大臣沒有野心,忠心耿耿,懂得在小皇帝長大後及時放手,也難保不會死後族滅。去掉篡奪皇位的如司馬懿等人,像張昭、諸葛亮、周公那樣為人稱道、得以善終的確不多,中者如張居正、長孫無忌者,雖遭清算亦不失輔政之功,下者如宇文護、咸豐8大輔政大臣和劉裕的輔政大臣,死於權力角逐,累及家族。權力的確是讓人瘋狂的東西。
其實帝王也難,新君幼弱必然需要強臣作為顧命大臣輔佐。但顧命大臣能知進退的不多,戀棧不去的不少,也就造成新君與顧命大臣之間的衝突,甚至顧命大臣大攬大權欺壓幼主。如果輔政大臣太弱,就會被更強者所奪,例如周世宗託孤大臣范質等人被趙匡胤擊敗,咸豐皇帝託孤大臣肅順等被慈禧太后擊敗。選擇繼承人需要長君,避免不得不設置顧命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