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什麼古人憑藉八卦就對宇宙的萬事萬物了如指掌?

為什麼古人憑藉八卦就對宇宙的萬事萬物了如指掌?

一提起「八卦」,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娛樂圈的八卦消息。現在人們說到「八卦」,一般就是指在娛樂圈中,非正式的、沒有根據的、荒誕低俗、不確定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事實上,八卦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哲學概念,是國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今天,讓我們脫離低級趣味,正經地聊一聊八卦這個詞。

最早解釋《易經》的著作《易大傳》中講八卦的緣起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易傳·繫辭下》)這就是說,八卦的創作基於觀察,仰觀俯察,近取於自己的身體,遠取於外在的事物,然後畫出八卦。八卦是八種基本事物。從自然發生次序說,八卦生於四象;從人類的認識說,八卦基於觀察。那麼,八卦究竟是什麼呢?

《周易·繫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對於這幾句,歷來有不同的解釋,眾說紛紜,迄無定論。簡單說來,有四種不同的解釋:第一,天地起源說,以鄭玄、虞翻為代表。第二,畫卦說,以朱熹為代表。第三,揲蓍(shī)說,以胡渭、李塨為代表。第四,大中說,以焦循為代表。

天地起源說

鄭玄解釋「太極」說:「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也。」虞翻說:「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所謂「淳和未分之氣」,所謂「太一」,指天地未分的統一體。《莊子·天下》篇論關尹老聃之學云:「主之以太一。」太一是太與一。《呂氏春秋·大樂》篇:「音樂本於太一,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禮記·禮運》篇:「是故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

這所謂太一不是兩個觀念,而是一個範疇,指最原始的統一體。這些是「太一」一詞的由來。鄭玄和虞翻的註解即認為這四句是講天地的起源。

畫卦說

朱熹《周易本義》說:「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陰陽之變。太極者,其理也。兩儀者,始為一畫以分陰陽。四象者,次為二畫以分太少,八卦者,次為三畫,而三才之象始備。此數言者,實聖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不假絲亳智力而成者。畫卦揲蓍,其序皆然。」這就是說,作卦次序,先設想一個無形的太極,然後畫一奇一偶為兩儀,一奇一偶之上又各加一奇一偶為四象(即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之上又各加一奇一偶為八卦。朱氏雖也提到揲蓍,而以畫卦為主。此說雖然新穎,實不可通。李塨批評畫卦說道:「庖犧始作八卦,是《易》自作卦起,未聞始作太極也。且作卦奇偶畫也,太極圖圈非畫矣。……成象之謂乾,則先畫乾,效法之謂坤,則次畫坤。皆三畫卦,以象三才,未聞有一畫兩畫止而謂之陽儀陰儀太陽少陰少陽太陰者。」(《周易傳注》)這個批評可謂是非常切當的。

揲蓍說

李塨反對畫卦說,認為「易有太極」四句是講揲蓍的次序。何謂揲蓍?《易·繫辭上》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後掛。」這是占筮時數蓍布蓍的方法。唐崔憬曾解釋說:「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極,虛而不用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

崔氏只說舍一不用是象太極,並未說太極即是舍一不用之一。李塨《周易傳注》據崔憬之說又加以引申說:「易,變也,然必有不變者而變者以生。崔憬曰:五十有一不用,太極也,不變者也。有太極之一,乃可用四十九策,分而為二,有奇有偶也。」胡渭《易圖明辯》引李塨《與毛太史訊易書》說:「太極者,大衍之舍一不用者也。兩儀者,分而為二以象兩也。四象者,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也。」

胡氏又參酌李氏之說提出自己的解釋,他說:「所謂太極者,一而已矣。命筮之初,奇偶未形,即是太極。」認為大衍之數五十未分奇偶之全體即是太極。李氏答胡氏書說:「拙解雖成,然清夜思之,尚未自信,以舍一分二揲四是相連之事,非相生之物也。今得妙解豁然,真是相生之序矣。」(《易圖明辯》引)按此說實亦難通。誠如李氏所說,以舍一不用為太極,以分而為二為兩儀,以揲之以四為四時,而實際上舍一、分二、揲四隻是「相連之事」,並非「相生之物」。

胡渭以未分奇偶為太極,從未分奇偶到分為奇偶,也只是相連之事,仍非相生之序。而且《繫辭上》明說「分而為二以象兩」、「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只是「象兩」、「象四時」而已,並未說這就是兩儀四象的本身。所以,筮蓍說也是不可取的。

大中說

焦循《易章句》說:「易謂變而通之也。太極猶言大中也。民雖不知,變而通之,皆有大中之道。」他認為這四句是講《周易》各卦旁通的道理。此說更是支離不切。焦循在《易話》中引《禮運》「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幾句而說「此本《上系傳》」;又引《呂氏春秋·大樂》篇「音樂本於太一」幾句而說「此亦本《易傳》為說」,並且講「晚周人刺取《易》義以著書,尚可跡而求之」。焦氏既承認晚周人所謂太一即是《繫辭上》所謂太極,而又堅持太極即大中,就不能自圓其說了。

歷代注家的解說中,仍以鄭玄、虞翻的解說比較正確,最為可取。太極即是天地未分的原始統一體。《繫辭上》以太極為天地的根源,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論觀點。也就是說,八卦與天地起源說的關係非常緊密。

關於起源還有兩個名詞不得不提。一是乾坤,一是天地。

乾坤

《彖上》提出「乾元」、「坤元」的學說。《彖上》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又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謂元,是始的意思。《子夏易傳》:「元,始也。」據清代學者考證,《子夏易傳》即《漢書·藝文志》所載的《韓氏易傳》。

乾元即乾之始,坤元即坤之始。乾坤是什麼?《繫辭下》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說卦》說:「乾健也,坤順也。」乾坤即陽與陰、剛與柔。《咸》卦的《彖》說:「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應。」所謂二氣即指陰陽,這也就是認為陰陽是二氣。乾元可解為陽氣之始,坤元可解為陰氣之始。

《九家易》說:「元者氣之始也。」這是漢儒舊說。

《彖上》以乾元、坤元即陽氣、陰氣為萬物「資始」、「資生」的根源,這也是唯物論的觀點。

天地

《序卦》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又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這認為天地是萬物的根源,有萬物,然後才有男女的分別,才有夫婦的關係,有了夫婦的關係,才有父子、君臣、上下的關係,然後才有道德規範。父子君臣上下的關係是後起的,不是本來就有的。這也是一種唯物論的觀點。

《繫辭上》講「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彖上》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序卦》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三說的不同,是層次的不同,基本是一貫的。應該肯定,《易大傳》中的天地萬物起源論是一種簡單樸素的唯物論。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這兩種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八卦就這樣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了。

《周易》六十四卦既然包括了天地人物的一切道理,於是就會有奇妙的作用。《繫辭上》稱讚《周易》的神妙說:「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卦是「至精」、「至變」、「至神」的,能預知未來,能「定天下之象」,「通天下之故」,是中國國學傳統中燦爛的一章。而現在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停留在「某某歌手戀愛了」、「某某演員離婚了」,未免也太過可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女兒需要底線教育,兒子需要陽光教育
有竹居主人劉強:《論語的大智慧:首屆兩岸學者論語會講文集》代序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