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的祖師爺是誰?這幾位牛人,農民朋友說啥也不能忘記!

農民的祖師爺是誰?這幾位牛人,農民朋友說啥也不能忘記!

本文大概:

1369字

閱讀需要:

4分鐘

農民這一職業,雖然近些年被誤解很多,但縱觀五千年中國歷史,農民是一份歷史悠久、非常神聖的職業。農民兄弟通過種地耕田,養活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農耕文明。作為農民的一員,我們不僅要以農民這一職業而自豪,而且還需要了解對農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們!

神農氏:農民的祖師爺

(神農氏雕像)

神農氏是一個神話人物,他另外一個名字叫炎帝。我們中華民族號稱炎黃子孫,神農氏是我們的先祖。神農氏對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嘗百草。

為了中華民族的繁衍傳承,神農氏親嘗百草,找到了很多治病用的草藥,而且他還教會了人民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開始種植糧食。

作為農民兄弟,我們一直遵循著神農氏流傳下來的基本方法種田耕地,養活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神農氏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先祖,更是農民的祖師爺!

陳振龍:沒有他引進的紅薯,哪有如今的13億人口?

(後人為紀念陳振龍而建的先薯亭)

封建社會中,在明朝之前,中國人口沒有過億的,頂多幾千萬,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耕地面積有限,只能養活這麼多人。如果大家生太多孩子,就會因沒食物吃而餓死。明朝的萬曆時期,中國的人口卻猛增過億,靠的是引進了一種新的種植品種——紅薯。

紅薯真可謂救命糧食啊,哪怕再貧瘠的土地,種下紅薯,也能快速獲得豐收。在古代,種下紅薯後,生下再多的孩子,也不愁餓死了。紅薯不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農作物,它原產於南美洲,通過殖民者帶到了菲律賓等地,在明朝時被引入中國,在清朝時開始大規模種植的。引進、推廣紅薯最為得力的是陳振龍。

陳振龍是福建商人,生活在明朝萬曆年間,他在菲律賓經商時發現紅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就斷定是一代良種,對國人有益,便偷偷弄到種子,躲過南洋各國的邊關,引到中國種植。只是當時的人們對紅薯認識不足,並不愛吃。有一年,福建大旱,農民顆粒無收,陳振龍覺得時機到了,他上書當時福建巡撫金學曾,說紅薯(當時稱之為番薯)可以救荒。金學曾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推廣種植紅薯,沒想到當年大獲豐收,福建再無饑荒之憂。

陳振龍後人一直從事紅薯推廣種植活動,再加上後來的清朝皇帝為了天下安定,也廣為推廣紅薯種植,到清朝乾隆年間,全國紅薯種植面積一億畝。有了豐收的紅薯作為保障,清朝鼎盛時期的人口達到了3億人,並且越來越多。

正是這1億先祖的繁衍,才有了如今13億規模的泱泱大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所以,沒有陳振龍引進的紅薯,我們的先祖也許就在歷史上的歷次饑荒中喪生了,哪裡有如今的我們?

袁隆平:沒有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我們哪能吃得飽?

(袁隆平)

袁隆平是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培育出的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13億人民的吃飯問題,這是跨世紀的巨大貢獻。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全國推廣後,產量比常規水稻增產了20%,而且更加抗病蟲害。這些增產的糧食,每年可以解決70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如今,袁隆平已經培育出巨型水稻,畝產1000多公斤,未來將有可能達到1500公斤,甚至更多。

沒有袁隆平研究的高產雜交水稻,國人吃飽肚子將是個超級大難題。袁隆平的事迹將會代代相傳,影響後來人。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全文完)

公眾號 :wugucomcn

吾谷網期待您的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谷網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大豆或成殺手鐧?大豆為什麼是重量級武器?
看到就是賺到!這些種養項目不為人知,卻能賺幾千萬不費事!

TAG:吾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