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弧菌:海洋中的無聲殺手,一種可怕的細菌,游泳要注意了
美國佛羅里達海濱爆發「吃人肉細菌」致死率超過30%,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據悉,感染吃人肉細菌後,會發生嘔吐、發燒、腹瀉、低血壓、腫脹和疼痛等癥狀,另外,吃沒有煮熟的貝類(如牡蠣)也可能造成感染。
海洋弧菌大多發生在台灣的中南部,尤其在高雄和台南發現非常多的案例,但這種病也是相當罕見的,到目前為止,台灣發現的病例不超過100個。
這種病菌不但在台灣少見,在歐美國家更是少,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原因是海洋弧菌大多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海洋地區,它與霍亂弧菌是屬於同一類的病菌,所需的溫度是攝氏20度左右,還有0.7-1.6%鹽分的海水,夏日(8月-10月)較常見,出現此種病例的地區有泰國、馬來西亞、澳洲、美國緯度較低的地方及日本都曾經發生過。
創傷弧菌也叫海洋弧菌,是一種棲息于海洋中的嗜鹽的革蘭陰性菌,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台灣一帶常見,它們喜歡生長在20攝氏度至25攝氏度的水溫中。一旦人體感染後,一般會在48小時內出現感染性休克、皮膚肌肉壞死、膿毒血症,進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有文獻記載,75%的患者可能會喪命。
這種名為創傷弧菌(Vibriovulnificus)的細菌可通過人體表面傷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進入人體內繁殖作亂。
一旦感染上,發病迅速,病情的發展很快,大多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創傷弧菌屬革蘭氏陰性弧菌。在液體培養基中菌體大小為0.7*2-3μm,稍彎曲。在固體培養基中呈多樣性。有極端單鞭毛。 培養特性:營養要求一般,最適生長溫度為30℃,兼性厭氧。在無NaCl及超過8%NaCl的培養基中不生長,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腖水中生長,在含6%NaCl的蛋白腖水中生長良好。
創傷弧菌廣泛分布在海水中,可從牡蠣等海產品中分離得到。本菌主要通過傷口接觸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經口感染。經傷口感染時可導致蜂窩織炎及骨髓炎等多種炎症,經口感染時常迅速導致菌血症或敗血症。 感染本菌後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
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鮮,也有罹患腸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中國台灣衛生研究院主導的基因體定序團隊,完成了創傷弧菌的基因體定序與分析工作。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要多久才能發展成二級文明?5000-7000年?
※所有玉石的外觀都是石頭,如何從普通石頭裡挑選玉石?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