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時重修古戲台和茶園?

何時重修古戲台和茶園?

邀請了俄羅斯、立陶宛、日本、英國等一流劇目來上海演出的靜安現代戲劇谷演出季,今晚閉幕;修葺一新的中國大戲院一個月後又將盛大啟幕,新一輪海內外一流戲劇盛宴繼續登場——這還只是兩個區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過程中,在戲劇舞台上下的功夫,並不包括常年搭建國際文化交流碼頭的上海大劇院、上交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文化廣場和話劇中心等上海活躍度較高的二三十座劇場本來就很豐富的演藝活動。

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的建設,是寫進「十三五」規劃的文化要事,具體體現在今後5年內在黃浦區環人民廣場一帶,將新建、改建二三十座劇場——相當於眼下上海最活躍的劇場數量的總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響四大品牌」,發布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上已出台的「文創50條」,都明確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亞洲演藝之都。眼下,致力於劇場建設的不僅限於黃浦,還有徐匯、虹口、長寧和浦東新區等。徐匯濱江將建造六座大小不一的音樂劇專門劇場。虹口區與百老匯最大的劇場經營公司倪德倫合作,攜手共建上實音樂劇中心。長寧區將建設虹橋百老匯劇場。而在浦東新區將樹起上海大歌劇院,希冀其對城市的推動作用最好堪比悉尼歌劇院之於悉尼……留心分析一下當下引進的劇目和即將建造的劇場及其集群定位,仔細想一想以下幾個問題:在亞洲演藝之都上演的劇目只聚焦於歐美嗎,能否也適當多展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元文化?是否只有百老匯音樂劇這一種類型的劇目才有盈利可能?當新一輪劇場建設暫告段落之後,我們應該以何種內容錯位競爭?

中國大戲院原本是專業京劇劇場,是梅蘭芳、程硯秋經常登台的地方,現在似乎與時俱進成中外戲劇匯聚之所。那麼,當我們與各國戲劇人交流愈發頻繁之際,作為東道主應該以何待客?我們可以請外國友人去吃小籠包、春卷、蝦肉餛飩。但是,我們請外國友人享用中國傳統文化盛宴的時候,是否還是只能去逸夫舞台、宛平劇場和周信芳戲劇空間這三個戲曲專業劇場?

在忙著與外國戲劇對標的時候,我們何時也能全盤恢復若干看戲的古戲台和茶園呢?那才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戲曲演出和觀賞的情景再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方茶席一寸心
廬山雲霧茶的靈性和禪韻,或許就是來源於此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