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成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為何馮小剛陳凱歌卻做起了網劇?

中國成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為何馮小剛陳凱歌卻做起了網劇?

導讀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電影正規軍」加入正在迅速擴張的網劇市場,但老牌電影導演能否為網劇創作帶來利好,從以往的實踐中無法印證。

去年,陳可辛在演講中說:「我個人對於網劇這個範疇非常著迷,我等這一天等了非常久,已經做好拍網劇的準備了。」

時隔一年,最新消息顯示,馮小剛將監製武俠大劇《劍王朝》,陳凱歌也成了民國江湖劇《外八行》的監製。這兩部劇都是愛奇藝重磅推出的超級網劇。

一線電影導演相繼投身網劇,這是什麼情況,難道電影市場不景氣?

但國家電影局剛剛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8%,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的產業規模在持續擴大。

一線電影導演雖然沒到混不下去的時候,但這兩年,網劇的發展速度卻是有目共睹。製作、投入成本大有超過電影之勢,網劇的質量、口碑也大幅提升,甚至相繼出海。以往影視劇行業「拍電影的看不起拍電視劇的,拍電視劇的看不起拍網劇的」這條鄙視鏈隨著網劇的崛起不攻自破。

但反觀這些一線電影導演的作品,卻並沒有給市場和觀眾帶來太多驚喜。

優秀導演成爛片之王

《無極》一直被視作陳凱歌導演生涯的敗筆,這幾年的《道士下山》《妖貓傳》口碑和票房也不甚理想。觀眾感嘆: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了!

比起陳凱歌,馮小剛的境況要好一些,因為去年《芳華》的表現出乎意料。

陳可辛的輝煌時期是2013年的《中國合伙人》和2014年的《親愛的》,之後幾年鮮有優秀的導演作品出現,而是頻繁出現在文藝片《七月與安生》《喜歡你》的監製名單中。

張藝謀的《長城》同樣罵聲一片。

「張藝謀已死」「一線導演江郎才盡」這些聲音讓一線導演備受爭議。港台導演延續傳統畫風、內地導演表現參差不齊,反而新一代導演強勢崛起,成了「驚喜製造機」。

吳京僅憑一部《戰狼2》就超過了包括張藝謀、馮小剛在內的很多大導演所拍攝電影票房的總和;《唐人街探案》系列攬獲高票房的同時也讓陳思誠才華畢露;《羞羞的鐵拳》票房超過22億,導演是名不見經傳的宋陽、張吃魚。

還有很多處女座導演的作品,《老獸》《暴雪將至》摘得多個國際大獎。新一代電影人要麼攬獲高票房,要麼拿下各種國際大獎???,憑藉獨具個性的創作思路讓觀眾看到了國產電影的新氣象。

然而老一代優秀導演卻在創作上難以突破出新,不停地生產爛片,讓觀眾一次次失望。

唐季禮的《功夫瑜伽》、王晶的《降魔傳》、張嘉佳聯合王家衛的《擺渡人》、袁和平和徐克攜手的《奇門遁甲》,豆瓣評分都在5分以下。這些曾拍出無數優秀作品的導演一度淪為爛片之王,他們的聲譽和觀眾的好感度在逐漸消耗殆盡。

在新一代導演的衝擊下,老一代導演紛紛走下神壇。在觀眾心裡,他們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市場大潮中落伍了。

電影大咖轉戰網劇成潮

或許是被迫轉型,試圖在另一領域證明自己,也可能是想通過接觸新事物洞察時代脈搏,重新把握觀眾味蕾,又或者是湧入資本熱衷的網劇行業「圈錢」。總之,一批電影導演開始跨界網劇。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參與網劇製作的導演共180多位,其中擁有影視劇執導經驗的有102位,佔總數的55%,相比2016年提升25%。其中,不乏管虎、王晶、韓三平等資深電影人。

今年,跨界網劇的電影導演依然不在少數,而且吸引了更多大咖。除馮小剛、陳凱歌外,陳可辛、唐季禮、趙薇、徐靜蕾也一致表示「看好網劇發展」,並將投身其中。

徐靜蕾將擔任都市科幻網路劇《同學兩億歲》的監製;有過兩部電影導演經驗的趙薇將網劇監製處女秀交給了《誰都渴望遇見你》;韓三平將再度監製刑偵劇《原生之罪》,並與前世界冠軍鄧亞萍攜手合作體育題材網劇《我的朋友叫冠軍》;陸川將帶來系列網劇《西部警事》。

隨著網劇製作邁入正規化,不少行業人對於網劇的前景一片看好。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網劇要求按照拍電影的方式來拍攝,所以網劇對導演有了更高的要求。於導演本身來說,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也是探索新的創作模式的途徑,進軍網劇給自身創作增加了新的渠道。對於雙方來說,也是尋求發展的新機遇。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影正規軍」加入正在迅速擴張的網劇市場。而隨著電影導演跨界做網劇,也意味著這場網劇大戰進入了新的回合。

知名導演不是網劇的「護身符」

張紀中監製的《快遞先生與貴妃小姐》、管虎導演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陳國富把關的《我叫黃國勝》、王晶監製的《冒險王衛斯理之藍血人》 ……

以往電影導演投身網劇交出的成績單並不理想。

此前,也有不少明星投身網劇監製的例子。吳奇隆監製《尋秦記》、戚薇監製《親愛的,公主病》,但口碑卻不斷創下新低。

外界對於電影導演扎堆入局網劇也各執一詞:有人說是資本的誘惑讓導演不務正業;還有人說,電影導演倒戈網劇是變相的墮落。

明星、知名導演加入幕後往往成為劇方的宣傳噱頭,他們參與到項目中的程度無從得知,很多時候只是掛個名,根本不能為劇集的質量保駕護航。

但即便一線導演真的加入了網劇的幕後製作中,就能保證劇集品質嗎?回看這兩年的爆款網劇,似乎都要歸功於新人導演。《河神》導演田裡、《無證之罪》導演呂行、《白夜追兇》導演王偉都是近兩年的新晉導演,他們只有30歲左右。

這些新手導演雖然沒有豐富的拍攝經歷,但更加懂得年輕觀眾的需求,更熟悉網劇的創作思路。

所以就網劇來說,老牌電影導演加盟也未必就是好事。網劇在拍攝製作方面不再需要他們把關提質,網劇受眾的口味尚待挖掘,金字招牌不一定好用,題材、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院線 的精彩文章:

漫威10年盛世:19部電影超160億美元票房

TAG:第一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