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何那麼多人越來越不開心

為何那麼多人越來越不開心


 



中國nlp學院

每天學點商場|婚姻|親子心

 





作者:黃啟團


來源:團長說心理

(ID:nlpteam)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也許是你並沒有真正去生活。——題記




01




假如有可能,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



我曾經的答案是41歲,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曾經希望早點退休,現在我已經超過50歲了,卻依然在工作。




為什麼人們希望早點退休?因為

工作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工作。如果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就可以早點退休,干自己想乾的事情。



可現如今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房價一直在漲,一般人要實現財務自由,談何容易?

於是大多數人不得不幹著自己並不願意乾的工作,只能越活越不開心。




另外一些人,他們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靠工作來養活自己,可他們依然在工作。



李嘉誠就不用說了,因為我不認識他,我認識一位叫Suzi Smith的老太太,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年還從遙遠的美國飛來中國講課,每次見她都感覺她越活越開心,越活越有活力。




為什麼像Suzi Smith這樣的人,他們能夠享受工作,並且越活越開心呢?






讓我先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說起。近二十年前,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遊學業務,當時請了一位叫阿Joe的台灣資深導遊和我們同行。




那時

阿Joe已經有60多歲了,還在滿世界跑,

很不容易,本以為他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後來有一次去台灣玩,他請我到他家做客,才發現,他竟然是個開賓士住豪宅的富翁。 



晚上我們一群人在酒吧小酌,我忍不住問道:"Joe,你為什麼不在家裡好好享受人生,還要出來和我們東奔西跑地那麼幸苦呢?"




他樂呵呵地說:"你覺得我辛苦嗎?我不覺得啊?你們花錢請我滿世界去玩,我覺得很好玩啊,

我根本沒把它當成工作"。




我看他整天樂樂呵呵,就是個老頑童,天大的事情在他面前都不是事兒,我想,他是真的把工作當成了玩樂的。




和他恰恰相反,當時的

我雖然在週遊世界,整天遊山玩水,但卻常常感到疲憊,因為當時的旅遊對於我來說,僅僅是一份工作。




雖然可以一邊週遊世界一邊掙錢,幾年之後我還是放棄了這一業務,因為那時我並不能像阿Joe那樣把工作當成玩樂。






02





為什麼有些人能把工作當成玩樂,而大部分人都在工作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呢?




我先分享一下今天跑步的感受。




幾天前我初到紐約的中央公園,突然被這裡的景色迷住了,那天在公園裡恰巧有一場馬拉松比賽,看見百花盛放的賽道,我突然有很想跑步的衝動。




加上住的地方離中央公園不遠,於是第二天早上便嘗試了人生第一次10公里跑。




中央公園的跑道實在太美了,到處都是盛放的櫻花、海堂、玉蘭,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所以,

在跑步的時我總是忍不住停下來,拍拍照,看看花,最後的成績是1小時16分。




因為這不是真正跑出來的成績,所以心有不甘,在休息了兩天之後,我再次嘗試,

這一次沒有賞花看風景

專心跑步,本以為能夠跑出一小時以內的成績,可是一看結果,成績差別並不大

,1小時11分48秒,僅僅快了幾分鐘而已。




     


 






這次的跑步讓我有很深的感悟,使我回想起了十幾年前上TA課程時老師對我說的那番話,一次體驗性的課程練習後,老師問我:




"你整個人只活出一種成人的狀態,心中只有目標,完全沒有了兒童的活潑,也沒有父母的愛心,你這樣活著,有意思嗎?"




他的問話就像當頭棒喝,讓我一時語塞,那時候的我,因為出身貧寒,生存不易,所以做事以目標為重,心中只有工作,凡事冷靜、理性。我一直為自己做事的高效而自豪,卻沒想到在高效的同時,人生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很多。






美麗的櫻花




我失去了什麼?在這裡先跟大家普及一下美國心理學家

伯恩的TA(交互分析)理論,

伯恩把人的內在分為如下5個部分:




?

愛心父母

就是一個人天生對別人具有關愛、支持、肯定的部分;




?

批評父母:

這個部分會促使我們批評、貶低、禁止、懲罰和控制他人;




?

成人:

"成人我"的狀態則是比較理性、客觀和沒有什麼情緒,以現實為基礎,並以成熟、客觀、邏輯及理性思考的態度對待他人。




?

順從兒童:

自卑懦弱,容易順從別人,會顯得幼稚,感到柔弱無助,會迎合別人的期待。




?

自由兒童:

像孩子般天真、活潑、快樂、自在的部分。 




伯恩認為,

一個人的內在一般會同時具有上述這五個部分,但由於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某些部分會在成長的過種中被強化,而另外一些部分會被壓抑。






以我為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生存的不易,我的"成人"部分早早就被強化了,與此同時,我的自由兒童部分就在生存的壓力下不知不覺被壓抑了下來,於是,

我只活出了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失去了人生本該擁有的很多樂趣。




以前的我一直以為,玩樂會擔誤正事,從阿Joe身上,我看到了,正因為他善於玩樂,他才能夠帶給我們快樂。




也正因為他能夠隨時處於玩樂的狀態,他才能更好保持自己的工作狀態,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一位著名的導遊,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收入是一般導遊的好幾倍。




這次跑步的體驗,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當年TA老師對我的教導。




只要路程足夠長,賞花看風景並不會影響我的目標,

恰恰相反,因為一路上欣賞美景,讓旅程充滿樂趣,這樣過程和結果都是快樂的。




而當我

只是專註於目標的時候,就會忽略旅程的風景,

這樣的結果就是越做越累,越累越不想做,就像一般人的工作那樣,總盼著早點退休,這樣的工作何來快樂可言?







03




快樂的人生來自你所做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快樂的。工作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如果工作不開心,你人生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就廢了。




如何才能讓本來枯燥的工作變得開心呢?我想各位聰明的讀者已經從我跑步的經歷中得到了啟示。如果跑步只是為了跑步,那跑步可能會變得很枯燥。




同樣,如果工作只是為了工作,工作將何等的乏味啊。阿Joe之所以在退休的年齡還在工作,是因為他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從工作中找到樂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

"慶祝"。




人類在發明語言之前,就已經懂得用"慶祝"這一形式來表達對生命的感恩。部落群體中,人們會在火堆邊起舞,或用歌曲傳情。




後來人們發明了節日,用來慶祝經過一年耕耘后豐收的成果,感恩天地的同時分享幸福的喜悅。




後來,人們發明越來越多的節日,除了傳統節日外,還從外引進了不少,比如情人節、聖誕節,名頭越來越多,但可惜的是,

這些節日都倫為商家賣貨的噱頭,真正會去慶祝的人卻越來越少。









現代人之所以不會慶祝,大致有如下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人們總是習慣於把焦點放在那些負面的事情上,

習慣於指責和質疑,總是去看事情不夠好的一面。當你總是認為自己以及整個世界都不夠好時,你又如何有心情去慶祝呢?




其二是我們的觀念依然停留在過去,

當我們用過去的信念去評判人事物時,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已經固化了,面對一個固化的世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慶祝呢?




孩子之所以總能保持快樂的狀態,是因為在孩子的眼中,他碰到的每件事情都是新鮮的,只有那些"新鮮的"人和事,才能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產生愉悅。




只有你由內而外地感到愉悅時,你才會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我想,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慶祝的原因吧。




至於現代人的某些慶祝方式,只是借熱鬧的場合掩蓋那顆寂寞的心罷了。即使是你能感受到的快樂,也只是通過外在的感觀剌激而獲得的短暫快樂,這種快樂過後,留下的是無盡的空虛。






04



只有由內而外升起的愉悅感才值得應祝。

愉悅來自於收穫,愉悅來自於成長。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生命都是老舊的、一成不變的,你就不會有愉悅感。




同時,

如果你一直盯著自己不好的一面,總是用挑剌的眼光去批判及質疑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甚至整個世界,你很難會有愉悅的感覺。

這也許就是很多現代人越活越不開心的原因吧。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

.

刻意有意地把焦點放在收穫上,

事情總有它的多面性,就算是一件看起來很糟糕的事情,只要你願意,總能從中獲得某些收穫,至少你可以從中學習。學習和成長,就是人生最好的收穫。當你能夠隨時隨地看到你的收穫,你自然會像孩子般開心。




2

.

刻意有意地為自己的生活設計一些慶祝活動,

在工作中嘗試一些好玩的方式,就像我第一次跑中央公園時那樣,在跑步的過程中賞賞花,只要你參加的不是短跑比賽,只要你的人生足夠長,這些玩樂活動並不會影響你人生的目標達成。







社會心理學家Fred Bryant等人指出,

慶祝活動可以讓你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打開感知的大門,這將有利於你的身體健康。




當你停下來細細品味喜悅的滋味,你就為自己築起了抵禦壓力的堡壘。即使一次小小的慶祝也能讓積極情緒在你的身體里膨脹,讓你更加輕鬆的應對日常壓力。




要學會慶祝,必須釋放你內在的自由兒童。

在一個家庭里,誰能夠吸引注意力?當然是家裡的孩子,因為他是最有活力的。




所以,釋放你的自由兒童,就能釋放你的內在活力。當然,

要釋放內在的自由兒童並非易事,需要去療愈自己內在的匱乏。

學習心理學,就是一條自我救贖的療愈之路,這條路我走了二十多年,而且還會繼續走下去。




內在的匱乏會讓我們對未來焦慮,焦慮讓我們聚焦生存、失去生活,沒有生活的生存只是一種低質量的生存。




而慶祝既是對生活的獎賞,也是對自己生命能量的補償。

當你開始習慣於慶祝時,你會發現,什麼時候退休,已經不再是問題,因為,你的生命將處處充滿樂趣。







● 作者:黃啟團。專註於應用心理學領域21年,是一位集導師與投資人於一身的心理學專家,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經營、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領域。投資創立卓越的心理學平台壹心理,NLP學院網、睿智人生、大成心理學校、武漢心齋等心理機構。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團長說心理,ID:nlpteam


作者新書:19年磨一劍,人性解讀手冊


只因目中無人


武志紅

青音

傾情推薦!





一本浮躁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說明書


一本焦慮時代中的心理疏導訓練冊




深度把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質、疏導心理焦慮


教你學會透過事情看到人




長按

下圖二維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常說「但是」,是在迴避內心的衝突
人生歪理,歪的蠻有道理|哲文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