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柑橘病害-柑橘瘡痂病

柑橘病害-柑橘瘡痂病

柑橘瘡痂病

桔類、柑類易感病,甜橙較抗病,對溫度要求範圍偏低,常發生在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柑桔產區。

1 病害病原菌:

柑橘瘡痂病又名癩頭疤,其病原有性世代為:Elsinoe fewcetti,無性世代為:Sphaceloma fewcetti,柑橘瘡痂病是寬皮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為害新梢、葉片和幼果,也可為害花器。

無性階段為柑桔痂圓孢(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

分生孢子盤多埋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無色、單胞。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兩端各有或無一個油滴。

有性階段為痂囊腔菌[Elsinoe fawcettii (Jenk) Bit et. Jenk]。但有性階段在我國尚未發現。

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

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中溫高濕條件下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幼嫩器官上,萌發芽管侵入表皮,然後進行再次侵染,危害夏梢和秋梢。

2 為害癥狀:

初期葉片上為油漬狀的黃色小點,後病斑逐漸增大,後期病斑木栓化,受害葉片向背面突起,葉面則凹陷,形似漏斗,表面粗糙,嚴重時葉片畸形或脫落。春梢初展時最易感病,新梢受害癥狀與葉片相似,但突起不明顯,枝梢短小扭曲。果實發病癥狀在謝花後不久即出現,開始為褐色小點,以後在果皮上長出許多散生或群生的瘤狀突起,稍大的果實發病產生黃褐色木栓化的突起,病部果皮組織一大塊壞死,呈癬皮狀剝落,下面的組織木栓化。

受害的葉片初期產生水漬狀黃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顏色變為蠟黃色,後病斑木質化而凸起,多向葉背面突出而葉面凹陷,葉背面部位突起呈圓錐形的瘡痂,似牛角或漏斗狀,表面粗糙。新梢葉片受害嚴重的早期脫落。天氣潮濕時病斑頂部有一層灰色霉狀物。有時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葉片畸形扭曲。

新梢受害癥狀與葉片基本相同,但突出部位不如葉片明顯,枝梢變短而小、扭曲。

3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枝、葉上越冬,翌春春季陰雨多濕,病菌開始活動,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萌發芽管侵入春梢嫩葉、花和幼果,遠距離傳播則通過帶病的苗木和接穗。一般橘類最易感病,酸橙、檸檬、枳殼、柑類、柚類等次之,甜橙類抗病力強。在浙江橘區,瘡痂病在春梢和幼果期發生嚴重,夏秋梢高溫乾旱,發輕病。在適溫範圍內連綿陰雨或清晨露重霧大,有利於病菌萌發侵入,導致該病的大發生。

4 發病條件:

4.1、氣象因子

瘡痂病的發生需要有較高的濕度和適宜的溫度,其中濕度更為重要。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0-24℃,當溫度達28℃以上時病害就很少發生。在適溫範圍內,濕度對病害的發生起決定性作用。凡春天雨水多的年份或地區,春梢發病就重。反之則輕。

4.2 、組織老嫩程度

瘡痂病菌只侵染幼嫩組織,以剛抽出而尚未展開的嫩葉、嫩梢及剛謝花的幼果最易受害,隨著組織的不斷老熟,抗病性逐漸增強,老齡樹抗性較強。

5 備 註:

此病在發病初期易與柑桔潰瘍病相混淆,這兩種病害在葉片上的癥狀,主要區別是:潰瘍病病斑表裡穿破,呈現於葉的兩面,病斑較圓,中間稍凹陷,邊緣顯著隆起,外圈有黃色暈環,中間呈火山口狀裂開,病葉不變形。瘡痂病病斑僅呈現於葉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葉片表裡不穿破。病斑外圍無黃色暈環,病葉常變畸形。

詳細的防治方法解說與田間示範我們會在年費會員群里與柑橘病蟲害田間綠色防控培訓時示範和解答。

歡迎成為我們的年費會員。

(本節完)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盜圖盜文,還請您理解、支持和配合。

歡迎掃碼垂詢、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防治技術 的精彩文章:

TAG:生物防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