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國一趟,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有多丟人
說實話,誰還沒有因為第一次出國而鬧出糗事呢?
想起自己第一次出國留學,剛下飛機就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場尷尬的時刻。
因為提前約好Uber來接我,接到司機電話後,司機那邊問我:Where are you from?
當時的我還在奇怪叫taxi還分國籍?隨後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I『m from China。」
估計司機握著電話一臉懵逼,站在街口迎風凌亂,不知道該去哪裡迎接這位乘客。
現在想起來,只怪自己沒經驗,第一次踏上國外的土地,不同文化和膚色、語言之間的障礙給自己的留學生涯,或者說是出國旅途,反而增添了一絲幽默詼諧。
包括和我一樣的留學生,相信都曾有過類似這樣哭笑不得的遭遇。
自由女神像=free woman???
@不願意透露名字的花花:有次跟英國同學一起去一家餐館,那裡主菜是可以續的。一群人興緻勃勃一起前去。主菜分量小,吃一份沒吃飽,我當即想要續一份,於是舉著手對服務員大喊:「Can I have another one?
服務員連忙跑過來驚恐地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盤子,問我:「Is there any problem, sir?」我回答:「No, I just want to have another one。」一邊說一邊還心裡犯嘀咕,英國也挺摳門的嘛,明明說好能續的,怎麼一談到續餐還要大驚小怪問有什麼問題。
對面同學見狀,立馬微笑著對服務員解釋道:「Just one more,please。」服務員這才跑開去,但彷彿還心有疙瘩。
等服務員再端上來一份後,人家還念念不忘問我是否對主菜有任何問題,我忙不迭地說「沒問題,沒問題……」接下去的餐只敢埋頭悶吃,極為不好意思。
後來才知道,要求續餐只需簡單說一句「One more,please」即可,意思就是「再給一份」。大聲召喚服務員,會被人誤以為是客人對食物不滿意,要求更換一份。通常這對一家餐館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不滿和批評,屬於挺原則性的問題。
@不願意透露名字的菜菜:沒留學之前,覺得自己英文還行,甚至講起英語來還有口頭禪,總愛模仿美劇中老美的口音,說話前先來句「You Know…」作為開場白。當時感覺,這樣開始對話會產生些許親近感,能跟對方套近乎。
然後尷尬的就來了。
因為有一門考試是要跟導師面對面坐下交談的。當時感覺導師和我關係不錯,就自然而然的覺得應該都挺好相處的吧。所以考試的時候,我也想藉此營造一種輕鬆和平等的對話氛圍。
記得我當時被問及的題目是「你如何看待嘉年華這種形式」。我習慣性地脫口而出:「You know, I haven』t had any carnival before, but…」
正當我準備口若懸河炫耀自己英語口語時,對方面無表情地瞪了我一眼,毫不客氣地打斷說「I don』t know。」
突然間我尷尬得無地自容。更難堪的是,老師還緊接著用質疑的口吻補充道:「Really?You don』t have any carnival before?」那表情彷彿在告訴我,「既然你從沒經歷過嘉年華?你還問我知不知道?
後來我才知道,「You know....」是一個非正式的表達,不合適用於正式場合,也最好不要跟導師這麼說。
@保持神秘的草草:朋友剛來的時候不認識什麼人,所以在班上試圖交朋友,幾次見面發現一白人哥們人挺好,於是想要人家電話號碼,以後可以出來一起吃飯啊啥的。
於是問:「How many is You Phone Number?」 白人說:「Ten。」(加拿大電話號碼都是十位)
後來我朋友才了解到,問人號碼最好是「May I have your phone number?」等,像這種「你電話是多少」的直譯是很奇怪的。
@沒名字的阿卟啾:剛到美帝跑到麥當勞點餐。雖然緊張,但之前表現都很是不錯,一直維持到服務員問:「 here or to go?」
第一次接觸外帶餐這詞,還好思維敏捷馬上明白過來了,可是嘴上緊張,對著那男服務員直接喊出"Let』s go!"。服務員石化1秒後,說了句OK。
原來 for here: 在這兒吃;to go: 打包帶走。但如果在澳洲的話,「帶走或在這兒吃」的表達是「dine in or take away」。
@感到丟人的小月亮:我一個剛到美國的朋友,到了紐約想去看自由女神,但是查好的路線記不清了,想問個人確認一下。於是在路邊抓了一個老外,張口就問:Hi,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free woman?
歪果仁瞪大雙眼,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支支吾吾說:I... don"t know...Tell me when you know it。
後來這位朋友知道自由女神的正確說法是「Statue of Liberty」,而「free」代表的是免費的,連起來讀就知道為啥歪果仁一臉震驚了。
@不好玩的向日葵:有次老師問我有Glauben(信仰)嗎?
我說我沒Gewissen(良心),其實是想說信仰的。
看來這些尷尬的經歷,留學黨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不過下面這些,還真的是很不好意思呢。
求別人幫助=Can I help you?
@Catherine :去斯里蘭卡玩,才發現斯里蘭卡的搖頭和點頭和國內是相反的。有一次讓房東Nuwan送我們去火車站,他搖了搖頭說ok,我說no?他又搖了搖頭yes……
我很疑惑,他也一臉懵逼......
@愛吃椰子的阿拉蕾:第一次出國的時候,國內入關的時候,我身上放了10個打火機。(因為當時聽說國外火機一個2.99$,沒收的時候,我媽媽在身後都傻眼了。鬼知道當時的我內心怎麼想的 )
@皮卡丘呀:去紐西蘭皇后鎮跳傘。預定的時候,對面一個特可愛的紐西蘭妹子問我說你要跳多高的?因為之前已經了解過幾種不同的高度,一時腦抽就沒經大腦地說了一句:12,000 kilometer......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妹子一臉見鬼的表情盯著我問,it"s a joke right?重點是我當時還沒意識到我說的是kilometer而不是feet......
於是,我在納悶的同時還義正嚴辭地告訴妹子I"m serious......
@鬼谷子:從曼谷轉機去普吉島,在機場值機完了在咖啡廳沙發上休息會,裝x換上了墨鏡~
剛剛坐了一會,機場協助人員過來協助我意思是幫我過安檢……以為我是盲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解釋不通,他還用手指晃來晃去……
當我換上眼鏡後(他一副mdzz的表情……)
@popeye :第一次去巴基斯坦出差,到了海德拉巴,在酒店吃飯,西餐,點了湯和其他菜,然後很快就上了湯。
我們一行四人,以前都沒吃過正規的西餐,就按中餐的傳統等菜齊了再開動,等了很久都沒見下一道菜上桌,周圍一個waiter則很奇怪的看著我們,最後他直接上來就要把湯端走。
我們連忙攔下他,這還沒動呢怎麼就撤了,再抱怨這上菜速度也太慢了,那個小哥一臉智障的看著我們,說這是開胃湯,喝完了才上其他菜,他還以為我們嫌湯不好喝呢。
@山大王就是我:晚上去居酒屋吃了個飯,大概40刀左右,付現金給了50,算了算小費大概5刀,然後就把錢給了服務員,手比了一個5,然後跟他說just give me five (找我五塊錢就行了) 。結果小姐姐跟我擊了個掌……
@不知名的網友:初一暑假學校夏令營去西歐,在凡爾賽宮前面碰到一個賣鐵塔鑰匙扣的黑人大叔,於是就有同學湊過去問多少錢。
「How much are they?」於是大叔就說1歐3個。同學沒聽清,就問「What?」但是大叔以為同學嫌貴,就說,1歐5個!同學就懵逼了。這不是結局。
大叔看到同學的表情,以為同學還是覺得貴,又壓到了1歐元10個,最後同學買的時候是1歐元12個。
同學全程就問了價錢還有一個「what」,其餘啥都沒說,一直到了回國的時候,同學還是懵逼的……
@鹹魚白菜也好好味:剛到堪培拉,出了飛機場,工作人員幫我安排了一輛計程車,並且和司機叔叔一起把我兩件30寸一件20寸總共大概120斤的行李箱放進後備箱,與此同時,我很自然的拉開了車右邊的門,然後默默的又關上了,轉身碰到了趕過來的司機叔叔很著急的跟我說,no,no, I drive...
@這個可愛的猴子:有次在機場因為行李太多需要外國友人的幫助,結果開口就冒出一句:Can I help you?
@西柚柚子:去國外玩,要吃飯點菜的時候才是史上最難,一邊對服務員不停的說:follow me,然後 I want this,this,that,and that food,Thank you。就這樣堅持在國外逛了一周。
@太陽花枯萎了:好不容易有次國外出差的機會,到了目的地之後,直奔蘋果旗艦店,想問問手機價錢怎麼樣,結果開口就是:Do you have iphone 6s?
是的,我直接開口就念出了阿拉伯數字6 ,毫無違和感。話一出口才當場傻臉了。
@Ricahio:去曼谷度假,晚上睡的酒店裡有蚊蟲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子,實在忍不了就去便利店買驅蚊液,但是不知道怎麼說,就揮動著自己的絲巾,還把蚊子咬的地方給他看,終於買到自己想要的了。
看到大家都這麼歡樂的時刻,對不起我真的笑出豬叫,還有一次聽身邊的妹子分享,坐飛機自己把一個箱子扛上飛機行李架里,結果被旁邊的白人老爺爺誇讚:strong arm!
弄的我朋友哭笑不得,看來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真的能碰撞出難以預測的火花呢,來來來,請分享出你的囧途一刻。
Ref:
素材來源於網友
※美本gpa3.9遍地走,3.8多如狗?那我大概考了一個假final....
※19萬一晚的迪拜最壕酒店:金子肥皂,千平房間,自帶海底世界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