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約600架飛機墜毀、2000名飛行員犧牲,二戰時的「駝峰航線」為什麼這麼危險?

約600架飛機墜毀、2000名飛行員犧牲,二戰時的「駝峰航線」為什麼這麼危險?

原標題:約600架飛機墜毀、2000名飛行員犧牲,二戰時的「駝峰航線」為什麼這麼危險?



編者按


二戰「駝峰航線」為中國抗戰物資運送提供了強大的物資支持。在這條航線上,美國空軍共損失飛機563架,犧牲和失蹤的人員達1579人,而中國犧牲飛行員168人,其100架運輸機先後損失達48架,損失率接近50%。


它是「二戰」期間三條著名國際航線中(另兩條為阿拉斯加航線、北大西洋航線)最具危險性的一條,也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大的空運航線。

「駝峰航線」為何如此危險?


謹以此文向


中美兩國飛行員當年的壯舉致敬



「駝峰航線」為何開闢?


中國在抗戰爆發之時,主要有四條對外的交通運輸線。


第一, 經香港,通過鐵路或海運到廣州,再通過粵漢鐵路到中國腹地的運輸線路。


第二, 經越南海防港,通過滇越鐵路,到雲南昆明的運輸線路。


第三, 經越南海防港,通過公路進入廣西鎮南關,到南寧的運輸路線。


第四, 經過蘇聯在遠東的港口,將大量物資運送到中國的新疆,再經過西北公路運輸到蘭州,西安。

中國抗日戰爭進入1942年5月,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這條戰時中國最後一條陸上交通線。1942年6月2日中美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亦稱《中美租借主體協定》),中國正式成為租借協定的受援國,這是「駝峰」航線開闢時的外交背景。



中美租借協定是中美雙方達成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援華協定。這一協定以雙邊互助的形式,既為中國無償獲得美國大宗軍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又規定了中國須向美國提供「回惠租借」的義務。同時,協定在第五條中實際表明中國在抗戰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資是不必、也是無法歸還的。因此這一協定的簽訂,使中國正式成為美國租借物資的受援國,同時也標誌著美國成為抗戰後期援華的最主要國家。


最初,美國的援華物資主要是通過設在美國的「中國國防物資供應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國民政府設立的「西南運輸總處」所轄的「滇緬公路」來營運的。但是隨著日軍攻陷緬甸,「滇緬公路」被切斷,美國援華物資的營運受到阻隔。


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價,開通到中國的路線!於是「駝峰航線」誕生!



駝峰航線真正的開闢者和主要執飛單位之一:中國航空公司



有去無回的死亡航線


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和四川,將戰略物資通過空運運抵昆明、宜賓、瀘州、重慶等地,再運轉到抗日前線。整條航線途徑巨大的山峰連綿起伏,狀如駝峰,由此得名「駝峰航線」。

這條航線最初試飛南線,從阿薩姆汀江——新背洋——密支那——保山——楚雄——昆明,航線最低安全高度4267米。不久,因遭到日軍在緬甸密支那的空中攔截,抵禦能力弱的空中運輸機被迫北移,滿載戰鬥物資的飛機要飛越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南麓,航線超過700英里。這是一條飛行員眼中一遇險情,必將有去無回的「死亡航線」。




走直線,強穿世界最高峰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駝峰航線:在長達800餘公里的深山峽谷、雪峰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這些飛機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這些鋁片會在陽光照射下爍爍發光,這就是駝峰航線另一個臭名昭著的名字:「鋁谷」!




至今,仍有無數飛機殘片散落在深谷間


「駝峰空運」中,墜毀是常態。整個三年空運中,總共有1500架以上的飛機墜毀,犧牲飛行員3000人以上。


據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駝峰」航線聯合空運輸總隊「駝峰」航線聯合部署搜索救援案件(CONSOL IDATED DIS-POSITIONSEARCH AND RESCUE CASES)文件的不完全統計:「駝峰」航線損失飛機563架(其中有107架為失蹤),損失的機組人員超過1500人。此數還不包括中國航空公司損失的飛機和人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長官阿諾德將軍(General Henry Arnold)曾經說過,「駝峰」航線是二戰最偉大的空運行動之一,飛機的損失率超過轟炸德國時的飛機損失率。當時空運總隊的飛機損失率高達20-30%,而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的損失率超過了50%,也就是說全部90多架飛機損失了50多架。




駝峰:幾乎沒有一塊可迫降的平地


這條航線基本沒有一個可以迫降的平地,因為沿途全部是高山密林和大江。


一路飛過來,直到麗江才有一塊平地。宋代的少數民族木姓土司,就是利用這塊平地建立了著名的麗江古城!但直到1936年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才發現了麗江是一個比較適合飛機降落的平地,並且駕駛飛機在城外的一塊平整山地降落。


珍珠港打響以後,在洛克的建議下,國民政府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建立了麗江機場。當時麗江幾乎與世隔絕,僅靠馬幫才能運輸少量物資進來。麗江機場在玉龍雪山腳下,玉龍雪山的「扇子陡」也被美軍的飛行員譽為「美麗的金字塔式的銀色航標」。


麗江距離昆明500公里,成為北線駝峰一個重要的中轉機場。在跨越喜馬拉雅山期間,飛機如果失事自然就沒有辦法,但如果飛機能夠勉強飛到麗江,就可以在麗江機場緊急迫降,無需繼續飛行500公里。


可是,即便是麗江海拔也有2000多米,傍邊的玉龍雪山海拔為4000多米。


「駝峰航線」的起點:印度



惡劣的天氣:強氣流、結冰和暴風雨


「駝峰」航線不僅地形險峻複雜,還有堪稱世界上最惡劣、最可怕的氣候,天氣始終是制約空運數量的主要原因。


飛行是一場和天氣的戰爭。「駝峰」航線位於歐亞大陸三大強氣流團的交匯點。從西面來的低氣壓沿喜馬拉雅山移向西藏和印度之間的「駝峰」,與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濕高氣壓團以及來自西伯利亞寒流的低氣壓團進行激烈的撞擊。因此,「駝峰」天氣的主要特徵就是經常的暴風雨、猛烈的湍流、每小時160-240公里的橫風以及嚴重的結冰。


有時,氣候急促變化使飛機的水平飛行受到影響,會使貨物撞擊艙壁,甚至被甩出飛機。嚴重的結冰有時把機翼壓變形,使飛機下降數千英尺。



悲壯的飛行


他們沒有應對這種情況的緩衝裝置,機組成員只能祈禱機翼不會折斷,但有時這並不起作用。美國陸軍航空隊空運部印中聯隊司令官愛德華?亞歷山大(Edward H.Alexander)中校曾在報告中寫道:「這裡的氣候是十分可怕的。在12000英尺(約3658米)高度開始結冰。今天,一架C-87儀錶顯示已飛到了29500英尺(約8992米)的高度,而不能再飛高了,不能飛到濃雲的上面。


飛越駝峰航線本應該在晴朗的白天進行,但是為了增加運輸量,無論何種天氣飛機24小時都在空中飛行。這的確提高了運輸量,但是更高的墜毀率也是「鋁谷」的成因。



能力有限的運輸機


起初,運輸工作由C-47(DC-3的衍生機型)擔任。它能搭載24人或者一輛組裝好的吉普車或者14名重傷員和3名護士。


原則上,飛機最低的飛行高度不能低於航線最高山峰以上600米。但在駝峰航線,這是辦不到的。由於沒有客艙加壓裝置,飛機只能飛10000英尺(約3000米)高。但是在這條航線上,沒有低於12000英尺(約3600米)的山峰,所有在飛機上的人都需要戴上氧氣面罩。



邊飛邊通過軟管吸氧的飛行員


後來,C-47被C-46代替。C-46採用四引擎配置,使得它飛得更高更快的同時,搭載量也提高了。C-46採用了獨特的戴維斯翼,這種機翼更厚,能夠提供更大的升力。不過,由於結冰的問題,飛機還是不能飛得太高,否則就會像塊石頭一樣從天上掉下來。


最終,道格拉斯C-54代替了C-46,。C-54擁有十倍於C-47的搭載能力,可以飛行4000英里(約6400千米)遠22000英尺(約6700米)高。但是依舊沒有增壓裝置,限制了搭載人員時的飛行高度。


當時的飛機導航設備相對落後,依賴於簡單的無線電導航和推算導航,缺乏詳細的航路圖參照。緊急情況時,甚至全靠VFR(目視飛行條件)。


駝峰航線的主角:道格拉斯DC3運輸機(也稱C47軍用運輸機)


中美航空隊往返於印度至中國雲南、四川,總飛行時間共計約150萬小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空中戰略橋樑,只有1949年柏林封鎖時的空運行動在空運貨物量上超過了它。


1942年全年空運到中國的物資僅5258噸,進入1943年後有所增加。1945年7月「駝峰」航線的月空運量,達到創紀錄的最高峰71042噸。同年11月30日,「駝峰」空運正式結束。


據統計,從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轉運部和空運部經由「駝峰」航線從印度運往中國的物資大約共有65萬噸,總價值約7.8億美元。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的30塊紀念碑上一共銘刻著3300餘名烈士的名字,其中大約2/3是美國人,大多數犧牲在駝峰航線上。


1998年,雲南怒江州成立了建立以C-53墜機殘骸為主體的,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


中美之間還因此有一個合作項目:檔案和遺骸移交。很多飛行員犧牲在高原上,因為氣溫很低甚至雪是終年不化,所以雖然過去了幾十年,很多遺骸依然保存良好。中國最近這些年,還有陸陸續續發現遺骸,然後以國防部的名義交給美國國防部,送英雄回家。


數據及資料來源:


1、徐康明、劉蓮芬:《飛越「駝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略空運》,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

2、[美]威廉?凱寧:《飛越駝峰:抗戰史上的空運壯舉》,戈叔亞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劉小童:《駝峰航線》,作家出版社,2005年。


4、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


5、昆明市社科院。

文章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那些與帝王「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免死牌」管用么?
在那個沒有化學的秦代,兵馬俑身上的「中國紫」是出彩的?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