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蒂中心:白色是一種精神
概況
蓋蒂中心位於洛杉磯西北郊外,聖塔莫尼卡山南端,一塊44.5平方千米的突狀高地。西臨太平洋,東望洛杉磯市中心,緊挨聖迭戈高速公路,具有良好的地理環境。經過國際招標,在打敗貝聿銘、斯特林、文丘里等六個建築師和事務所後,1992年,理查德·邁耶被正式選中開始設計蓋蒂中心。經過15年建造施工,這個被美國輿論譽為「世紀工程」的項目,終於在1997年落成揭幕。將其稱為「世紀工程」,是因為「從基地選擇至完工開放花了14 年3 個月時間, 工程總建築面積9.3 萬㎡, 總投資10 億美元, 耗費石材29.5 萬塊和鍍鏌侶板4 萬塊, 高峰期施工人員達1 200人之多。」(錢峰),備受美國民眾矚目。其設計師理查德·邁耶為以白色風格著稱的建築師,他的建築語言和表現手法也較為廣大美國民眾熟知和接受,其鮮明的風格和才華在蓋蒂中心這個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軸網與布局
(圖1引自錢鋒《建築語言的延續和擴展-R·邁耶的「世紀之作」-保羅·蓋蒂中心評價》)
在蓋蒂中心建築群中,理查德·邁耶設置了兩套交叉組合的矩形軸網,一套與洛杉磯市的街道網格一致,另一套則旋轉22.5°,與相鄰的通往聖地亞哥的高速公路一致;並以圓形空間進行過渡,使得建築群的形體與空間交叉組合,形成方與圓的有機結合。在蓋蒂中心這個設計中,邁耶並不追求形式的對稱和規整,反而直接尋找它的順序、空間、厚重感和秩序感,以一條長長的牆將人引至風景點。儘管蓋蒂中心遠離城市中心,但邁耶對地段文脈相當尊重,且對古典的秩序感特彆強調。
邁耶設計靈感來源於對義大利台地式別墅的考察,力求將台地,植物和庭院空間有機結合,相互交融。蓋蒂中心分散式的建築群中,博物館、藝術與教育所、藝術史與人文研究所、餐飲服務中心以及蓋蒂基金會的信息中心和行政辦公樓,空間連接流暢自然;花園採用鄉土植物,通過植物的色彩及其形式的變化,與建築互為一體。展廳,連廊和內院相互穿插,花園和平台空間留出了更多的外部空間。尺度上圍合,視野上卻給予儘可能的開闊。正如邁耶所設想的那樣:我能預見這樣一幅畫:水平的層層空間,連接著不同高度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廳堂朝著景觀敞開,一系列與場址和展品相關的內部與外部空間,這些組成了一個建築綜合體。
邁蓋蒂中心的軸網設置和總體布局,實質上是理查德·邁耶作為早期現代主義擁護者,對過去採用正交直角和笛卡爾坐標網狀空間的進一步發展,在批判現代主義排斥歷史和忽視新建築與原有環境文脈的協調的同時,精心將遠離市區的蓋蒂中心與當地地段文脈聯繫在一起,並且借鑒歷史,將義大利山地別墅的空間營造和雅典衛城建築材料的使用,與蓋蒂中心的建造相聯繫,與詹克斯《後現代建築語言》中總結的後現代主義的六種特徵——歷史主義,直接的復古主義,新地方主義,因地制宜,建築與城市背景相協調,隱喻與玄學及後現代空間——十分相符,具有十分明顯的後現代主義特徵。
理查德·邁耶的風格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純凈的表達,有人把它稱作古典現代主義、晚期現代主義或正統現代主義。邁耶在運用「白色」這一建築語言進行外觀表達時,他更加註重的是空間的秩序感這一更深層次的意義。蓋蒂中心白色建築群所營造的開放空間、密閉空間和過渡空間等等,皆落在嚴謹有序的交通流線上,邁耶在軸網和布局的綜合考慮上,實質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工作是要重新定義提煉這種持續不斷的人類秩序,解釋已有與可能之間的關係,從我們的文化中抽象出永恆和主題性的東西。
色彩與造型
邁耶對白色有其獨特的理解:白色是色彩的記憶和期待,白色實際是能夠強化對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的感覺的顏色,對著白色表面能夠最好地欣賞光影虛實的表演,白色是永恆運動的短暫標誌。同時他注意從古典的歷史遺迹中吸收養分,受「立體主義」和「純粹主義」的影響,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建築語言——形式純凈而又內涵豐富的「白色」。邁耶擅長運用純凈的白色和組合的體量,全面展現光影在重疊穿插的空間中,所形成的獨特而豐富的魅力。邁耶這樣解釋道:「我用白色來澄清建築概念,提高視覺形式的力量。白色在我的主要愛好——空間和光的塑造上幫助了我。」
蓋蒂中心場址所在的南加州,具有較典型的地中海氣候,氣候晴熱溫暖,陽光充足。理查德·邁耶認為:「除地形學外,場址最有力的一面是陽光的質量。這裡的光很自然,場址現出驚人的美。那種清晰、金色的加利福尼亞陽光令東部人陶醉。我渴望牆體開洞,使燦爛的陽光灑入,造成清新有趣的投影。」理想的場址環境給予邁耶充分的條件發揮他的建築語言:白色。建成後的蓋蒂中心也確實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邁耶擅長的風格:純粹的的白色建築,有機的重疊空間,以及豐富的錯落光影。邁耶因其對「白色」的獨特理解,一方面,他運用為公眾所熟知的表現手法,設置精緻的白色欄杆和遮陽格柵,另一方面,邁耶堅信自己所運用的白色是豐富而變化的,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日照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邁耶在蓋蒂中心所運用的「白色」建築語言,包涵對歷史和古典的借鑒,比如邁耶在蓋蒂中心所用的淺褐色石材,十分接近聖托莫尼卡山的土色。這種石材產自義大利距古羅馬城不遠的提沃利,特意以粗糙的質感,表現其如從地面自然「生長出來」,象徵蓋蒂中心作為一處藝術聖地,應當源自自然而永恆不朽。
另外,邁耶的「白色」也包含著對光的精心處理。比如,對蓋蒂中心建築群中美術館的光的處理,仿西班牙大台階的入口處灑滿陽光,步入其中,藉助玻璃廊道採光,自然光線充足。展廳室內,為了避免直射陽光對畫作造成損害,所有上方光線皆需經過多次反射,漫射才能進入室內;窗戶百葉開口可根據季節和天氣狀況緩慢改變角度。再比如,對蓋蒂中心藝術與人文史研究所的光的處理,書庫書架呈放射狀排列,由天井傾瀉而下的自然光逐步後退至書架環形陣列深處,產生光影流動的效果,增添內斂而靜謐的學術氛圍。
而對於建築造型,不難看出,受了「立體主義」和「純粹主義」的影響。正如立體主義所指明的,要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邁耶借純粹統一的白色,用「立體主義」的表現手段,將蓋蒂中心分散式的建築群分散處理,而又在這些分散的單體之間尋找相互滲透的關聯空間,將建築融於台地、退台、花園和庭院之中,形成一個複雜而有序,純凈而古典的建築綜合體,宛如一件藝術品那般迷人。
蓋蒂中心主要分三個組團(圖2),藝術保護中心、信息中心、基金會行政中心和禮堂為一個組團,緊挨著蓋蒂中心入口,第二個建築組團為蓋蒂美術館,是整個建築群的主要參觀對象,第三個組團為圓形的藝術與人文史研究所。三個組團分別分布在不同高差的位置,相互之間以方和圓為母題,適當穿插鋼琴曲線造型,形成層次豐富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組合。方與圓、直與曲、實體與空心廊架的對比,既實現了建築與建築之間的「立體主義」式展現,又以多樣的形體組合引導參觀者行進在預設的交通流線之上,使人與空間產生互動,動態中的人與動態中的建築,形成良好的交流。
(圖2引自錢鋒《建築語言的延續和擴展-R·邁耶的「世紀之作」-保羅·蓋蒂中心評價》)
邁耶對建築體量的組合具有較領先的經驗,在此前他所設計的法蘭克福裝飾藝術博物館(1985年),總平面分為16開間,主館佔據其中的4開間,開發出四分平面的布局,第一次建立了以立方體作為展館基本組合體的概念。在亞特蘭大藝術高等博物館,邁耶仍沿用其立方組合概念,取得符合人體尺度的充滿陽光的「大宅院」。在蓋蒂中心,這種立方體布局的經驗再次用於其中,畫廊立方體中,立方體的橫向和豎向各分為3份,形成9個開間,方形的中心為公共活動空間。這9個開間再刪減和扭轉,形成變異的立方體,從而使得東南西北四個展廳,圍繞著主庭院布置,同時又與過廊或露天平台相連,最終形成空間豐富的博物館環境。在空間序列組織上,以蓋蒂美術館為例,其以玻璃廊創造過渡空間,給人以不斷推進的感覺,參觀博物館猶如一趟奇妙的旅行。在這趟旅行當中,每個展廳單元設有高敞的公共空間,並通向規整的多個展室。
邁耶曾說:「這種製造空間,空間組織,這種對於進屋、次序、流通的感覺以及一天內不同時間光線射入的方式等等,我想,這就是作為建築師要做的事吧。」邁耶在對蓋蒂中心建築群的色彩和造型的考慮時,便是根據其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在光線,近人的尺度和文化因素上進行綜合考慮,而創作出外表單純而內藏玄機的建築綜合體。
圖3 蓋蒂中心建築群詳細介紹圖
(圖3引自趙霞.蓋蒂中心建築大師理查德·邁耶的傑出作品.建築知識2004年第2期15-20)
圖4 蓋蒂中心中央噴水池
圖5表面刀削起伏狀的蓋蒂中心
(圖4、圖5 引自蔣飛.蓋蒂中心——向藝術致敬.公共藝術 200910 92-95)
小結
蓋蒂中心的平面布置,用清晰軸線關係組合圓方,分離、合併、交叉、扭轉,產生明確的幾何構圖;造型上,幾何立體排列、穿插、迭合、扭轉、凹凸,相互作用產生統一的立體構圖;顏色上,運用自然光線在純凈建築的投影和反射,獲得富於變化的光影體驗。如邁耶所言:「現代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一些寶貴的形式教條幾乎有無窮的可探索空間。」邁耶運用其獨特的「白色」建築語言和極富內涵的空間表達手法,給以建築長久而深厚的生命力,是建築師對現代主義和對後現代主義的探索。也許建築本身的生命力並不在於它的說辭,也許任何一種說辭都是多餘,無論如何,它是智慧和文明的結晶,而筆者也從中感受到,思想,藝術,技術,文化和經濟,在建築體中相互融合的精神魅力。
參考文獻
李勝菊.後現代主義裝飾藝術[J].上海工藝美術,2006年,總第90期:75.
張仲軍.後現代主義與建築設計[J].山西建築,2009年7月,第35卷第21期:41-42.
趙霞.蓋蒂中心建築大師理查德·邁耶的傑出作品[J].建築知識,2004年第2期2:15-20.
蔣飛.蓋蒂中心,向藝術致敬[J].公共藝術,2009年10月:91-94.
姜玉艷.蓋蒂中心[J].室內設計,2006年第2期:21-23.
何韶.蓋蒂中心——20世紀的「世紀之作」[J].建築創作,2000年第1期,16-2:73-76.
錢鋒.建築語言的延續和擴展[J].華中建築,1998年,第16卷第2期:55-57.
許力.後現代主義建築二十講[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TAG:安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