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喜歡自言自語是不是一種病?

喜歡自言自語是不是一種病?

事實上每個人都常常跟自己對話,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說出聲。自言自語就是自我內在對話的一種延伸。

文 |Octavia編輯 | 林欣煮

被別人撞見自言自語是個很尷尬的場景,這讓你看上去好像精神不太正常,因為說話的全部功能似乎只在於跟其他人交流。然而這種現象出現得如此普遍,我們不禁想問,一個正常人為什麼會自言自語?

事實上每個人都常常跟自己對話,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說出聲。這種內在的對話對認知和心理健康都很有益處,能夠幫助我們整理思緒、鞏固記憶、管理壓力、提升自制力以及調節情緒,總之能讓我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自言自語就是自我內在對話的一種延伸。語言對行為和思維的影響從生命的初期就開始顯現,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發現,兩三歲兒童正是在習得一門語言的同時,開始學會控制自身行為。如果近距離觀察過幼童,你會發現他們喜歡一邊實施某種行為,一邊大聲說出來。很顯然,某些大人只是保持了他們兒時的習慣。

我們也沒有在人類以外的動物身上發現這種現象。2004年發表的一篇研究靈長類工作記憶網路的論文顯示,當猴子需要通過控制行為來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與任務直接相關的大腦區域就會被激活。比如跟香蕉和聲音有關的任務,就會分別激活視覺和聽覺相關的前額葉皮質區。與之不同的是,面對無論何種類型的測試,人類被激活的腦區都差不多。

德國普朗克認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做了另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要求被試完成任務的同時,口中必須重複一些無意義音節,比如「巴拉巴拉」之類。這迫使被試無法通過語言控制行為,無論說出聲還是在心裡默念。結果顯示,人在此時的大腦工作模式跟猴子類似。這項研究說明,自我對話或許並不是我們控制行為的唯一方式,卻是我們內在程序設定的首選方式。

英國班戈大學心理學系的瑪麗-貝法(Paloma Mari-Beffa)和同事們發現,相比在心中默念,說出聲能幫你更好地完成任務。他們給了28名被試每人一份列印的指令,然後要求他們要麼大聲念出來,要麼默念。在隨後的任務環節中,出聲組的表現要優於默念組,而且注意力也更為集中。

出現這樣的結果多半是因為,聽覺指令比書面指令對行為的控制力更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運動員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喜歡自言自語甚至大喊,因為這樣做不但能減緩壓力、提高士氣,而且關乎注意力和控制力。

一項對棒球運動員的研究顯示,當他們對自己給出明確的語言指令,傳球和接球的準確率都得到了提高。鼓舞性的自言自語對速度和力量類的任務更有效,而指示性的自言自語對注意力、策略和技巧相關的任務更有效。

許多人在尋找某樣東西的時候也喜歡喃喃自語,受到這種行為的啟發,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心理學家們設計了實驗。他們發現,反覆說出物品名稱確實能幫人們更快地找到目標物,但只有當你知道這個東西長什麼樣的時候才管用。其中原因在於,聽見物品名稱能幫助你回想起相應的形象,從而更容易跟其他物品區分開來。下次當你臨出門找不到錢包鑰匙,或者在超市貨架前徘徊尋找的時候,不妨小聲念叨幾句。

甚至你如何跟自己說話也暗藏玄機:2014年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當人們用第二或第三人稱跟自己說話的時候(「小南,你可以的」),會比使用第一人稱的時候(「我可以的」)情緒更平和、壓力更小,而且同伴也認為他們最終的表現更好

論文作者克羅斯(Ethan Kross)認為這是「心理距離」的作用:當你試著從現狀中剝離,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時,能夠更客觀、更理性地思考,就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的那樣。而且,達到這種效果並不需要你說出聲,在心裡默念也一樣。

總之,自言自語根本不是病,反而有很多積極作用。瑪麗-貝法在論文中表示,人們往往覺得那些瘋子一樣的科學家喜歡自說自話、沉湎於自己的世界,比如愛在電閃雷鳴之夜喃喃自語的尼古拉·特斯拉。而這可能只是他們努力利用腦力的一種方式,意味著他們比常人擁有更好的認知功能。

無論複雜的菜譜還是宜家組裝說明書,你都可以試著邊做邊把文字大聲念出來,這能降低你出錯的概率,尤其是當你覺得精神不集中,或者周圍有干擾的時候。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偶像練習生》術語四級指南:今天你pick了嗎?
第61屆「荷賽」獎獲獎作品精選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