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文自媒體生態中的美國政治

中文自媒體生態中的美國政治

這是選·美的第941篇文章

中文自媒體生態圈早已產生了一大批觀察海外並具有影響力的賬號,但由於注意力經濟下自媒體內容生產的不規範,謠言和假新聞滋生和傳播。一位來自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新聞傳播學院的博士研究生 Chi Zhang,對此專門做了研究,揭示了中文自媒體生態圈中的謠言傳播如何影響在美華人。

研究原稿登載於哥大新聞期刊,由較真實驗室、反海外謠言中心對該研究進行了編譯,內容有壓縮和總結,以饗讀者。

文章速讀

中文自媒體所涉及的美國政治議題和美國本土英文媒體有區別,前者的主要議題包括平權法案(亞裔細分)和非法移民,而相對而言,英文本土媒體涉及更多的就業、經濟和醫保議題則幾乎沒有受到重視。這種議題重心的分歧,導致中文自媒體上討論的話題缺少批判性的證據,從而給錯誤信息的滋生留下廣闊空間。

中文自媒體關於美國政治議題的討論形成兩極分化,站在保守派立場上的自媒體,在發布文章的數量、覆蓋面和設立偏頗的論點上都佔有優勢。

中文自媒體的低門檻,使得發布的內容數量極大豐富,但同時想方設法吸引「注意力」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收入驅動,再加上觀點/立場分歧,使得自媒體發布的內容極易產生誤導。而煽動性的文章再通過諸多自媒體直接複製抄襲或者添枝加葉式修改,重複並放大了那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或故事。

中文自媒體流傳的謠言帶有明顯的地域(這裡指美國的地域)特色。特定地方的自媒體發布者在謠言的傳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地(英文)媒體缺乏對華人移民特別感興趣議題的報道, 這種信息真空促使謠言蓬勃發展,因此當地的故事和政策尤其容易成為造謠的目標。

不實信息可以在各種網路社區中傳播和加強。

社交驅動,而非演算法和技術操縱,促進了不實信息的傳播。

中文自媒體上的不實信息問題,突出了華人移民融合的挑戰,價值觀和利益的差異及華人移民獨特的溝通體系促進了謠言的分布和傳播。除了技術解決方案以外,打擊移民受眾的謠言需要直面華人移民,並想方設法最終彌合移民群體在經驗和觀點上的分歧。

簡介

為特定族裔專門制定,並且由該族裔成員專門撰寫的族裔媒體(Ethnic media)對移民的文化適應和融合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1,2]。族裔媒體對於向移民介紹本國社會規範和政治知識至關重要,同時也有助於移民保持和鞏固他們的族群認同以及和(族群)社區的聯繫[3,4]。

保守派華裔美國人激進而響亮的保守主義活動已經引起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5,6]。中文自媒體上的美國政治討論,或許造就了當前華人移民的政治信息格局。

本研究涉及均為關注美國時政的自媒體賬號,調查了其 2017 年 9 月-11 期間的發文。這些自媒體既包括個人或少數作者支撐的賬號,也包括由專業全職編輯團隊持續維護的賬號。為支撐對不實信息二次傳播的研究,依託於美國主要的華人移民城市(紐約、休斯頓、亞特蘭大、西雅圖和加利福尼亞等地)的 6 個本地自媒體賬號會在報告稍後部分被討論。

議題分布

關於美國時政,有 12 個議題在中文自媒體生態系統中相對突出。

穆斯林/伊斯蘭教、恐怖主義和教育平權/亞裔細分高居中文自媒體內容的重點,其次是就業/經濟和無證移民。(圖 1)

議題的分布和相應文章受到新聞周期和時間節點的影響。

本研究者在同一時期(2017 年 9 月至 11 月)使用相同關鍵詞在 Media Cloud 中查詢的英文媒體文章[13],搜索範圍包括了主流媒體,地方性媒體,在線新聞,數字原生內容和政治博客。作為對照,在英 語媒體議題中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就業/經濟、醫保、穆斯林/伊斯蘭教、恐怖主義和氣候變化(圖 2)。

英文和中文媒體在關注議題上分歧明顯。不深究對這些議題的討論敘事,議題分布情況也可以表明讀者對不同議題的興趣和關注度[14].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平權/亞裔細分議題關註上的差異:這是自媒體平台上的第三大主題,覆蓋率幾乎與第一和第二大議題(穆斯林/伊斯蘭教和恐怖主義)相當,但該議題在英語媒體上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蹤跡,在這段時間內,單獨搜索「亞裔細分」主題返回的結果是零。

與英文媒體的議題分布相比,無證移民在自媒體平台上也是一個比較熱的話題。高達 70%關於無證移民的中文自媒體內容都是圍繞著庇護法案(Sanctuary Law)的討論。其內容的大量傳播似乎源於第一代華人移民大量聚集居住的加利福尼亞州——加州實施了庇護法,於是有許多聳人聽聞的故事將加州比喻為犯罪分子的自由避難所。

值得注意的是,中文自媒體關於美國政治的議題關注情況並不符合華人移民中文媒體的整體情況。傳統的中文族裔媒體關於就業/經濟和醫療保健的新聞報道遠遠超過其他話題(圖 3)。可以說,作為傳統的新聞編輯室,傳統的華人中文媒體生產了一系列更傳統的新聞議題。這與中文自媒體或英文媒體產出的內容截然不同。

中文自媒體上關於美國政治討論的極化

被調查的受訪者將 7 家自媒體賬號視為在美國政治議題的討論上有黨派立場的——分成了保守派和自由派,而這些標籤大體上也反映了美國政治中的政治分割。

保守傾向的中文自媒體賬號:北美華人之聲、CivilRights(「公民權利」)、美國華人之聲。有一個自由派自媒體「美國華人」的命名和這些自媒體相似。這些公眾號是在響應華人移民行動中的幾個重要事 件而形成的。這些自媒體的命名也與其回應歧視的行動主義聯繫,反映了華裔身份在界定其政治身份中的首要地位。

而選·美、反海外謠言中心和反吃瓜聯盟各自是由許多作者分別發起的另外三個自由派自媒體。

從數據來看,保守內容在閱讀量和覆蓋率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其觀點的表述越來越狹窄和激進。平均而言,保守派中文自媒體每月產生 384 篇文章,在分析期間平均每篇文章平均瀏覽次數為 6,060。相比之下,自由派中文自媒體產生的內容較少,每月為 87 篇。

保守派中文自媒體討論的議題範圍集中在伊斯蘭教和平權法案/亞裔細分這兩個主題,它們加起來佔總內容的 44%。而它們基本上不關注槍支管制、氣候變化和生育權。作為曾經激勵亞裔美國選民支持共和黨的一個議題[16],就業和經濟議題僅占保守派中文自媒體內容的 6%,醫保議題得到的關注更少。

這並不是說經濟和醫保議題不是華裔保守主義的表達內容,而是說明了保守派中文自媒體關注和發布內容重點的單一性。

相比之下,自由派中文自媒體的話題分布更均勻。經濟和醫保議題同其他主要問題內容的比例一致,氣候變化和生育權也受到重視。

保守派中文自媒體中接近四分之一的內容都和伊斯蘭教有關,這也是謠言的重災區。例如,一篇標題為《穆斯林接管美國(上)》的文章獲得了 48,664 的瀏覽量,其中借用 Snopes 網站的截圖聲稱「議員就職前需要對古蘭經宣誓」,而實際上 Snopes 已闢謠古蘭經並非是用於就職宣誓。

保守派中文自媒體即使引用了來自事實核查網站的消息,也不意味著這則消息就不會被帶上偏見的解讀。

兩者相比,保守派中文媒體文章大量充斥著貶低自由派人士的內容,而自由派中文媒體文章則對雙方觀點都有提及。

具體來講,保守派中文自媒體文章中 9%的內容都是指代和貶低自由派的名詞,例如白左、華左、傻白甜等。這些名詞主要闡釋了保守派人士認為自由派膚淺而虛偽地迷戀平等、多元文化和政治正確[17]。這些名詞和英文語境中的 social justice warrior ( 社會正義戰士) 和 libtard ( 自由派蠢貨,liberal + retard)類似,但又帶有一層針對雙重標準的控訴:保守派們認為,自由派的社會正義只對非裔、拉丁裔、穆斯林、LGBTQ 人群、無證移民和罪犯適用,卻對華人視而不見,甚至讓華人成為利益交換的犧牲品。和自由派中文自媒體相比, 保守派中文自媒體的微信文章中 liberal ( 自由派) 和discrimination(歧視)二者共同出現的頻率要更高。

節點的大小正比於名詞出現次數。二者連線的寬度與兩名詞共同出現的頻率成正比。

種族關係是理解保守派和自由派傾向的重要線索。自由派中文自媒體 32%的內容和保守派中文自媒體中 24%的內容都和圖 5 中下方五個族裔之一有關。

保守派的討論中視種族政治為零和博弈——華人本應得到的利益,卻被其他少數族裔搶奪走。在許多議題都應用了這個論點——無證移民(華人合法移民簽證綠卡受阻)、平權法案(華人越來越難被基於成績錄取)、法律與秩序(吃苦耐勞的納稅人被罪犯威脅)

但這並不是美國華人在種族、權利和平等議題上的唯一一種解讀方式。自由派人士對平權法案和亞裔細分的解釋承認了可能存在的歧視,卻認可這對於所有少數族裔的重要性,重新審視了華裔美國人的民權運動的重要性,並且鼓勵與其他少數族裔共享利益。

去中心化和內容重複

內容生產去中心化的特性和注意力經濟的運作邏輯[24,25],使得在激烈的競爭中,那些能夠放大情感、迅速複製內容的生產者更容易勝出。而且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如果不參與一個大範圍傳播的故事(如全美暴亂)就意味著無法在注意力經濟中分得一杯羹。僅有少部分自媒體能夠生產原創內容,而大部分自媒體則依靠篡改標題和改造故事來取勝。

中文自媒體群體分布中還存在一個長尾現象——這些自媒體各自的影響力都很小,合起來卻共同導致了謠言的傳播,甚至可以蓋過原本的信息源。

對虛假信息的闢謠成效一般。闢謠通常是試圖逆轉思維定勢,和「長尾」中轉發煽動性內容的大量公眾 號相比,闢謠並沒有優勢。

謠言的本地化

針對海外華人群體的地方性中文自媒體賬號在謠言傳播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僅洛杉磯就有 4 個不同的針對本地話題的中文自媒體賬號。顯然,隨意為當地華人移民讀者製造和當地相關但有情感共鳴的消息是有經濟收入激勵的。但這些本地自媒體在發布文章中表現出的偏見和政治極化,可能說明了他們對於讀者人群政治立場和價值觀的預設。

這些自媒體也有傳遞一些非常實用的信息,包括商業活動,消費者信息,犯罪和政治新聞等。社會聯繫和信息對於移民在新地方、新習俗、新制度中來說尤其重要[32]。當地方信息媒體迅速填補了地方新聞的空白後,他們提供的實用信息可能與華人移民產生強烈的依賴關係。

但地方性中文自媒體缺乏對當地一些事件的可信報道,甚至根本是缺乏報道,對於一些廣泛傳播的地方故事,它們本應該形成對抗虛假信息的主導力量,但實際上它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線索去證實或證偽這個故事中的基本事實。

結論和教訓

中文自媒體生態里,內容發布的去中心化和注意力經濟的邏輯推動了猖獗的標題黨、誇張情緒/新聞社論化和對信源驗證的漠視,最終為謠言傳播提供了條件。但對於華人移民媒體來說,謠言問題更多地發生在地方層面,並與美國和中國的媒體參與者和敘事互相影響。中文自媒的信息流仍然主要是個人和社交活動的產物,分散和豐富的弱關係網路為信息分發提供了大量節點。

本研究結果也引證了 Danah Boyd 等人對謠言傳播背後的文化衝突所提出的重要觀點[45,46]。許多容易產生謠言的議題最終都傾向于歸因為華裔在美國社會和政治階層中的地位。雖然中文自媒體生態系統中的保守派政治話語存在很大問題,在平權法案/亞裔細分和對待穆斯林方面存在激烈的態度,但這之中不公正和被忽視的控訴可能會在華人移民中找到更廣泛的共鳴。最重要的是,這種不可見性可以被看作是系統性的產物——華裔美國人在社會和政治議程中被忽視,甚至在面對其他種族少數群體時被剝奪權力。研究表明,亞裔美國人長期被難以被政黨動員[47]。一項關於群體間態度的全國調查顯示, 儘管亞裔美國人對其他群體的負面特徵的描述最少,但也是最不被人理解的——永久的外國人。

令人擔憂的是:歧視和焦慮存在於第一代華人移民之中,並與正常的個人經歷相關聯;雖然他們並不太會經常表達激進的政治觀點,但若輔以充斥著機會主義的內容製作者和有利於謠言傳播的生態系統,那麼自媒體的報道仍然可以利用這些情緒。在這樣的信息生態下討論美國政治議題,可能會促進民族主義和零和利益交換的觀點。

我認為,回答信息問題的答案,包括了對這些關切和經驗的理解。例如,理解為什麼現在(美國政府) 採取的平權行動,即使是進步華人也可能會感到不舒服;理解把亞裔同財富和搶劫犯罪目標聯繫起來可能不是對這個族裔動態的最好介紹。它涉及解決華人與美國政治議程和新聞報道之間的脫節。

這一方面需要在華人和社區之間建立直接聯繫;另一方面,對於移民群體而言,大量可信的本地新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些地方新聞需要通過正確的渠道以正確的敘述方式提供給移民群體。當然, 傳統的族裔媒體也不應該被遺忘,但在新信息生態的挑戰下,它們需要做新的應對和調整。

我最後要強調的是,這篇研究既是對中國媒體領域及其特殊敘述、參與者和信息傳播過程的個案研究, 也是對華人移民和他們作為美國廣大政治領域一部分的媒體系統進行反思的機會。對於美國其他族裔的類似研究可能會最終有助於識別消息傳播中的空白,理解謠言和誤解的產生。

Reference

1.Matthew Matsaganis, Vikki Katz, and Sandra Ball-Rokeach, Understanding Ethnic Media: Producers, Consumers, and Societies, Journali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11).

2.K. Viswanath and Pamela Arora, 「Ethnic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ssay on Their Role in Integration, Assimi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MassCommunication & Society, no. 1 (2000): 39–56.

3.Adrián Félix, Carmen González, and Ricardo Ramírez, 「Political Protest, Ethnic Media, and Latino Naturalizati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no. 4 (2008): 618–634.

4.Min Zhou, Guoxuan Cai, 「Chinese Language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and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Qualitative Sociology, no. 3(2002): 419–41.

5.Bill Turque, 「These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Americans are Vigorously Opposing Sanctuary Laws,」 Washington Post, March 20, 2017,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md-politics/these-first-generation-chinese- americans-are-loudly-opposing-sanctuary-laws/2017/03/17/92728e94-09db-11e7-93dc- 00f9bdd74ed1_story.html?utm_term=.a831f91efb04.

6.Esther Wang, 「Conservative Chinese Americans are Mobilizing, Politically and Digitally,」 Pacific Standard, October 11, 2017, https://psmag.com/social-justice/conservative- chinese-americans-are-mobilizing-politically-and-digitally.

7.Gorbunova, Yulia. Laws of Attrition: Crackdown on Russia』s Civil Society After Putin』s Return to the Presidency. New York: Human Rights Watch, 2013. Accessed February 11, 2013. http://www.hrw.org/reports/2013/04/24/laws-attrition.

8.Karthick Ramakrishnan, Janelle Wong, Taeku Lee, and Jennifer Lee, (2016). National Asian American Survey Pre-Election Survey [data file].

9.China Tech Insights (2018). WeChat User & Business Ecosystem Report 2017.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hinatechinsights.com/report/21370582.html [Accessed 23 Apr. 2017].

10.Ibid.

11.Mia Shuang Li, 「How WeChat Became the Primary News Source in China,」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uary 10, 2018, https://www.cjr.org/tow_center/how-wechat- became-primary-news-source-china.php.

12.Matt Sheehan, 「Here』s What All The Chinese Students At Your School Are Reading,」 Huffington Post, September 16, 2015,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heres-what- the-300000-chinese-students-in-the-us-are-reading_us_55f9b409e4b0e333e54c3e22.

13.「Mediacloud,」 https://mediacloud.org.

14.Maxwell E. McCombs, Donald L. Shaw,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no. 2 (1972): 176–18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宣布調查Facebook用戶數據泄露事件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的美國「黑人權力」運動及其影響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