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6樓墜下引熱議!國標1.1米的陽台護欄高度過時了?
22日中午,杭州清泰南苑,一個3歲小男孩意外從6樓墜下,樓下的快遞小哥和附近居民,撐起床單,用雙手接住了孩子。
詳見《現場監控獨家曝光!今天中午杭州3歲男孩6樓墜下,樓下一群快遞小哥撐起床單!》
一群人,感動一座城!杭州3歲男孩6樓墜下,扣人心弦的15秒,他們伸出了自己的手……
他們的勇敢舉動,迅速在朋友圈刷屏。
昨天除了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官微、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央媒,以及騰訊、新浪、今日頭條多家平台也都紛紛轉載,成為杭城的又一道「最美風景」。
小男孩墜樓,雖然萬幸被救,但事件給小區居民們帶來的震撼還是很大的。
昨天,清泰南苑小區的居民,一整天都在聊這樁事,說得最多的還是小孩的安全意識教育和安全設施。
據記者觀察,小男孩跌落的窗口沒有安全防護措施。
「孩子太小,對危險沒有概念,我覺得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危險背後的後果,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清泰南苑15幢的徐女士說,她家也是男孩,小時候也很皮,喜歡爬窗檯,坐在窗檯往下看。有時候也會摳插座,膠布貼上也沒用,他會揭開膠布繼續摳。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你不能一刻不離跟著他,只能想辦法,讓他自己知道,危險是什麼,做了危險的事,會帶來什麼後果。後來我就跟他說,樓上掉下去,會流血,會見不到媽媽,他可能嚇到了,慢慢地就不爬窗戶了。」
如何保護孩子安全,居民都提到了「保籠」。
「總不能24小時跟著孩子吧,總要洗衣服、做飯、上廁所吧,總有不留心的時候。」5樓的周成先生是「安裝保籠」的堅定擁護者,「我外孫女,今年6歲了,她沒出生的時候,保籠我們就提前裝好了,這種事,沒有萬一。」
周先生室內布局,和出事的6樓家庭基本相同,家裡有個30到40厘米高的飄窗,小孩子很容易爬上去。即使有保籠,周先生還會經常吆喝外孫女,不能站上去向窗外看。
現在周先生又添了個外孫,18個月,已經會爬上爬下了,兩個「熊孩子」要照看,他和老婆整天提心弔膽,寸步不離,就連上廁所,都要先換好「崗」再去。
80%以上高處墜落兒童
年齡為4-6歲
每次發生兒童高處墜落事件,我們都會提醒家長注意,可類似事件還是頻頻發生。
4月份以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就接診了34個高處墜落的孩子,有16個孩子先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搶救,10個程度相對較輕的已經轉到普通病房,8個傷勢更輕些的孩子在留觀室。
非常可惜的是,4個孩子由於傷勢非常嚴重,有2個剛送到醫院,在搶救室里就不行了,還有2個在重症監護室里搶救,但最終沒能救回來。
為什麼最近發生高處墜落意外的孩子這麼多?
浙大兒院急診創傷外科副主任醫師趙國強認為,和天氣變化有一定關係。「天氣漸熱孩子衣服穿得少,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再加上這種天氣市民喜歡開窗通風,安全隱患也隨之增高,發生意外傷害的概率也變大。」
「發生高處墜落傷的患兒,大多是從窗戶或陽台掉下來的。」
沈志鵬副主任醫師說,按年齡來分,超過80%在4-6周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好處於學齡前,比較好動,活動能力比較強,又對安全防範意識比較弱。2-3歲的孩子也不少,主要是因為完全沒有危險意識。
趙國強副主任醫師說,從以往經驗來看,高處墜落傷的患兒,大多是家裡沒人或者恰好不在身邊的時候發生意外的。家長千萬不能大意,認為短暫離開幾分鐘,馬上就回來,只要把門鎖好,孩子就不會出什麼大事。但是小孩子看到大人不在,一個人會恐懼,想出門找大人,發現門打不開,這時候就可能會去攀爬窗戶、陽台。
如何盡量避免兒童墜樓?
床、沙發、桌凳遠離窗口
最好裝上護欄或隱形防護網
兒童墜樓三種情況最常見,一是孩子本身,活潑好動;二是家中窗戶或陽台有桌椅、沙發等攀爬工具;三是大人不在身邊時。
衛生部《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中曾指出,跌落是兒童最常見的傷害類型,佔全球0-17歲兒童致死性傷害原因構成比的4.2%(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數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增加窗戶的保護措施,能使兒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到90%。因此,防止兒童墜樓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飄窗、陽台等處安裝防護欄。
趙國強副主任醫師說,不少家庭在傢具擺放上存在隱患,把沙發、桌椅等容易攀爬的傢具,放在靠近窗戶和陽台的位置,這樣孩子容易攀爬導致危險。因此,建議嬰兒床、椅子、大床、沙發和其他兒童可以爬上去的裝置,要遠離窗戶和陽台。另外,有條件的家庭最好在窗戶、陽台上安裝防護欄。
國標1.1米的陽台護欄高度過時了?
清泰南苑3歲男孩6樓墜落的報道,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市民王兆熊先生打來電話,對小區護欄高度標準,提出質疑。
「的確,家長不可能24小時,每一秒都看著孩子,有時候要收收衣服、拿拿東西,眼光總是要離開孩子的。現在的樓層,對於陽台的高度是有規定的,不能低於1.1米,但應該想想,1.1米這個高度,到底安不安全。」
根據《住宅設計規範》《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杆》規定,陽台、外廊、室內迴廊、內天井等護欄高度,確實不能低於1.1米。昨天我們走進和事發房間同標準的一戶居民家中,現場測量,卧室護欄高度符合標準。
是不是這就沒有問題了呢?王先生的質疑正在這裡。「近年來,我們國家兒童身體高度發育良好,相同年齡階段,很多小朋友比以前更高了,這個防護欄的高度標準就顯得不夠了。」
1.1米,這個護欄高度標準,是根據1980年對我國14個省人體測量結果得出的——成年男子個子普遍比女子、兒童要高,重心自然也高,所以護欄高度標準是按照成人男子的身高制定——當時,男子平均身高為165.603厘米,換算成人體直立狀態下的重心高度是99.4厘米,穿鞋子後的重心高度為0.994+0.02=1.014米,小於1.1米,所以認為「護欄高度」1.1米是安全的。
實際上國務院新聞辦2015年6月30日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成年男子平均身高高度,已經達到167.1厘米,換算成人體直立狀態下的重心高度是108.3厘米,穿鞋子後的重心高度為1.103米,已經超過1.1米。
美觀重要,還是安全重要?
王先生質疑的第二個問題是,業主能不能自己決定安裝保籠。
「有很多小區物業規定,業主不能在陽台上裝保籠,主要是為了小區美觀。我想問問,到底是美觀重要,還是安全重要?」
為此王先生搬出了物權法,「物權法第39條、70條、71條都有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專用部分,有處分的權利,也就是說,能不能安裝保籠,業主可以自己說了算。
但事實上,很多小區是不允許業主私自安裝保籠的,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破壞小區整體美感,影響小區品位;
二是改造安裝過程中,可能會對房屋結構造成損壞。特別是新小區,入住前物業會讓大家簽訂一份裝修協議,其中就要求不能改變小區整體外觀。
於是,小區的美觀和安全,成了一對矛盾,背後也各有居民站隊,爭論來爭論去,也沒有個結果。
2012年10月,三墩頤景園小區,一對雙胞胎姐妹中的妹妹,從8樓墜樓身亡。當時我們問過小區居民,美觀重要還是安全重要?居民們是這樣回答的。
李女士:我住13樓,女兒半歲了,看了你們的報道,我嚇都嚇死了,今天我就和老公商量看安裝什麼樣子的防護欄好。要安全還是要美觀?這還用問嗎?絕對是安全,女兒當然最重要!
王女士: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很重要。小孩從高層掉下來,是家長教育不夠,跟美觀一點關係沒有,你總要洗衣服上廁所吧?總不能24小時孩子不離身吧?平時就要給他(她)灌輸安全意識,告訴他(她)哪裡不能去,去了會怎麼樣。
宓先生家採取了折中的辦法,裝的是隱形護欄。
「我認為,飄窗外面裝個鐵柵欄是很難看的,隱形的防護欄,牙籤粗細的鋼絲一根根掛下來,這樣外面基本是看不出來的,等小孩長大以後還可以拆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增加窗戶的保護措施能使兒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到90%。因此,防止兒童墜樓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飄窗、陽台等處安裝防護欄。
昨天,據快報記者現場觀察,小男孩墜下的窗口,沒有防護措施。
都市快報記者 殷軍領 文/攝
※曾經許下了卻沒有實現的承諾
※撿到錢包發了條微博,沒想到失主竟……網友大怒!
TAG:好奇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