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雙降」背景下,上海如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強調「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要議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上海市市長應勇指出,開放是上海的最大優勢,「上海要加快建設擴大開放『新高地』、構築『新平台』、營造『新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增強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
在上海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需要更好地發揮外資的作用。近期,上海利用外資程度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除國際宏觀環境等客觀因素影響外,更多的還是外資在當前營商環境下的主觀選擇。上海的營商環境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在滬外企對上海投資政策和環境的滿意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軟環境」的優化將是上海引資的核心突破口。
上海的營商環境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
仍存在差距
首先,市場准入限制或法規障礙是抑制外企投資能力和意願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7》,50%的在滬歐資企業認為不及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時受歡迎。54%的上海受訪外資企業認為外資企業與中國本土企業相比往往遭受更不利的待遇。在環保執法方面,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企業認為針對外資企業的執法更為嚴格。48%的受訪企業表示曾經由於市場准入限制或法規障礙而錯失商機。在研發與創新環境方面,僅有20%的受訪企業認為上海的創新與研發環境優於全球平均水平,遠低於華南地區31%和北京26%的比例。
調研發現,外資企業在華面臨的制度/監管障礙主要包括:模糊的規定和法規(法律法規執行不一致/不清楚)、繁瑣的監管程序、無法預測的立法環境、執法中的自由裁量、市場准入壁壘和投資限制(市場准入壁壘包括直接限制(例如「負面清單」)和間接限制(例如許可要求)、產品許可要求/註冊過程(取得許可證困難,註冊過程繁瑣)、知識產權保護、海關程序、腐敗、在政府採購中歧視外資企業。
如果政府部門能夠提高監管環境的透明度、可預測性和公平性,取消對外資企業的投資限制和歧視性壁壘,允許進入目前受限的新業務或產品細分,允許加強對中國業務的控制以及減少對本地業務合作夥伴或建立合資公司的要求,允許在中國進行戰略收購,他們將大幅增加在華投資。
其次,成本攀升與競爭加劇是外企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調研發現,外企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勞動力成本提高,來自本土企業的競爭,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稅費負擔過重,全球經濟放緩。經營成本方面,滿意度最低的前三項為:勞動力成本、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
外企在上海經營的主要制約因素包括:勞動力成本、商務成本、政府政策、人才、資金。各項成本穩步攀升、人力資源制約因素凸顯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環境已成為常態。
外企擔憂的因素主要有:面臨高端人才和低端勞動力同時不足的困境,難以招募和留住合格的人才。模稜兩可的條令和法規、歧視性產業政策、不透明的投資審批程序,當投資被否時,行政上和法律上缺乏有效的追索權以及執法不一。還有一些阻礙創新的因素,如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獲取和數據安全等。另外,外企擔心核心技術流失,傾向於採取更為嚴格的技術控制策略,對投資高新技術等高端產業也有諸多顧慮。
再次,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仍高,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
目前仍有不少領域的實質性開放進展緩慢:如由於自貿區地域狹小,產城分離,外資娛樂場所、外資醫院(醫療機構限於合資、合作)等相應措施無法落地;由於審批流程與區外一致,以及受人氣、土地價格等因素影響,律師事務所、教育培訓等服務機構較難落戶自貿區;律師服務沒有放開,外國律師事務所只能以代表機構的方式進入中國,禁止從事中國法律事務,不得成為國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融業外資進入的限制仍然較多,外資在投資主體範圍、准入資格和投資額度等方面仍有諸多限制;境外企業也沒有獲准在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等。
最後,外企對降低稅費負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放寬市場准入限制訴求較高。
制度性因素中,滿意度從低到高依次為: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政策的透明度、與政府的溝通渠道和法律法規健全程度;政策性因素中,滿意度從低到高依次為:稅費負擔、市場和行業准入限制、融資自由度、加工貿易管理方式、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國民待遇、跨境資金調撥、反壟斷管制和勞工政策;對營改增的總體滿意度較高,但對稅負的降低程度還有較大期待。
外資企業希望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改善監管環境、自由進入新商業領域或產品細分市場、降低在華併購壁壘以及在控制在華運營方面獲得更多自主權、降低對本土商業夥伴或合資企業的要求。
外企希望政府在以下方面提供支持:提供稅收優惠,提供更多財政支持,加快執照申辦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大工作透明度,放寬對公司形式和經營範圍的要求,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加強反腐力度,增加投資便利化措施,對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人才供應與人才引進,能獲得政府機構的訂單,減少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
對接外企需求,打造國際一流優質營商環境
當前,跨國公司的聚焦點更多地從上海的「硬成本」轉向「軟環境」,它們更需要的是市場環境的公平和公正、政策環境的穩定和透明。因而,下階段上海招商引資的重點應從「優惠性、政策性招商」向「營商環境、制度優勢招商」轉變,從依靠增量資源招商向全要素供給綜合性服務招商轉變,「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使上海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制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第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推進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減少准入限制,取消歧視性壁壘,降低併購壁壘,進一步加大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開放力度。不斷完善利用外資投資環境和法律法規,嚴格兌現對外資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深化外資領域「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從制度層面保證外商投資政策的透明度、連續性、穩定性、可預期性以及執行上的一致性,防止監管機構執行的隨意性。
第二,全面落實外資優惠政策和降成本各類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外商投資企業稅費負擔、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支持各區、各開發區在法定許可權範圍內製定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就業、經濟發展、技術創新貢獻大的項目予以支持,降低企業投資和運營的成本。切實保證外企同等享受本市出台的各項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第三,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港區。依託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區,實施新的監管政策和體制機制。探索實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金融、外匯、投資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風險防控體系。貿易方面,實現「一線放開、二線安全有效管住」,進一步推進國際最高標準的「單一窗口」建設;投資方面,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放開一些重點行業對外資出資比例限制。提高准入管理規則的透明度,在准入清單管理方式、行業許可管理規定以及業務牌照和資質申請審核標準上實行內外資一致;探索更為自由的投融資匯兌制度,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構建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
第四,提升外資企業對科創中心的「參與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支持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集聚,積極推動外資研發機構參與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外資承接本市政府科研項目,增加重大科創項目的信息透明度,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內外資都能參與的市場環境,支持外商投資企業設立開放式聯合創新平台,創造條件讓外資與本市單位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
第五,實施更加開放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簡化出入境和居留手續,為海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及辦理相關證件作出便利性規定。繼續擴大R字簽證申請範圍,鼓勵優秀外國留學生在上海創新創業,在自貿區推廣「離岸模式」,吸引海外人才回國「雙創」,聚焦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外籍人才,先行先試一批出入境政策,加快落實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人才引進、人員出入境方面的優惠政策,給予用人主體更多自主權。
(作者: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執筆人:殷鳳)
原標題:利用外資「雙降」背景下上海如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胡金焱:如何更好地發展普惠金融?
※謝伏瞻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