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如何改變出版商在學術傳播中的角色

區塊鏈如何改變出版商在學術傳播中的角色

儘管我們當前的學術研究與過去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整體上,學術交流體系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構架之上,並不能匹配現代學術研究的需要。傳統學術論文交流包括三個方面:撰寫與發表、傳播與反響、引用和評論。其中,公開發表論文是傳播最重要的渠道。一般,雜誌的編委會送審稿件並被同行建議接受後,就轉移到出版商手裡。

出版商負責將內容分發給學術界,這是他們最核心的角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出版商主要通過在線平台收取訂閱費或開放獲取費作為基礎業務模式來實現。很明顯,這裡的在線出版過程,只是將利益分配從內容創造者和出版公司手裡轉移到了託管公司、社交媒體巨頭和廣告中間商手裡。遺憾的是,在網路時代,學術論文的傳播似乎只是完成了從印刷版到數字版或網路版的過渡,目前的在線模式只是在嘗試複製離線模式而已,學術交流仍然遵循著同樣的過程和工作流程,採用相同的模型和學術評價體系:科學成果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文章進行傳播,然後由同行和資助機構根據論文「質量」(這包括期刊的影響因子、引用該論文的其他文章數量)來評價科學成果的貢獻。

我們都能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革命是極其深刻的,但為什麼在知識傳播過程中這麼難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歷史上的一個技術局限性。話說1965年,納爾森(Ted Nelson)創造了「超文本」一詞,他當時與許多年輕黑客朋友合作,致力於打造一個名為Xanadu(世外桃源)的項目,期望採用計算機程序,將全球所有的信息連接起來並建立交叉引用。20多年過去了,Xanadu最終並未脫穎而出,但是超文本概念卻被20世紀90年代初問世的第一個Web瀏覽器採用了——依靠超文本鏈接將一台計算機中的信息與另一台計算機中的信息連接起來的。可惜,Web所建立的超文本鏈接,本質上是單向的,任何人都可以在Web上指向任何東西,這與Xanadu的願景有很大的差異。Xanadu是基於能鏈接回點擊這個鏈接的實體,是一種具有雙向鏈接的網路,每個節點都知道還有哪些其他節點與之鏈接,維持著上下文的關係。但在20世紀90年代,如果基於這樣雙向鏈接來建立Web,所需要的處理能力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當時由於互聯網的技術局限性所產生的單向超鏈接,成為如今要實現價值互聯網的桎梏:難於跟蹤對內容的使用而計算內容提供者的貢獻並獲得報酬。於是,出版商的唯一選擇只能是開放內容,以廣告為基礎建立商業模式,或者對信用卡用戶索取昂貴費用這種付費牆的方式。可以設想,如果是雙向鏈接的萬維網,那帶來的將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正如Walter Isaacson在他的「創新者」(The Innovators)一書中所說,「如果Nelson的雙向鏈接系統流行起來,那麼就有可能準確計量對鏈接的使用情況,並讓所有使用這些內容的用戶向內容製作者自動付款。那麼,整個出版業、新聞業和博客網站的結果都會很不一樣。」內容和知識傳播進入了真正的在線模式,需要更高級的複製和分發——內容發布與直接流向內容製作者的報償支付相結合。

正如將大數據理解成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具體技術,作為發展中的區塊鏈也應該看成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而不應糾結於特定的技術。區塊鏈不需要「中心伺服器」,這其實是一種編程思想,雖然以前這難於想像,但現在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網路,我們的應用。區塊鏈的出現,要讓Xanadu沒有完成的夙願能夠實現,這將改變出版商在傳播過程中所擔任的中間人的角色。那麼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呢?

(1)區塊鏈上的研究,可能會對研究人員建立學術聲譽以及獲得認定的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學術研究中的區塊鏈,可以自動存儲科學家的所有活動。每當研究人員上傳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撰寫和提交文章或審閱稿件時,都會自動進行跟蹤和記錄。通過在區塊鏈上工作,企圖進行欺詐的風險顯著降低,從而使收集有關研究人員、研究團隊和大學績效的可靠完整數據變得更加容易。這就有可能建立更高級和更可靠的指標。此外,它將允許基於目前尚未得到良好認定的活動(例如,同行評審)來建立這樣的指標。

(2)區塊鏈上可以進行數字版權管理。如果版權與小額支付相結合,就可以使版權管理更直接。與傳統版權相比,數字版權還可能涉及更複雜的方面,例如重利用,許可和版稅——而目前這些複雜方面是通過大型機構及其複雜產品作為中介來進行的。利用區塊鏈,內容的所有權自動建立,內容的使用和版稅的支付則通過存儲有許可權的智能合約來自動執行。

(3)通過區塊鏈傳播內容可以準確計算使用量。目前,內容是通過各種平台來提供下載和共享服務,例如Web of Science,ResearchGate,PubMed等等,要跟蹤這些內容的使用變得日益困難。這不僅影響到了出版商的利益和管理,對於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本身來說,也是有問題的,因為讀者量和使用量也是他們所關心的重要指的。而在區塊鏈管理下的內容,可以同時計數使用記錄和報告,既準確又簡單。

(4)通過區塊鏈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學術認定系統(Academic Endorsement System,AES)。這裡,我們介紹一個致力於打造以區塊鏈為主導的學術傳播網站Zenodo。裡面有一篇文章「面向開放科學:去中心化自主學術認定系統的案例」,就提出了一個更全面的學術認定改革。非常有趣的是,這篇文章本身是以匿名方式(如圖中的代碼:b8d5ad9d974a44e7e2882f986467f4d3)發表的,並在下面做了一個說明:我們的提案是為了廢棄目前一些過時的科學出版業,為了盡量減少一些不利影響,我們選擇以筆名的形式發布。其實,這更可能是作者本身想對匿名發表的學術認定做一個演示。在我之前的一篇博文中(在區塊鏈上進行科學研究和數據共享:理念與舉措),對這種情況進行了介紹:使用區塊鏈可以匿名提交想法和假設,促進更多創新。在匿名寫作中,沒有同行的壓力,研究人員可能會進行更自由的思考,並隨時分享那些並不成熟甚至離經叛道的想法。在文章中,作者認為傳統學術出版業有許多弊端:編輯和出版商的權力太大,整個過程太昂貴、太緩慢,忽視了非傳統產出和陰性結果。文章提出的新型方案是在區塊鏈基礎上構建的學術認定系統,是基於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他們杜撰了一個術語——學術認定分值(Academic Endorsement Points,AEP),科學家可以使用AEP來獎勵那些值得認定的科學工作。此外,科學家入賬的AEP數量是基於他們先前的工作所收到的AEP,成功獲得高度認定的研究人員將對這個群體產生更大的影響。而且任何類型的研究成果都可以按照同樣的方式獲得認定,例如博客文章、數據集和軟體等。還有另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特點,該系統比引用任何傳統指標所生成的時間都要快。有關這裡提到的AES和AEP,我在之後的文章中將詳細介紹。

圖以匿名方式發表的文章及其說明

我們看到,這種用於學術研究的區塊鏈,最終可能會伴隨著加密貨幣的推出,將為區塊鏈增加一個經濟層。這種「研究用比特幣」可以在讀者消費內容的時候為出版商提供小額支付,還可以向研究人員自己進行貨幣獎勵。例如,區塊鏈可以直接向出版商和獲獎作者發放可用於購買其他內容或服務的加密貨幣。它還可以為研究活動引入獎勵,如同行評審,統計支持,實驗室設備交換,外包特定研究或數據託管。最終,使用加密貨幣以眾籌方式產生的首次代幣發售(ICOs)可用於資助整個研究項目。通過這種方式,密碼經濟學可以在科學中得到發展,並反映一系列學術活動的價值。

我們目前的科學獎勵是基於競爭的而不是合作的,然而新想法通常是合作的產物,這二者是非常矛盾的。此外,不同的研究人員和研究小組通常都在研究同樣的問題,這是在浪費「腦力」、時間和金錢。

一個旨在改變研究協作性質的創業Matryx.ai(https://matryx.ai/)發起人稱:目前科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激勵結構。因此,他們打算提供一個平台,主要是為了促進和激勵研究合作,同時不鼓勵單獨的和孤立的研究。在Matryx上,一個研究項目開始時,用戶可以設置一個賞金,這是他們希望研究群體解決問題後所應該獲得的數量。那麼,研究者就可以通過在平台上彼此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這裡的合作是通過區塊鏈來跟蹤的,這樣問題得到解決後,研究者就獲得了適當的報酬(賞金)。原則上,任何人——不管是資深的科學家,還是剛剛涉足科研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熱心的業餘愛好者——都可以為這個合作做貢獻並獲得報酬。

可見,這些平台的開發,有可能消除學術出版業中間商的角色,但它們同時也可以用來改變學術交流的商業環境。如果平台允許作者上傳內容、設置價格,之後分發內容,甚至無需出版商就可以付費。此時,出版商的角色應如何轉變呢,也許他們應側重於提供編輯和同行評審等服務,這樣可確保質量,同時也是將內容提供給最相關學術界的重要過濾機制

參考資料:

Joris V Rossum. 2017. Blockchain for Research. Digital Science Report (https://www.digital-science.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itial_coin_offering

Towards Open Science: The Case for a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Academic Endorsement System (https://zenodo.org/record/6005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態學時空 的精彩文章:

TAG:生態學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