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天津菜有三個源頭,一是平民小吃,像包子,餃子,大餅,撈麵,都是最簡易的食品,而今形成體系;二是南北大菜、公館采形成的融合菜系;三是西餐。本文單講融合了各家之長的天津菜。

先說公館菜。天津的公館菜,最牛的莫過於末代皇帝溥儀在天津張園、靜園的菜肴。嚴格說這不叫公館菜,叫御膳房,溥儀在天津,平時常吃滿族傳統菜「口蘑雞」「白煮肉」「燉肚肺」「素炒白菜絲」,他怕吃油膩,飯量也不大。當時御膳房的廚師還把「西紅柿炒雞蛋」引上了御膳桌,但當時買番茄要到日本商店,價錢也很貴,和現在天壤之別。另外張園裡還有番菜膳房,做西餐。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慶王府)

英租界劍橋道(今重慶道)慶王府,僱用了六位大廚,慶親王載振過50歲生日,壽宴花了1700銀元,燕窩、魚翅、熊掌、鹿肉、虎肉、狍子肉、飛龍、哈士蟆,都上了席面。

哈士蟆也叫「中國林蛙」,是松花江流域珍貴的水產品,生長期一般為五到七年,慶王府用的哈士蟆是三年的,也是最適合食用的年頭,又肥又嫩。傳統相聲《報菜名》里的「清蒸哈士蟆」就是這種。飛龍學名是榛雞,從東北捕獵後一直凍著運到天津,不能化凍,煺了毛掏出內臟,燉的時候不能用鐵鍋,要用砂鍋,能燉出一鍋奶白的湯。

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不僅會吃,更會做。他自己下廚做「啤酒肉」 「貴妃雞」,最拿手的是「醋椒魚」,傳授給了登瀛樓飯莊的廚師,至今仍是天津賓館的名菜。黎元洪家的西餐廚師,創造了西餐「熗鍋」技巧。天津「八大家」中的李善人,長年吃素餐,在南市開了「蔬香館」素菜館,曹錕賄選總統時在此聚會。天津的大律師周衡,開了一家「周家食堂」,由其妾韓氏和廚師安小岩掌灶,招牌菜是清蒸鱖魚、奶油菜花、麵包蝦仁。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公館菜里還有一道傳奇菜,著名作家林希先生講過,菜名叫「正一品紅燜豬頭」。烹調過程極複雜:先用燒紅的鐵條在生豬頭的鼻孔、耳朵眼兩處捅十幾次去掉臭味,再把豬頭放進熔化的樹膠,等樹膠冷卻後撕下樹膠,此時豬頭上毛都除凈了,用開水裡煮十分鐘,放入用七種調料、七種輔料、七味藥材配製的汁里腌三天,取出後「涼」一天,上蒸籠強火蒸一天一夜,再燉一天,燜兩天,正好是七天。吃的時候用瓷羹匙,不必費力,輕輕一挖肉就下來了,放嘴裡就化。

最早這道菜出自一戶吳姓官宦人家,他家專門有廚師燒制,只有在宴請貴賓時才做這道菜。後來吳家落魄,開始靠賣這道菜賺錢,但一般人吃不起,趕上大戶人家擺家宴,就找吳家定一隻紅燜豬頭,吳家少爺自己給送到府上。

在天津,像什麼「生吃螃蟹活吃蝦」「吃魚吃蝦,天津當家」「噹噹吃海貨,不算不會過」這類民諺流傳最廣。因為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城匯合到海河,流入渤海,水中盛產河海兩鮮,奠定了天津菜的基礎特色。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慶王府)

自光緒末年,天津城大飯莊林立,家家打出滿漢全席、南北大菜的招牌,粵菜,川菜,魯菜,江浙菜彙集天津,當時文人華長卿描述:「北方食品之多,以津門為最,吳、越、閥、楚來游者,皆以為烹調之法甲天下,京師弗如也。」這些菜館最擅長烹飪的也是河海兩鮮。

春天黃花魚、梭魚游進渤海,飯莊主打「軟溜黃魚扇」;夏天市面上鱠魚、目魚較多,正是吃清蒸鱠魚、官燒目魚的時節;秋天刀魚上市,炸刀魚撒上椒鹽,香味四溢;冬天天津人喜歡吃銀魚,用雞蛋清託了,銀亮亮一片。吃螃蟹更講究季節,春吃海蟹,秋吃河蟹,因為海蟹春天產卵,河蟹秋天產卵。渤海灣的梭子蟹個大肉肥,蒸熟了蘸姜醋,鮮美無比。

比目魚在天津叫「鰨目」,傳統相聲《繞口令》里說「手裡提著五斤鰨目」,就是這個魚。三伏天渤海里的鰨目最好,鰨目只要中段,切成手指頭長短粗細的長條,掛上薄糊,下油鍋炸成金黃色,糖、醋、團粉加入蛾眉蔥絲,鳳眼蒜片,一字薑絲,燒成汁,澆在魚條上,大功告成。傳說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過天津,到估衣街「聚慶成」飯莊吃了這道「紅燒魚條」,自此之後這道菜一直被稱為「官燒目魚」至今。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海河產一種「核桃魚」,體寬肉肥,卻有致命的紅礬,不能吃,但雄魚體內的魚白味道鮮美,便有了「渡魚白」,成為清末「鴻賓樓」菜館的招牌菜。這道菜十分金貴,幾十條雄魚也未必能出多少魚白。後來鴻賓樓名廚宋少山與徒弟周金亭想了個辦法,用黃鑽魚的魚肉代替魚白,將魚肉剝皮斬成魚茸,便有了「渡魚腐」,口感滑膩,滋味綿長。清末袁世凱的嫡系段芝貴,與大鹽商王益孫在鴻賓樓設宴,款待年輕的載振貝勒和內務府大臣那桐,主打的就是這道「渡魚腐」。

70年代某年冬天,江青來天津,住在馬場道南樓第一招待所。她想嘗嘗天津名菜「渡魚腐」和炒青蝦仁,當時正值三九天,滴水成冰,河水封凍,招待所派出三隊人馬,分赴子牙河、潮白河、海河,鑿開冰眼,下了幾十個蝦簍,總算撈出二十幾隻青蝦。但黃鑽魚普通的有三五斤重,大的有二三十斤重,下了幾十網也沒捉住,最後一位在白洋淀長大的幹部渾身上下擦了白酒,下到冰河中摸上了一條一斤多重的黃鑽崽子。據說那天為江青主廚的,便是當年鴻賓樓的名廚周金亭。(文:何玉新)

江青來天津為吃「渡魚腐」,三九天鑿冰窟窿下海河摸魚

(南樓幹部俱樂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