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都以為他是傻皇子,沒想到扶他登上皇位後,功績堪比李世民

太監都以為他是傻皇子,沒想到扶他登上皇位後,功績堪比李世民

我們都知道唐朝後期,宦官弄權現象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皇室衰微節度使作亂的時候,曾經弱小的宦官集團竟也能決定皇帝的生死與更迭。唐順宗李誦因反對宦官俱文珍弄權,在即位僅僅七個月後,就被逼退位當上了太上皇。就是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皇室權力與宦官權力的勢力天平不斷傾斜。起初,皇帝寵幸宦官,正是因為武將權力的脫韁,想以之相互制衡,可誰知宦官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不再忠誠。唐朝中後期時,李氏宗親人人恨不得將宦官趕盡殺絕,可又忌憚宦官手中鋒利的劍。

那麼,小編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的「智障皇帝」唐宣宗李忱是如何與宦官勢力鬥智斗勇的。李忱,謚號為宣宗,這可是一個帶有褒揚性的美謚,古書中稱有才德的皇帝成為宣帝。但為什麼把稱為「智障皇帝」呢?又怎麼能說是「曲線救國」呢?《舊唐書》曾形容李忱,通俗點說,就是沉默寡言,目光獃滯,周圍人都認為他很傻,非常木訥。但從後來他的所作所為上來看,所有人都錯了。所謂「大智若愚」蓋是如此吧。

從小李忱在宮中就備受欺凌,所以就造就了他隱忍的性格。他雖是憲宗的兒子,貴為光王,但終究因他是出身卑微的宮女之子,不受眾人待見。越是經歷過磨難的人,越知道耐心與堅韌能幫助自己走出磨難,更清楚如何面對長安城皇宮裡的那群虎狼之徒。史書上常寫一些帝王所經歷的奇異之事,大多是證明了此人乃天命之子。而對李忱來說,在他十幾歲的時候,也經歷了這些。偶遇重病,突然一道光打在身上,突然亮了起來,李忱他正身拱手作揖,就像對著臣子們一樣。可這件大事在他還是一個庶出的木訥皇子的時候,根本不足引起其他認的注意,而他依舊是韜光養晦。

歷史總是充滿機緣巧合,身為憲宗十三子的李忱,沒有在憲宗去世後繼承到皇位,反而在自己侄子病逝後,接過了這個滿目瘡痍的大唐帝國。會昌六年三月,武宗病亡,只留下一個幼子,無儲君,於是,遺詔立李忱為皇太叔,全權處理軍國政事。正是在這個權力交接的時刻,任何的勢利之徒都嗅到了權力隱隱發出的血腥味,他們無比興奮。而李忱此刻卻更加冷靜,稍有不慎,皇位沒法繼承倒還在其次,唐朝百年的基業一旦毀於仇公武、馬元贄等雞鳴狗盜之輩的手裡,可真是愧對李氏的列祖列宗!而仇公武、馬元贄等錯誤的認為那個沉默寡言,目光獃滯、非常木訥的攝政王,不過是一個易於控制的玩偶罷了。於是便滿懷欣喜的迎李忱回長安,幫助他登上唐朝最高的權力王座。

歷史證明,他們錯了,他們終究會為自己的錯誤犯下代價。宣宗明察沉穩,用法無私,從諫如流,賞罰分明,勤奮節儉,愛民如子,曾有史家稱之為小太宗。從此足以見得李忱卓越的政治才能。「智障皇帝」李忱終於在經歷千辛萬苦之後,以皇太叔的身份,「曲線」當上了皇帝,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過晚年還是跟很多皇帝一樣,不捨得放棄手中的皇權,夢想著長生不死,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 宣宗因長期服用丹藥中毒身亡,終年5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唐朝初年向突厥稱臣12年,結局卻令突厥人哭了
不只是劉備才會哭,他的哭竟成就了一代明君!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