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迷上太極成「武痴」,目不識丁的他終成一代名師

迷上太極成「武痴」,目不識丁的他終成一代名師

在廣州,習武之人不在少數,這其中有一位花甲老人,他原本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私營企業家,卻因為習武的緣故迷上了太極。

他憑著先天的武學天賦和後天的鑽研學習,他認定了自己習武的方向,到後來更肩負起了傳承太極文化的一份責任,不僅向廣州市民義務教授太極拳技藝,更曾受邀赴國外指導太極愛好者學習,並逐漸成為業界公認的優秀武術家之一。

他就是廣州市武協趙堡太極拳會會長,趙堡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張子豪。

武術生涯幾十年,讓張子豪練就了一副好身板,說起話來擲地有聲,十足的武術家氣質。儘管多年來他帶領弟子獲得了不少武術榮譽,但他卻始終很低調,不願意過多回顧自己的這些「威水史」。

隨著年歲漸長,拳會的諸多事宜他已交給弟子打理,除了外出義務教學以外,張師傅越發成為「宅男」,他把更多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但在他心裡,卻從沒放下過太極拳,自嘲自己「不追潮流,不玩網路」的他,還是習慣把自己的心得和感悟用毛筆寫下來,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記錄自己對武術的那份熱愛。

迷上太極的「武痴」

張子豪出生於1956 年,雖然父母都是湖北人,但他卻是在廣州出生的地道「老廣」。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家庭環境影響,張子豪沒能上學讀書,這也在冥冥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年輕氣盛的他剛步入社會時,去到哪都被人欺負,在不停的受氣之後,他堅定了要學武的決心。「當時只是很單純不想被欺負,學武讓自己變強了可以防身。」 於是張子豪開始接觸廣東本地的詠春拳和蔡李佛拳,越學越入迷,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魅力為這個大字都不識幾個的年輕人打開了一扇門。

後來出於生計,張子豪做起了五金批發生意,雖然目不識丁,但頭腦靈活的他也把生意做得有聲有色,而彼時練武這件事在他心中已經佔據了很重的位置,工作之餘他都要去公園裡與人切磋技藝,慢慢地他接觸到了太極,也遇到了自己武術生涯中的貴人——武當趙堡太極拳一代名師劉瑞。劉瑞是河南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受同行邀請,數度赴廣州傳播太極文化,張子豪在朋友的引薦下見到了這位師傅,並為他的武學造詣和品德深深折服,遂決定追隨劉瑞練太極。

張子豪當年在德國與弟子演示太極推手技法

張子豪坦言,在那個年代,經濟普遍不是很發達,但為了協助劉師傅在廣州傳播開展太極文化,他常常四處奔走,出錢又出力,不遺餘力輔助師傅,「我當時對武術已經非常痴迷,武術以外的事情我都不那麼在乎了。」

慢慢地,張子豪這個「武痴」把重心放在了練武上,生意的事情更交給家人打理,他則潛心修學,在追隨劉師傅的那8年里,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武術方向,而他整個人的氣質和品德也得到提升。「我師傅講過,武當趙堡太極拳是『有德者得之,無德者失之。』 粗人得之粗,細人得之細,文人得之精,拳打萬遍神理自顯。這在當時讓我受益匪淺。」

不恥下問的「老師」

出師以後,張子豪依然堅持到公園裡與人「比武論道」,但與之前相比,以「太極武術家」姿態出現的他吸引了更多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武術愛好者找到了他,想跟這位「氣質非凡」的大叔過過招,結果紛紛敗下陣來;也因為這樣,這些人不少都在後來成為了張子豪的「開山弟子」。

如今張子豪門下有弟子上百人,遍布海內外,其中被列為第十三代趙堡太極拳傳人的已有十來人。但他坦言,最初習武並沒有打算收徒,純粹只是交流。「但是我看著這幫年輕人好學的樣子,就跟我當初拜師學藝的感覺一樣。我的師傅畢生為了傳播太極文化,桃李遍天下,那我既然有一些能力了,也不應該逃避這個職責。」就這樣,張子豪又多了一個「老師」的身份。

張子豪為弟子講解動作要領

在張子豪看來,師傅劉瑞的教學理念是高度傳承了前人的武學智慧,「當時他將師爺的武學理念寫成手稿傳給我,這對我影響很深。使得我在後來的教學研究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開始著手去整理和歸納武學體會。」

但對於沒上過學的張子豪來說,首先他要過識字練字這一關。不恥下問的他常常帶著師傅留下的手稿跑去人民公園裡,把自己不懂的字挨個向路人請教,多年來這個習慣依然保留著,他也慢慢地,從開始連自己名字都寫不端正,到如今博採眾長,可以寫得一手剛勁有力毛筆字,個中的艱辛和酸楚只有他知道。但也正是這樣勤奮好學的品性,讓張子豪的弟子們都耳濡目染。

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尊師重道也是張子豪看重的理念。「我和我師父的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常常告誡弟子,在國盡忠,在家和睦,尊師重道,團結武林,多結善緣。練武不僅要重技,更要明做人之理。」

張子豪的書法作品

義務傳承只為「理」

太極拳是以太極的陰陽之理為理論依據,以中醫學說為生理依據,常練習不僅能修身養性,更能通經絡,活氣血,提高免疫力。太極拳不僅僅是一種武術門類,同時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善拳者講究養氣調水火,水升火降真氣乃萃,從而強身益智,延年益壽。」張子豪解釋道。

廣州市武協趙堡太極拳會創建於2000年,由張子豪擔任會長至今,他坦言,當時創立拳會一方面是因為上級有關部門對他的支持與認可,但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希望轉變大家對太極的偏見。「當時社會上很多人對趙堡太極拳的理解有偏差,甚至有人覺得打太極就是軟綿綿的,不夠陽剛。這是不利於太極文化傳播的,所以必須有人站出來正名。」

如同當年自己拜師學藝那樣,張子豪為了拳會也是出錢又出力,而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趙堡太極拳,他和弟子們每個月都會安排幾天去人民公園裡義務教學,向公眾展示太極拳的魅力。而現在他們練的趙堡太極拳也是張子豪根據歷代宗師所傳的太極拳譜,將趙堡太極拳的原貌復原,將內容斷層處接駁並重新整理的,旨在使優秀古拳種煥發生機。

張子豪在人民公園裡進行義務教學

而自始至終,他們的這種「科普教學」都是免費的,「打太極外表上看是很平淡的,沒有半點花哨,但不代表沒有力道,正如我們所說的,太極其實是『柔柔之氣存乎其內,剛毅之態藏乎其中』,我們在公園裡打拳也是義務展示,沒有刻意去擴大規模推廣,有緣的人自然會來了解,如果他能認同這份武術理念,我們都歡迎一起鍛煉。」

在張子豪的弟子曾廣頌看來,師傅的這份品格是他們多年追隨的原因。「師傅其實是一位武術工作者,他的功夫博採眾長,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歸納整理出了自己的新理念,最可貴的是他這麼多年都不圖名利,一心專註於習武和育人,在背後默默為我們保駕護航。」

如今年過花甲,張子豪把更多時間留給了家人,留給了他年過九旬的老母親。「我當年為了學武,犧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如今也已經退休了,我是時候回歸家庭,盡一個做兒子的孝道。」 而對於過去的種種成績,張子豪顯得輕描淡寫,他現在很享受這種「大隱隱於市」的清閑。  除了必要的武術活動以外,他會在家當一個「宅男」,潑墨揮毫,書寫他對於武術、對於太極的新感悟,「練武其實就是一件非常淳樸的事,不應摻雜多餘的東西。」

〓對話〓

天下武術是一家

廣州日報:太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您又是趙堡太極拳的傳承人之一,在您看來,太極的理念與其他拳法有何異同?

張子豪:太極講究陰陽調和,剛柔相濟,這些理念其實是融會貫通到各類拳法之中的,很多武術都借鑒了太極的理念,但無論如何,習武者都應當「先求格式,再求脈絡」。也就是抓住武術的「理」,明理了才能學好功夫。

廣州日報:您曾赴美國和德國等地教學,您對外國武術愛好者印象如何?

張子豪:外國友人裡面也有熱愛中國武術的,他們也都很認真,不過由於語言關係,有些太極的術語無法翻譯到位,理解起來有難度,他們只能根據我教的動作來模仿。

張子豪和夫人、弟子們合影

廣州日報:面對社會上關於太極各門派的地位爭論,您有何見解?

張子豪:天下武術本是一家,據史書記載,太極拳最早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在後來的傳承過程中才衍生出了多個派系。在我看來,各門派之間並沒有什麼高低之分,大家不用去互相抵觸或是歧視,不同門派的理念有所不同,每個人只要追隨自己認可的理念去學拳就是好的,沒有必要去引發爭論。

廣州日報:太極文化未來應當如何傳承?

張子豪:練太極拳首先對人體是有裨益的,可以修身養性,從中學到的道理也可以輔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拳會現在所做的義務教學也就是盡一份力,我們的目的是弘揚傳統武術,以後也希望像趙堡太極拳這樣的武術推廣進校園會更流暢,讓下一代也來了解武術,當然習武如果要達到高境界也是需要一定天賦,但從全民健身的角度看,太極拳也是值得繼續向全社會推廣的。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凌躍

視頻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她才是皇太極最愛的女人,與孝庄皇后只不過是寂寞玩伴罷了!
太極雷雷後徐曉冬再次KO詠春丁浩,主持人為何宣布都贏了?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