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古籍講述紙張上文明

千年古籍講述紙張上文明

原標題:千年古籍講述紙張上文明



宋版「蝴蝶裝」《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說》。


翻刻於明永樂年間的《詩傳》。


深圳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的首個「古籍善本展」——深圳博物館藏經部古籍善本展目前正在該館二樓展廳展出。自開展以來,穿越千年的宋版、明清版、民國版古籍珍品50餘部悉數亮相在觀眾面前。日前,記者來到展覽現場,感受卷帙浩繁的古籍帶給我們的千古餘韻。


「古籍是記錄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這樣的展覽為深圳觀眾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利的窗口。」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表示,脆弱而珍貴的古籍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浸透著時代、地域和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烙印,讓人心生敬畏。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副研究員關萬維表示,深圳博物館新入藏的這批古籍,從目前展出的這一組經學典籍來看,是很有質量的。少數宋刻、明刻,主要是清刻為主,但是這些清刻本中不乏重要的作品,很多是武英殿本,也有多個著名的叢書本,曾經轟動一時的古逸叢書也有數種。從收藏圖章看,有清代最有影響力的藏書家傅增湘印章,有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等人的藏印,也有清宮的圖章如乾隆(太上皇帝之寶)、雍正等印章,可見部分圖書的流傳渠道非常顯赫。《十三經註疏》是武英殿的,目前流行的是阮刻本,深圳能入藏武英殿本,算是一個很不錯的補充。


命運跌宕的古籍至寶


策展人、深圳博物館的陳嘉雯所學專業是史前考古,自被抽調至「積翠園典藏部」以來,每日沉醉在古籍寶典之中。陳嘉雯表示,中國古籍在流傳的過程中,屢遭厄運,「可以說,凡有動亂必會毀壞書籍。中國古籍在歷史上遭到的重大厄運有『十厄』:秦始皇焚書、王莽之亂、董卓之禍、西晉八王之亂、侯景之亂和周師入郢、隋末混戰、唐安史之亂、唐末戰亂、北宋靖康之災、南宋紹興之禍。『十厄』之後,明清散亡更為嚴重。著名的私人藏書樓如錢謙益的『絳雲樓』、莫友芝的『影山草堂』、莫伯驥的『五十萬卷樓』或毀於火災、或毀於外侵。古籍能保存至今,殊為不易。」


「書是文化的載體,一部部現存於世的古籍飽含了歷代藏書人的愛書、惜書之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從古至今的傳承。」蔡惠堯表示,展覽希望觀眾通過古籍承載的歷史信息,憶及歷史滄桑,看見歲月留痕,留住文化根脈,這是「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經部古籍善本展所想表達的核心。


古籍保存不易公展難得

「中國歷代古籍記載和證實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著中華優秀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隨著世代更迭、歲月滄桑,古籍歷經浩劫磨難,留存至今的古籍善本價值益發凸顯,各收藏單位視若珍寶。」蔡惠堯告訴記者,深圳博物館為了更好地保存、保管館藏古籍,做了很多努力。


「古籍這一類紙質文物在保存、展覽上的硬體要求,比陶瓷類文物更高。深圳氣候比較炎熱、潮濕,而古籍對溫濕度變化非常敏感。深圳博物館特地安排了四個恆溫恆濕文物庫房,嚴格把控古籍庫房的安保、溫濕度、光照等條件;還從各部門抽調業務骨幹,在很短時間內組織起了一支專業隊伍,負責古籍的保管、整理和研究;深博還邀請了古籍研究的專家,作為古籍整理和展覽大綱的顧問。」蔡惠堯說。


古代藏書家們惜書如命,收藏的珍品多藏於秘庫,如非該版本影刻重印,旁人很少能觀其全貌。而現存的古籍,則大多保存在博物館庫房、圖書館特藏部,公開展覽的機會不多。蔡惠堯表示,為了「讓文物活起來」,深圳博物館在展覽硬體上下了很大功夫,嚴格把控展廳溫濕度和光照條件,在保證古籍狀態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將館藏經部古籍善本向觀眾集中展示,此次展覽實屬難得。


首推宋版「蝴蝶裝」


宋版「蝴蝶裝」《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說》、朝鮮翻刻於明永樂年間的《詩傳》二十卷……每一部典藏都讓人驚嘆古人的藝術功力及審美。

陳嘉雯告訴記者,此次展出的古籍涵蓋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珍品。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宋版「蝴蝶裝」《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說》、明刻本《周禮鄭氏注》十二卷、公元15世紀朝鮮翻刻本《詩傳》二十卷、 日本東京刊刻本《古逸叢書》二百卷和清康熙武英殿刻本《康熙字典》四十二卷。


陳嘉雯介紹說,首推當是宋版「蝴蝶裝」《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說》,「此文集現存一卷,紙張採用黃麻紙,為宋刻本。《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說》為後人整理朱熹(1130-1200年)所註解《易》書的文章、問答、語錄等編寫而成。此為宋刻本殘本,書中的『墨釘』為雕版印刷的一種特徵;其裝訂形式為宋本書籍常用的『蝴蝶裝』;版心有刻工姓名『張昇』,此人可考為南宋淳祐間刻印《晦庵先生文集》者。」


明刻本《周禮鄭氏注》十二卷本中有項墨林「天籟閣」及王世貞等名家藏印,被稱為整個展覽的「眼睛」。陳嘉雯表示,書上眾多大藏書家的藏書印尤為醒目。此書歷經多人之手,傳承有序,但歷經各家卻仍潔白如新,可見藏書人對此書之悉心愛護,「書上還有一枚『肖像章』,可以想見藏書人愛書之切以至要將本人形象鈐印書上,人與書同歷時光流轉而一直『共存』。」


「此外,《詩傳》二十卷是朝鮮翻刻的明永樂年間的《五經大全》之一,開本刻字與明司禮監刊印的經廠本相同;日本東京刊刻本《古逸叢書》集合了26種共200多卷各種古籍,其中包括了眾多經部古籍,為清代黎庶昌出使日本期間,搜羅古籍,親自校勘而成;清康熙武英殿刻本《康熙字典》四十二卷為清代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編纂,不僅收字眾多,而且涉及大量歷代典籍,是集前代字書、韻書的大成之作。」陳嘉雯說。

古籍收藏:從鑒賞入門


如何收藏、鑒藏、保存古籍?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副研究員關萬維告訴記者,收藏古籍可謂門檻至高,即使尋到幾冊寶典,如何保存也是極為頭疼的事情。他建議,可以從鑒賞入門。


據了解,古籍收藏與其他收藏不同,它要求收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現在古籍收藏很熱,但是同時,門檻也已經非常高。收藏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一定要喜歡,古籍也是,喜歡才去接觸、選購,宋刻一頁難求,元刻明刻也行情日升,清刻和民國初期各種刻本印本相對好找一點,有些也是頗有價值的。


近些年來,幾家專業古籍出版社都有在重印各種古籍,較早的如國家有關單位牽頭出版的再造古籍善本叢書,原樣複製了一大批珍貴古籍,在學界影響很大,價格很高,現在也已經不容易找到。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以小開本灰度縮印以國家圖書館藏宋本為主的一大批古籍,價格不高,是了解和學習古籍版本非常好的資料。此外,多家出版社也有零散線裝仿古出版多種優秀古籍,這些都是學習收藏古籍最理想的工具。從價格低的影印本去了解古刻本的面貌、特點與風采,既能增長版本知識,也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好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千字文》的創作與流傳
地域性藏書文化蔚為大觀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