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想讓智能網聯汽車秒速過收費站,這門生意能大規模做成嗎?
在讓車輛快速通過收費站這件事上,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企業都已經給出了諸多的解決方案。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車收費系統)通道的誕生。這種收費方式讓車主在上高速時無需取卡,收費系統直接識別車牌後計算車輛通行里程,收費過程發生在後台。
這種車道的通行效率確實得到大大提升,但也有其問題存在,比如在 ETC 系統中,需要在車輛上安裝車載單元(OBU-On Board Unit),並在收費站內架設路測單元(RSU-Road Side Unit),相互之間通過微波通訊,來進行車牌識別及里程計算,這產生了較大的一筆硬體安裝費用,分攤到了交通部門和車主端。而且,很多時候系統在識別車牌時會存在失誤,計算里程也可能計算錯誤。
當然,如今的收費站很多都是人工收費通道和 ETC 通道並存的狀況,那些不願意在車上加裝 OBU 的車主只能走人工收費通道,好在互聯網支付方式的革命性進步,現金支付之外車主還可以選擇手機支付寶掃碼支付,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通行效率。
無論是支付手段的優化,還是 ETC 快速車道的設置,進步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缺陷也同樣存在。針對這些問題,作為「互聯網汽車」品類背後的技術推手,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斑馬網路給出了一種更為激進的解決方案——「高速雲付」,這家公司希望將「無感支付」(ITC-Internet Toll Collection)做得更為徹底。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高速雲付「是斑馬網路在 2018 年年初推出的專門針對「互聯網汽車」的智慧高速解決方案,包含「停車無感支付」和「不停車無感支付」兩種方式,並將與山東省高速合作率先將相關技術方案落地。之所以選在山東,斑馬方面表示,是因為山東高速無論是在 ETC 發展和路網建設上,都保持積極創新的心態,對新技術的應用持非常開放的態度。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兩種「無感支付」方式的主要原理。
所謂「停車無感支付」,主要解決的是 ETC 通道相關係統識別車牌的準確率不夠高,里程計算不夠精確的問題。斑馬的解決方案通過雲身份識別的方式校驗人車信息,提高識別準確率;同時,結合雲端的能力,實時判定車輛位置,精準計算通行里程,保證計費準確。
雷鋒網新智駕從斑馬處獲知,目前,山東高速 113 個收費站的 464 條車道已完成停車「無感支付」服務的車道升級。
而「不停車無感支付」一旦落地,無論是人工收費通道還是 ETC 通道,車輛都可以秒速(官方給出的數據是 3 秒)通過。而且,有了這種技術,收費站端不再需要架設相關的路測單元,車輛上也可免去 OBU 的安裝,省下相關的硬體成本。
其技術原理在於,搭載了基於 AliOS 的斑馬智行系統的車輛,其車主授權開通了斑馬的「高速雲付」服務之後,當車輛駛入地理圍欄,則啟動智慧高速場景雲服務,在滿足 GPS 定位在收費站入口區域的前提條件下,車輛通過 4G 發送車輛場景雲信息到高速方的伺服器,根據出入口及路徑信息進行收費。
此外,車主對於這一服務的學習成本幾乎為零。只要車主的車輛搭載了斑馬智行系統,通過手機授權該功能後,車輛行駛至收費站便會主動觸發「場景雲」,後續一系列的操作都會在後台「無感」進行,真正體驗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沒有感覺」。
當然,這一技術想要大規模在高速系統普及,主要還要跨過兩大門檻:其一是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車輛還不具備足夠的量級;其二是這一服務的實現需要和收費站及高速公路當局進行配合,規模化實際上並不簡單。
但不用懷疑的是,類似於「高速雲付」這樣的智慧高速解決方案,一定是高速收費系統發展的方向之一,畢竟,其在提高高速通行效率、減少收費站擁堵等方面能產生實際效益。而且,在未來自動駕駛真正普及的時候,這樣的智能技術同樣有存在的必要。
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斑馬網路是否有這樣的魄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動這一方案規模化落地。
從歷史成績來看,斑馬網路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他們已經與榮威、名爵、大通、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福特 6 個整車品牌展開合作,出行生態朋友圈超過 70 個,覆蓋 Tier1 、TSP、軟體方案提供商、晶元製造商、智能硬體、停車、加油、車險、交通、救援、充電、通信娛樂、賬號、雲平台、支付等。截止 2017 年底,有 40 萬輛搭載了斑馬智行系統的車輛在路上行駛。
那麼,「高速雲付」這門生意能大規模做成嗎?
雷鋒網新智駕推薦閱讀:
《斑馬很忙:聯手東風雪鐵龍推出國內首款合資品牌互聯網車型後,下半年還將有諸多動作》
※滴滴高層理想估值超千億美元;Model X又出事;蘋果市值蒸發640億美元
※王廣宇:金融科技導引產業進步 更需要做到「虛實結合」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