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典哲學」一辯
最近書單又火了。
先是南大教授向以後想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本科生,開了個書單:
據說這已經「嚇壞了許多人」。更要命的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書單:
於是為緩解我們的心理壓力,復旦大學的嚴鋒老師開了個「不必讀」書單:
1. 絕大多數的中國古典小說
這麼說會激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小說真的不是我們的強項。具體原因這裡就不展開了。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義》,人物刻板,情節單一,思想陳腐,盛名之下,其實難負。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輕時寫了一本《封神演義導讀》,那時候真是太缺錢了......
2. 絕大多數的從「五四」到1949年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
我很佩服開天闢地的現代文學先賢們,他們的功勞永垂不朽,但這是從文學史的角度說的。除了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曹禺等少數幾位,總體上真的比較幼稚,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為一個苦命的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博士,我已經忍了很久了。
3. 絕大多數從1949年到1976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
我基本上全部看過,有絕對的發言權。這段時期的作品,非文學的因素佔比例太大,而這些非文學因素也已經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們小時候那樣餓急了什麼都吃,撿到碗里都是菜了。
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小說作家,描寫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封疆大吏:「激動得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握著桑治平的手說」;「兩雙滾燙的大手緊緊地握著」;「凝重的目光遙望著窗外」;「人生難得最是情。是的,情難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5. 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
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絕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包括許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號稱頭號暢銷作家,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戰鬥圾。
6. 所有名著的續書
無論中外,名著的續書都很失敗,道理很簡單: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劉心武續紅樓夢》《德溫特夫人》《斯佳麗》《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都完美解釋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所以,喜歡續的人都要小心了......
7. 很多經典的哲學著作
這條會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哲學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漸被科學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讀者的視野了。更糟糕的是哲學著作往往還很晦澀,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精力,最後能得到啥還不好說,所以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還可能誤入歧途,風險很大,慎入!
文學青年動不動就海德格爾如何,維特根斯坦如何,胡塞爾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么?退一萬說,即使你看得懂,你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么?有這時間,喝杯咖啡,談個戀愛,出去看個風景多好。我年輕的時候,把別人談戀愛的時間都用來啃哲學,結果什麼也沒啃出來,只啃出個晚婚.....
8. 所有的成功學、心靈學、雞湯類書
騙人的,沒用。
9. 所有的陰謀論類書
騙人的,有害。
全貼過來是因為,這些我大都雙手贊同,只對第7條的說法有點兒介意,倒也稱不上「強烈反感」。
「哲學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漸被科學替代」,確是如此,建立宇宙運作的普適理論,社會運作,經濟發展,還有雜交水稻和航空母艦,科學全方面地繼承了古希臘時哲學思考的任務。陳嘉映教授在《哲學 科學 常識》的導言所述最為中肯:
「今天的哲學不再可能以建立普適理論為鵠的,哲學的任務是回到它的出發點,以理性態度從事經驗反省和概念考察,以期克服常識的片斷零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更為連貫一致的理解」。
接下來,嚴鋒老師說啃晦澀難懂的哲學「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我想他並不是說閱讀是一件像投資養豬場那樣投入產出一清二楚的事,他也不太可能認為閱讀行為只有吸引女孩子以便早婚這一個目的。那麼,我猜他是在表達一種人生視野寬闊後,對現世生活的珍視態度:「喝杯咖啡,談個戀愛,出去看個風景」,也可以是喝一杯涼水,一會看書邊的貓,一會聽窗外風掠過樹叢如溪水漫過堤壩。
當然,讀多哲學「還可能誤入歧途」,我就親耳聽過,一高中生讀多了尼采從三樓跳下摔壞腿之類的故事,幸運的是他跳完後發奮讀書,研究生繼續讀哲學。不幸的例子也不少,像海子年輕時就狂翻黑格爾那類人的書,可能是他沒有消化好,雖然寫了厚厚一本詩集,仍家徒四壁,也未獲愛神垂青,終於步入「歧途」:卧軌自殺。文化人鬧自殺,哲學總脫不了干係。
至於「文學青年動不動就海德格爾如何,維特根斯坦如何,胡塞爾如何」,也讓嚴鋒老師很不滿意,不僅懷疑看不看得懂,還要質問值不值。
事實上,過來人對晚輩的訓導,大多都是對的,但還不夠。我自己是個哲學愛好者,大學時胡亂讀了幾本哲學書,也沒讀懂,時間精力確是花了大把大把,但也不能說「結果什麼也沒啃出來」;嚴鋒老師還不乏幽默地自嘲,「只啃出個晚婚」。
就這篇《「不必讀」書單》來看,嚴鋒老師行文機敏幽默,態度豁達洒脫,到底已是啃過哲學後的心智,為顯得親和之故誇張地宣揚「今是而昨非」,恕我冒犯,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嫌疑。
年輕人正是敏感多思的年紀,愛好他還說不清的某種崇高感,追求個人對世界的整體把握,沉湎在哲人開啟的人世奧秘里,未可見得就差一杯咖啡多少味道,我們甚至可以期待,他因沉湎而更能珍重一個吻,珍重一片被風吹過的楊樹林。
※這湯不用一滴油一粒鹽,卻出奇的好喝,一端上桌就搶著喝
※比《當幸福來敲門》更震撼,他殺了7個人,救了「8」個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