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買回來的雞蛋不用放冰箱,只需放點它,一年都不會壞!後悔知道的太晚!

買回來的雞蛋不用放冰箱,只需放點它,一年都不會壞!後悔知道的太晚!




茶葉蛋想必大家經常吃,可以說是風靡祖國大江南北的一道早餐必備。但是今天,這裡給大家推薦的雞蛋吃法有點特別,不是茶葉蛋,但是春天常吃能散寒除濕,溫經活血




雞蛋加它一起煮


掃凈人體內惡寒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艾草食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對艾草食用都有推崇,艾草具有除濕祛寒,理氣血等諸多功效。



且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傷的作用,能防治呼吸系統疾病!




用艾葉煮雞蛋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熊露主任教我們的一種方法,叫做艾龍抗癌蛋,這樣煮出來的雞蛋不僅味道好,更能抗癌,驅寒除濕,別只知道吃茶葉蛋啦。



艾龍蛋



食材:

生薑15~30克,艾葉10克,雞蛋2~3枚,山楂30克,鹽適量。




方法:

1

艾葉擇凈、洗凈備用;姜切片備用;山楂備用;

2


鍋中加入清水,將雞蛋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繼續煮2分鐘。將煮熟的雞蛋取出,放涼剝皮後備用;

3


另起一鍋,將備好的艾葉與薑片、山楂加入鍋中,同時將剝皮後的雞蛋加入其中;

4


大火煮開後調為小火,小火再慢煮2分鐘之後改為文火煮3分鐘,撈出雞蛋即可食用。

(煮好的雞蛋會變色,蛋殼變成淡黃或者黑黃色)


功效:

艾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艾草煮雞蛋的傳統,尤其是孕婦,經常吃艾草煮雞蛋對孕婦保養身體特別有利;同時,艾草含有酮類芳香油,這類物質對防癌抗癌有一定的功效,因此經常食用艾草煮雞蛋好處多多。



雞蛋含有大量蛋白質,並且雞蛋的蛋白質特別適宜人體吸收,經常食用可以補充身體營養、美白皮膚,愛美的女性可以常吃雞蛋哦。




山楂消食;生薑暖胃,驅寒。




這樣煮出來的雞蛋可以:健脾,消食、抗癌,暖胃,祛濕。




小竅門:


艾龍抗癌蛋也可不剝皮,這時候需要將第一次煮熟的雞蛋對磕一下,使雞蛋蛋殼表面形成裂紋,這樣方便艾葉的湯汁進入到雞蛋內部。




另外,也可以加入適量紅棗,這樣煮出來的雞蛋對女性美容養顏有一定作用。




提示:


清明前後的艾草是最好的,可以到野外採摘一些備用,也可以到藥店買乾的艾草,很便宜的。






陽虛體質


最適合吃艾龍抗蛋





陽虛往往會令寒邪與濕邪趁虛而入,或者寒濕內生,會出現畏寒怕冷,手足冰涼等癥狀。而熊主任在20餘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陽虛寒濕往往會與腫瘤相關。




很多人會有面色晦暗、兩顴或眼圈發黑,畏寒怕冷,有的全身怕冷,更多的是下半身怕冷。並且不能吃生冷食物,喜熱食。對於陽虛寒濕人群,熊主任特別推薦大家使用艾龍抗癌蛋這個方子




艾葉勝人蔘




春天的艾葉勝人蔘,還可以怎樣吃呢?

艾葉紅糖荷包蛋



食材:

艾葉,紅糖及雞蛋




做法:艾葉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燒開小火再煮15-20分鐘,然後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蛋熟後放入紅糖,吃蛋喝湯!



功效:

對宮寒不調或宮冷不孕症,艾葉有暖宮止血安胎的作用。如果早上想多睡一會,那麼可以晚上煮好艾葉水,瀝出艾葉,早上只需加熱打蛋放紅糖即可!只需要5分鐘哦!

艾餃子



食材:

艾葉,生粉,豬肉,醬油,雞蛋,湯,鹽,糖。




做法:


1、艾葉洗凈、燙水、切碎。豬肉挑半肥瘦的,洗凈,剁碎,拌上生粉、醬油、雞蛋、湯、鹽、糖,然後把艾葉也拌均勻。


2、用買來現成的餃子比,一按一捏,一隻餃子就做好了。


3、在蒸盤抹上油之後,大火蒸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功效:

清火去燥

艾草炒蛋



食材:

艾草5棵,建議只要比較嫩的部分,雞蛋兩顆,鹽少許




做法:

摘新鮮艾草,切碎;打入兩個雞蛋,拌均勻;平底鍋煎;捲成蛋卷,切斷裝飾。

香艾煲雞




做法:

嫩雞一隻切塊放入砂鍋內,加入薑絲,煮至開後再加入艾葉,見艾葉熟即可起鍋。




用新鮮艾草煲雞沒有老艾那麼苦,食之有一股濃香。


現在正是吃艾葉的最佳季節,簡單幾步就能學會這種蛋,快告訴朋友們也試試吧!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下面有精彩的內容


點一下圖

片,免費查看!





















提示:

 

點一下上面的圖片

查看完整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健康保健 的精彩文章:

想要健康長壽:少吃三白,多吃三黑!
涼拖鞋穿久了發黑變黃難清理,只需一招,舊鞋立馬變新鞋!

TAG:養生健康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