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航空發動機壽命為什麼比美歐的要短?這裡告訴你原因

中國航空發動機壽命為什麼比美歐的要短?這裡告訴你原因

原標題:中國航空發動機壽命為什麼比美歐的要短?這裡告訴你原因


中國航空發動機壽命為什麼比美歐的要短?目前影響我國航空發動機壽命的最大短板就是--軸承!其他領域差距都沒有那麼誇張,材料領域左盟主早就拿著三代單晶葉片炫耀,製造工藝上3D列印都開始運用,跟西方國家壽命差距不大。但是軸承這塊是硬傷,差距太大。


航空發動機主軸滾動軸承是發動機的關鍵組件,其需要在高溫高壓苛刻條件下,承受各種應力和壓力下,進行每秒鐘3000轉的高速工作模式,主軸承壽命直接影響航空發動機的整體壽命。而這也正是我們的軸承工作壽命(抗疲勞性)還遠不如西方國家,導致航空發動機壽命遠不如對方,同時這也是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壽命普遍不如歐美的主要原因,因為毛子的軸承技術也不如對手。



美國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其在50年代末,預測了發動機主軸軸承的DN值將達到3.0×10^6,工作溫度在316度以上,由NASA牽頭進行預研計劃(那時候的NASA是準備進行阿波羅登月的NASA,擁有20多萬科研人員,全球第一黑科技機構),一直到70年代完成,從而整體上提升了美國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水平。而70年代也是美國航空發動機水平,瞬間拉開蘇聯10年差距的時期。


而目前,我國的航空發動機軸承領域距離歐美有將近30年的差距。這也導致我國高端製造業領域,也非常依賴進口軸承。比如說高鐵,高鐵是我國的一張名片,但是之前軸承幾乎是100%進口,主要是從瑞典和日本進口。這些年經過不懈努力,開始陸續使用國產軸承,但是250公里以上的車組,重要部位軸承還是依賴進口。



軸承可以說是製造業領域重要的標準件,軸承水平就可以決定製造業水平,這一塊領域沒有捷徑,只有自己不斷刻苦攻堅。小小的軸承研發涉及材料、油脂及潤滑、製造、設計、軸承製造裝備、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涉及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絕不是個輕易可以忽視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品閱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各國碰到海盜都只是驅離,而不是擊斃?這裡告訴你答案
如何評價南斯拉夫擊落F117隱形戰機?看完你就知道了

TAG:軍品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