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汝城這座古城又要火了!隱藏千年的窯陶瓷,竟藏著這麼多秘密……

汝城這座古城又要火了!隱藏千年的窯陶瓷,竟藏著這麼多秘密……

中國瓷器

 中國瓷器

阿正 

00:00/04:54

近日,我縣作家范全才編撰的《汝城窯陶瓷圖錄》由文匯出版社出版發行。《汝城窯陶瓷圖錄》系我縣首本關於汝城窯的書籍,全書分為八章,收錄了宋元明清各個時期汝城窯殘片和器物共計300餘幅圖錄,彌補了汝城作為一個千年文化古鎮在器物方面和相關書籍方面的文化空白。該書的出版,填補了地方窯系無著的空白,對保護汝城窯、挖掘汝城文化底蘊具有重要意義。

典型器物

圖片來源中國名瓷網(汝城窯)

汝城窯是宋、元時期青瓷窯,燒制於宋元時期。窯址在湖南省境內,距汝城約18公里的暖水鎮漚江西北岸、下蔣的三角園、任前頭上蔣方圓角一帶。器形有碗、壇、罐、壺、缽等。釉色介於青、褐之間,胎質細膩,白中帶灰。釉色介於青、褐之間。多數採用支圈疊燒,少量支珠墊燒,碗心殘留3至5個支燒痕。碗為圓口,有的外飾蓮瓣紋,造型與浙江龍泉同類碗相近。

圖片來源汝城新聞網

據汝城縣誌記載:「在暖水鄉巷頭村破船埂山坡上,屬宋代窯址,窯址底面為旱地,文化層1.5米,窯址面積分布較廣,遺物有石瓷、碗、壺、墊圈、匣缽等,大多是青瓷,圈足碗的內底有吉、太等字樣」。經考證窯址文化層為1.5米,最厚層達3米 ,窯爐從宋代開始燒制,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解放初期,沿襲時間長達800餘年,在中國制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由於該縣交通閉塞,信息落後,工藝技術一直沿襲古制。被我國權威學者在教科書中下結論的古法接胎工藝認為在清中期就已消失,但汝城哥釉瓷接胎工藝一直沿襲在解放後直至60年代停燒。

北京故宮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

文物考古專家來我縣考察宋代汝城窯址

由於瓷土質量較好、窯溫高,汝城窯燒出的器物胎質細膩、胎體堅硬、白中帶灰、經久耐用、不易損壞,舊時民間就有民謠傳頌「汝城罐子,汝城缸,經得敲來,經得撞」。窯溫高,胎體硬,構成了汝城窯的一大特點,汝城窯所燒的器物是一種介於陶和瓷之間的瓷器。

汝城窯陶瓷典型器物

汝城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對汝城窯址及文化傳承高度重視,經常調研指導相關工作。

縣人大調研汝城哥窯陶瓷

溫馨提示

湖南汝城縣屬於郴州市轄區縣,自東晉置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就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城卻曾燒造過仿「哥窯瓷」

有人幾年來收藏了汝城仿哥釉瓷的系列藏品幾十件,器型古樸,釉水肥潤,圈足露胎灰白,雞心底,胎質略顯粗松,其釉面開片形成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這種無規則的蜘蛛網線,錯落有致,形成了一種妙趣天成的獨特美感,深紋片顯黑色,淺紋片呈黃色,俗稱「金絲鐵線」紋,因為瓷泥含鐵低故而達不到「紫口鐵足」,也沒有塗色裝飾,這也是與景德鎮仿哥釉的區別。

近年來,汝城哥釉瓷被投機古玩商們看好,他們大量收購運往天津、北京、瀋陽等地古玩市場,作為龍泉哥窯及景德鎮哥窯瓷銷售,不明真相的藏友如獲至寶,這實在是個大誤會。

池福民收藏 汝城仿「哥窯瓷」精品

從瓷土粉粹、制泥、拉胚、分段成型、拼接、燒制,到陶瓷捏制、泥 條盤築、手制、輪制等加工方法,再到模印文字、印花、刻花等裝飾手法,汝城縣暖水鎮巷頭村的傳承人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還有小作坊製作工廠,小編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親身去體驗一番呢!歡迎留言評論與我們聯繫。

GIF

歡迎投稿、爆料;公益、商業合作。

趕緊入駐吧!!功能還在不斷增加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豆傳媒 的精彩文章:

印象汝城 溪頭宋氏宗祠
這個地方全球都在仰望,汝城終於有人帶著一幫孩子要去了!

TAG:豆豆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