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日劇的本土改編,《上海女子圖鑑》為什麼比北京版的好評多?
擺脫對男性的依附,破繭成蝶
剝離北京的街景物件和首都的十年生活變遷《北京女子圖鑑》仍然是一個俗套的故事:一個外形靚麗才華過人的女性,如何閃轉騰挪於男人之間,投擲感情,追獵目標,最終收穫喜憂參半的成長。
女主角陳可固然優秀,可她的進階過程,依然擺脫不了男人,有些男人帶她逡巡酒桌,有些男人帶她游弋商海,有些男人送她青雲直上,有些男人為她赴湯蹈火。陳可和他們之間,並不是平等個體與個體的交往,多少摻雜著利益交換。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從這個角度說,《北京女子圖鑑》本質上是以陳可為線索的《北京「男子」圖鑑》,乍看聚焦的是女子,語境仍然是男性化的。它展示的眾生相里,女性想要獲取自己的東西,仍然要吸附在與男性的拉扯之中。
但截至目前的《上海女子圖鑑》,似乎有所不同。女主角羅海燕的破繭成蝶,更多是和自己的鬥爭。
當她進入一家4A廣告公司,從實習生起步,上司派了PPT的活給她,最終的展示卻由同事代勞。以她的英語水平,無法和外國客戶溝通。即便內心有千萬個不滿,羅海燕最終也只好咬牙花了幾千塊錢報英語班。同事聚餐,人均45元,當晚她就抱了兩箱速食麵回家。因為每頓飯的預算只有10元,超支的部分,只能靠節流來填補。現實主義的呈現讓很多打拚在大城市的觀眾頓時有了代入感。
《上海女子圖鑑》中的女主角羅海燕
羅海燕也有機會靠男人來走捷徑。曾經的大學室友帶她去陪酒,她穿著高跟鞋一瘸一拐地走,不停拉扯裙子的下擺,最終還是落荒而逃。大學時期的男朋友想說服她一起回老家,票買好了,說了「夢想和現實,總有一個是要放棄的呀」這樣的話,她也不是不動心。但看到窗外時髦的女生,又決定拋下安逸平淡的幸福,「留在上海在試試」。
哪怕公司同期生Kate告訴她「我們上海囡囡的夢想,就是三十歲前,穿著Vera Wang,在法式飯店裡舉行一個草坪婚禮,然後悠閑過日子,享受生活咯」,哪怕男朋友真誠地把「我養你」掛在嘴邊,在羅海燕心裡,真正的信條從來是上司Scarlet對她說的:「人生每一步重要的選擇,都不能被別人拖後腿,哪怕是你的戀人。」
至此,羅海燕以獨立女性的身份,站在了鏡頭的正中間。這是我在國產電視劇里鮮少看到的景象。
《上海女子圖鑑》主角羅海燕
鏡頭對準獨立女性,一反傳統
終於有一部影視劇,願意依託一座城市為母體,壓縮十餘年的時間,盡情展示這樣一個女性的歡喜悲憂:她也想愛,想嫁,想要幸福和人生意義。但這些東西的來源,不是家庭,不是婚姻,不是男人,也不是孩子,只能是自己。唯有如此,她才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應對人生不期而至的煎熬和磨難。
過往的電視劇,常常從這種訴求的反面來切入。因為有「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爭論,所以圍繞「嫁得好」衍生故事:撈女,小三,平凡初戀輸給了多金大叔,蝸居奮鬥比不上雞犬升天。這些故事的續集,在婚姻里延展,七年之癢,婆媳矛盾,沒有「晝顏」,也會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但在女性獨立自主觀念紛紛揚揚的今天,再沉溺於這些故舊的話題和傳統的觀念,只會引發一邊倒的批判。
在這個節點上,用電視劇的形式,真正嘗試去理解一個獨立女性,並以此勾連男女之間天然存在的生理差異和外界壓力,的確是頗有意思的嘗試。
《上海女子圖鑑》中羅海燕與家明
不敢說《上海女子圖鑑》在後半部分會不會走回老路,不敢說它的質地能否當得起電視劇行業的一個里程碑,但至少,在男性依然主導的現實和女性日益主導的輿論互相拉扯的時刻,有一部作品把女性作為獨立的對象,探究她如何在財務報表和淘寶賬單、落地窗和嬰兒床之間做出真實而艱難的抉擇難能可貴。
文藝青年還哼鮑勃迪倫,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有資格被叫做男人?)。《上海女子圖鑑》的野心則是回答另一個問題:一個女人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成為一個女人。
如果大城市裡的燈紅酒綠和車水馬龍掩藏著雷同的心事,終於有人願意把鏡頭對準獨立女性,展示毫不留情的時間如何爬滿她的皮膚,百味雜陳的生活怎樣侵蝕她的肌理,這或許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作者:傅踢踢(劇評人)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賈靜雯:親手拔父親呼吸管是一生遺憾
※他曾被稱為「李連杰接班人」,最紅時放棄演戲,差點做了體育老師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