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設正確的教育 我們必須把生活 當做一個整體來了解它的意義
廣義的學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各級各類學校中學生的學習以及其他各行各業在職培訓中的學習。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是中小學學生的學習。具體地說,教育心理學在學的研究方面擔負如下任務:
第一,揭示學習結果的性質。教育家常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但從學習心理學的視角看,人的發展並不完全是教育的結果,因為發展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一個因素是人的生長和成熟;另一個因素是學習。所以嚴格地說,教育的目標是預期的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籠統的所謂「發展」。
一般地說,學習的結果是人性的變化。人性的變化,從其涉及的範圍或領域而言,有認識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性格方面的;從程度而言,有暫時的和相對穩定的,有能保留終身的;從方向而言,有積極向上的和向善的,有消極不良的和向惡的;從心理測量角度看,有內潛的,不可直接觀察和測量的,有外顯的,可以直接觀察和測量的。教育心理學應從上述不同方面,研究學習結果的性質,為教育目標的確定提供心理學依據。例如,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背範文。假定兩名學生都按教師要求背出了範文,從外顯的行為看,這兩名學生的學習結果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兩名學生中一名不僅能背誦課文,而且能深刻理解課文,另一名學生只能機械背誦,而不能理解,那麼這兩種學習結果的性質顯然是不同的。前者能持久保持,後者極易遺忘。而且上述學習結果的差異很可能導致不同後果。前者因學習效果良好而導致樂學,後者因學習效果不佳而導致厭學。
第二,對學習結果進行科學分類。對於複雜的現象,人們最初只能籠統地研究。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總是要分門別類地研究。醫學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初人們對疾病了解很少,醫學對疾病只作一些籠統的描述。隨著醫學發展,分門別類的研究越來越細化和深入。分門別類研究的結果使醫生能對不同的疾病開出不同的處方。
學習也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現象,哲學心理學和早期的科學心理學對學習的研究是籠統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才開始意識到學習結果有不同的類型。心理學對學習結果作分類研究就像醫學對疾病作分類研究,找到不同類型學習結果的特殊學習規律,以便為不同類型的教育目標的達成提供具體的教學措施。
第三,闡明學習的過程。任何結果必須有其相應的過程,教育心理學既要闡明學習的一般過程,也要闡明不同類型學習結果的特殊學習過程。前面已經提到,孔子曾提出學習過程包括「立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時習——篤行」七個階段。這是學習過程的一般描述,不能解釋如小學三年級學生如何學習「分數」這個數概念的特殊學習過程。因此,教育心理學應在學習結果分類的基礎上著重揭示不同類型學習結果得以出現的特殊過程,為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第四,闡明有效學習的條件。學習過程的發生依賴適當的學習條件。學習條件,有學習者自身的,也有學習者自身之外的,前者被稱為內部條件,後者被稱為外部條件。教育心理學的任務是要揭示一定的內外條件怎樣影響學習發生的過程和結果。
因為教學只是為學生的學習創造適當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一旦教育心理學分門別類地闡明不同類型的學習過程發生的內外條件,那麼教學方法的選擇便有了科學依據。
本文由專心投入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 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憤怒 如何讓孩子理解愛?
TAG:專心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