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為何過不了大渡河?當真是無路可走嗎?
刀叔導讀:石達開部本有一絲逃生機會,奈何天不助人。
大渡河下游,兩岸高山,一河怒水,驚濤澎湃,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率領數萬大軍進駐河邊的紫打地,因山洪暴發,搶渡不成,糧盡援絕,最後全軍覆沒。
百餘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議論太平天國的功過是非,議論石達開功過是非的文章頗為不少。但是非常遺憾,比較之下,探討歷史真相的文章寥寥。如果在不明真相之前,即大加評論,甚或作出結論,一經與真相對照,就成了無的放矢,說了等於不說,豈不浪費時間精力!對於石達開的「蓋棺論定」, 最關鍵的史實是他最後在大渡河邊覆軍時的真相。
了解這一段真相,才能談及石達開的功過是非。
後世很不解的是,驍勇善戰的石達開,從南京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大渡河。為啥最後在大渡河全軍覆沒,自己身死,被活活凌遲。這其中到底有何內幕?很多人說是因為石達開沒有搞定當地的地頭蛇——彝族土司,使得其給清軍通風報信。最後被清軍包圍,才被徹底的打敗,以至於全軍覆沒。
1857年6月2日(咸豐七年五月十一日),石達開離開天京,前往安慶,一路張貼布告,表明「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的原因,從此離京遠征,一去不返。在他出走後短短的時期,很多太平軍將士們紛紛離開洪秀全,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快聚集起了幾十萬人,成為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
此後6年中,石達開轉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11個省,除了寶慶、桂林兩府外,一路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之後的行軍路線是這樣的:
率軍駐紮在江西一帶,與曾國藩相持一段時間,然後進入浙江,福建,再轉入江西,接著進入湖南境內。湖南的巡撫駱秉章調動一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與石達開部在洞庭和衡山一帶作戰,精疲力竭之餘,勉強將石達開逐出湖南,「僅驅出境」。到底是被駱秉章驅逐出去的,還是石達開主動撤走的,這個已經很難定論了。
石達開帥師進入廣西,繞著湖南邊境走動,漸漸推入貴州和雲南交界地帶,尋找進入四川的線路。石達開善於打游擊戰,每次行軍都不走中心地段,而是避開清軍兵力集中的地方,朝偏僻的地方走,「厥性慣走邊地,避實蹈瑕」,每次被官兵圍堵,就躲入山林,再伺機突圍,「使官軍震眩失錯,莫之能防」。
石達開效法諸葛亮,想從四川進入陝西,引誘官軍北上,而必經路線是大渡河,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此時,已是1862年的5月,正值暴雨時節。這時的大渡河對面還沒有清兵,如果此時渡河,還有成功的可能。然而,就在準備渡河的當晚,石達開的一位妾侍為他生下了一子。
石達開認為這是天降福子啊,在自己絕境的時候,卻送來一個兒子。而且還是自己最喜歡的也是最漂亮的小妾,這生完孩子很是虛弱啊,此時繼續渡河很可能就要死了。因此,其認為這是大吉之兆,下令暫停渡河,為兒子慶生3天。原先度過去的1萬多人,石達開怕他們受到清軍的埋伏,於是讓他們又渡了回來。
為此,石達開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間,這算是石達開過不了大渡河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晚大雨傾盆,第二天早上,河水暴漲,難以行船。這時河對面已經有清政府的土司佯裝前來阻止石達開渡河,讓石達開不敢貿然前進,這是石達開過不了大渡河最根本的原因。
兩天後,清軍駱秉章的部隊已經來到河對岸開始布防,將太平軍層層包圍,石達開無奈,只得選擇冒死突圍。最終石達開為保殘部性命,選擇投降,清軍卻背信棄義,殺死了投降的三千多太平軍。石達開也被捕入獄,後來被凌遲處死。
有人問為何石達開不選擇別的路線?其實,當時的大渡河附近河流也都被洪水阻撓,而且清兵已經將他們重重圍困。大渡河是唯一可以有機會逃生的路線,只可惜天不助人,河神發難,切斷了太平軍唯一的希望,也註定了石達開過不了大渡河。
TAG:刀墓手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