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路事件中張學良的東北軍為何敢於同蘇軍一戰?
近代由於中國積貧積弱,列強展開對中國資源的爭奪,其中鐵路資源成為各種權利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經濟資源,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中國收回中東鐵路而發生的故事。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省鐵路的簡稱,該鐵路由俄國投資承建,於1897年開工,1903年開始運營,線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
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地盤,1904年兩國爆發了日俄戰爭,結果俄國戰敗,兩國簽訂《朴茨茅斯條約》。這次戰爭改變了中東鐵路的命運,俄國被迫將中東鐵路長春至旅順口的支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轉讓給日本,由日本「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管理和運營,並改稱「南滿鐵路」。北線滿洲里至綏芬河及至長春一線仍歸俄國所有,由俄國負責運營。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起蘇維埃政權,西方列強出於對新生紅色政權的恐懼,開始干涉俄國革命。與此同時,美、日等國開始干涉俄國遠東地區。根據美國提議,美國、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就俄西伯利亞鐵路和中東鐵路共管進行談判,其後英國、法國、義大利、中國和俄國高爾察克政府加入協定。之後,隨著各國干涉俄國革命的失敗,共管已失去意義,於是盟國鐵路委員會將中東鐵路的共管權移交中國,條件是中東鐵路貿易對各國開放。
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後,曾於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布對華宣言,聲稱廢除俄國同中國簽定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並提出由中蘇共管中東鐵路的意向。但是當時的中國北洋政府未承認蘇維埃政府,所以兩國並未就中東鐵路事項進行談判,中東鐵路實際上還控制在白俄手中。
1924年中蘇兩國經過多次談判,建立外交關係,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對兩國共管中東鐵路的職權劃分,中國贖回權等做了相應的規定,鑒於中東鐵路處於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控制範圍內,於是蘇俄同東北地方政府簽訂《奉俄協定》,隨即蘇俄撤換了中東鐵路俄方負責人,使中東鐵路恢復運營。
1929年7月,國民政府委員、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張學良以武力強行收回當時為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引發兩國斷交,兩國增兵邊境地區,直接導致東北軍同蘇軍長達5個月的軍事衝突。東北軍參戰兵力達到10萬人,蘇軍參戰兵力達到8萬人,最終東北軍戰敗,造成傷亡2000人,被俘7000人,蘇軍傷亡800餘人。而中國的黑瞎子島正是此時被蘇聯佔領的。
戰後,東北軍同蘇聯簽訂《伯力協定》,兩國立即停戰,中東鐵路恢復中蘇合辦,蘇軍儘速退出滿洲里,雙方釋放所俘軍民,重設領事館。蘇方推薦魯德義、簡尼索夫為中東鐵路正、副局長,前中方副局長郭宗熙復職,代理正局長范其光仍任理事,由此中東鐵路事件得以解決。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東北軍作為一支地方武裝,為何敢於同蘇聯這樣一個大國開戰呢?銘蘇先生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蘇聯並未完全履行《奉俄協定》條約內容。
中東鐵路恢復中蘇共管運營以後,對於應歸還中方的非鐵路業務,如電報、電話、礦山、圖書館、天文台等並未交付中方;鐵路管理局也由蘇聯單方面控制,在2700多名職員中,中方人員只佔400人,且多為翻譯及低級職員,並未按照協議中規定的雙方各佔一半聘用人員;鐵路局機關行文,除了理事會公文及路局會議決議系中俄文並行外,其餘均為俄文,一切財政結算也以盧布為準;對歷年鐵路收入盈餘如何處置,中蘇雙方意見分歧較大。東北地方當局對以上情況早已不滿。
東北軍兵工廠
第二、東北軍是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軍閥。
東北軍邊防軍有步兵旅29個,騎兵旅8個,炮兵旅3個;另有獨立的空軍、海軍與屯墾軍,總共約28萬人。此外,省防軍、民團等非正規武裝18萬人,東北軍總數約為46萬人。東北軍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編製齊備的軍隊。東北軍瀋陽兵工廠,堪稱當時中國最先進和規模最大的兵工企業。東北年產大炮150門,炮彈20餘萬發,步槍6萬餘支,槍彈18000餘萬發,機關槍1000挺以上。下屬的迫擊炮廠,每月可製造迫擊炮80門,炮彈4萬發。所以,東北軍以如此的實力,對付當時張學良認為的虛弱的蘇聯還是有一定勝算把握的。
東北軍裝備的火炮
第三、對蘇聯真實實力的不了解。
東北軍一些官員和將領向張學良提供了一些錯誤信息,誤導了張學良。比如蘇聯連年收成不好,鬧饑荒,軍民吃飯都是大問題,蘇聯內部空虛,只要開戰蘇聯必敗。還有一些官員為了從中東鐵路或對蘇開戰中謀取個人利益也極力主張對蘇開戰,如呂榮寰、張國忱、張景惠等人。這些人的勸說和誤導,使張學良以為很容易戰勝蘇聯,收回中東鐵路。
蔣張會晤
第四、西方及南京政府支持對蘇開戰。
東北軍改旗易幟以後,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蔣介石誇大蘇聯在東北的勢力,使張學良認為蘇聯在東北勢力對其統治構成威脅,支持張學良收回中東鐵路。而實際上,蔣介石認為東北是一個獨立王國,如果奉俄開戰,會使自己獲得漁翁之利。而這時不希望蘇聯強大的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支持中國跟蘇聯開戰。南京政府及外國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張學良同蘇聯開戰。
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的戰敗,也讓日本看清了東北軍的實力,雖有眾多的軍隊,先進的武器,但是由於軍人紀律渙散,戰鬥力低下,因此在中東路事件兩年後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掀開了侵略中國的序幕。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