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類招生盛行,志願填報新增哪些風險?
大類招生盛行,志願填報新增哪些風險?
教育面對面RBC
晨霧 / 轉帖
2017年,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眾多高校同時推出大類招生改革,一時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18年,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採用大類招生方式或增加大類招生類別。
所謂按大類招生,簡單地說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高校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願時,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願。
如在某校招生專業中,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統一以「植物生產類」招生,考生若想選擇其中某一個專業,填報志願時只需填上「植物生產類」即可。
考生通過大類招生被錄取之後,在本科階段前兩年(有的是一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要求、自身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重新選擇具體專業。
「考生按照大類進行志願填報,進入大學後,在低年級進行通識課程培養。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個人興趣和特長,在高年級進行專業雙向選擇和分流,實行專業教育培養。可以說,這種改革嘗試是高校招生、選拔、培養機制的創新之舉,也是落實高校辦學主動權的直接體現。」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桂慶平教授如是說。
優勢:
誠然,大類招生有諸多優勢:
1、符合國際化教育的發展趨勢
大類招生不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首創。美國常春藤高校如哈佛、耶魯等世界一流大學都採用大類招生、通識教育的人才招生培養策略。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常春藤高校發展的質量保障。日本東京大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大類招生的探索,將文科和理科分別劃分為文科一類、二類、三類和理科一類、二類、三類,形成文理科六大類進行招生和培養。如此看來,大類招生已成為國際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趨勢。
2、減少志願填報的盲目性,降低了轉專業的門檻
實施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打破了學科界限,減少了考生填報志願的盲目性。通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志趣和擅長領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次選擇時更為清晰明了。
3、有利於交叉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大類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選擇範圍,由原來的單個專業點,擴大到整合的專業群。學生在前一兩年接受通識教育,從單一學科視野擴展為多學科、多領域視野,同時二次分流政策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交叉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風險:
然而,大類招生在志願填報方面也潛藏著風險。
從各高校公布的大類招生方案來看,對「大類」的理解和把握不盡相同。不同的高校在按類招生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教學資源、學科建設、專業布局、院系建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畢業派遣等問題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彼此之間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內,不同類別的培養模式、分流時間等也會有所區別。
不同高校大類名稱相同,包含專業可能不同。比較一些高校,在招生計劃中採用相同的大類名稱招生,其中包含的專業、具體的專業分流方式會存在較大差異。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經濟學類,包含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三個專業;南京大學的經濟學類,則包含的是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學、金融工程和財政學六個專業;武漢大學的經濟學類,包含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金融學和保險學四個專業。
同一高校,2018年大類招生類別可能調整。2017年清華大學將數理類、化生類、人文與社會類等16個專業大類納入本科招生中。今年,部分大類包括的專業方向有調整。比如醫學院的醫學實驗班不再放在化生類招生,而是進入臨床醫學類招生;工程物理系的能源實驗班和核工程與核技術,不再放在能源類招生,而是整體進入數理類招生;人文與社會類的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方向細化為國際新聞傳播和融媒體傳播等。
大類招生盛行,不懂大類招生的「玄機和貓膩」怎麼行?
別擔心,最懂高校招生的「招辦主任」來幫您咯。
《教育面對面》聯合精華學校共同舉辦的「理想大學」大型招辦直播第二場來咯,5月26日(周六)上午9:00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兩所高校招辦負責人將做客直播間,與各位家長「面對面」!
實時在線答疑解惑、全新招生政策解析:
1. 按學科大類招生的變化
2. 2018年北京高考錄取分數線分析
3. 2018年在京招生政策變化
4. 2018年在京招生計劃、專業及投放批次調整
5. 在京錄取原則、提檔比例、專業級差、特殊要求等公告
講座嘉賓: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招辦主任崔穎
北京化工大學 招辦副主任李慶
精華學校校長、高考心理輔導專家 廖中揚
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尚友碩
主講時間:
5月26日(星期六)09:00—11:20
主講對象:
2018屆高考生及家長
信息來源:2018-05-24 教育面對面RB 微信公號
ID:RBC_JYM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