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CR重磅指南│于波教授參與編寫的首部腔內影像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PCR重磅指南│于波教授參與編寫的首部腔內影像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指南發布現場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來自16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腔內影像共識的撰寫,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于波教授和賈海波教授作為唯一的2位中國專家參與其中;同時,本次共識由歐洲心血管介入學會(EAPCI)與中華心醫學會血管病分會(CSC)聯合發布, CSC作為唯一學會出現在作者署名里。

于波教授和賈海波教授介紹,與既往發表的IVUS和OCT專家共識最大的不同是,該共識有非常強的臨床指導意義,更注重臨床實踐操作性和指導性

共識共包括兩個部分,本次發表的是第一部分(PartI:冠脈介入的指導和優化)。共識評估了目前現有的血管內影像的臨床應用指征的證據,並基於現階段最佳實踐,為冠脈介入醫生提供了關於IVUS和OCT臨床應用指征、各自的優勢和潛在局限性的指南。

共識重點回答了以下5個方面問題

1.冠狀動脈內影像是否改善了PCI後的臨床結局?

2.哪一類患者和病變應該在PCI期間進行冠狀動脈內影像學檢查?

3.哪種標準應該被用於IVUS、OCT引導的支架植入術和優化?

4.支架失敗原因的如何評估?

5.腔內影像學的潛在局限性有哪些?

PCR大會現場:賈海波教授(左1)與共識第一作者Lorenz R?ber(左2)、共識主席義大利Giulio Guagliumi教授(左3)、特約審稿人日本Takashi Akasaka教授(左4)

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是可視地評估冠狀動脈解剖結構和指導PCI的傳統的標準顯像方式。然而,造影獲得的二維管腔影像並不能反映血管壁情況,因此,也無法評估血管尺寸、斑塊特點和支架植入效果。藉助血管內超聲(IVUS)和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可以獲得冠狀動脈內影像,為臨床中優化支架植入和減少支架相關問題,提供了更多寶貴的信息。

術前對管腔尺寸和病變特點進行評估,有助於選擇正確的支架型號和指導支架植入策略。術後的腔內影像使術者能夠在支架水平評估支架植入效果,指導實施優化措施。觀察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RCTs)和Meta分析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IVUS的血管內影像不僅可以提高手術即刻效果,而且可以改善臨床結局。

儘管如此,腔內影像學在常規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非常有限,而且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應用情況也不同。在過去的10年中,IVUS和OCT在技術性能(更高的圖像解析度)和手術指導方面(更快的回撤速度,自動化的管腔和斑塊負荷測量,與冠脈造影融合)不斷改進,成為指導常規PCI以及特殊病變/患者PCI的重要工具。

(共識全文中文版將於近日在CSC官方期刊發表,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