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香爐:一爐初熱,方不負時光

香爐:一爐初熱,方不負時光



鐵鑄小香爐,壁環平口鋪。


麝焚葵葉大,獸嚙竹根趺。


凈幾群書外,閑堂一物無。


中間任灰燼,終與蕙蘭俱。



《香爐》梅堯臣



風晨月夕,把重簾低下,焚一爐水沉,看它細煙輕聚,參它香遠韻清。古有「開門七件事」,到宋代都說「開門八件事」,這第八件事指的就是熏香了。




香爐作為香道必備的器具,除了用來敬佛、祭祖外,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吟詩作畫,煮酒撫琴時點上一柱清香,就可清心靜氣,悠然自得。







青蓮居士的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既描繪出了廬山香爐峰上,初日映照,紫氣氤氳之景,同時也透露出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




我國的香爐文化,上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鼎」,鼎是所有傳統器物中最凝重的一種。越過早期農耕時代的繁華景象,鼎在華夏國家主義體系里的地位變得日益華貴,遠遠超出了尋常炊器的命運。






明?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里描述的書齋陳設:「或置鼎爐 一,用燒印篆清香。」



隨著文人的參與,鼎逐漸被香爐文化所取代,遂而

成就了今天「紅袖添香」的美妙情境。









在古代,最早的銅爐有烹煮肉食,燒炭取暖等用途,隨著佛教與道教的興盛,香爐的功能開始得到延伸。及至唐朝,運用香爐熏香禮佛、求神祈福成為了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據唐代文學家、書法

歐陽詢等人編纂的

《藝文類聚

?

東工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漆畫手巾熏籠二,大被熏籠三,衣熏籠三。」







戰國和兩漢時期的香爐,以青銅器為主,皇家、貴族使用居多。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瓷器時代,尤其是南方窯口的興起,使得香爐逐漸從王宮貴族的家中,流向了有錢的鄉紳家中。




隋唐是金銀器時代,材料的名貴使得金銀製成的香爐,主要流行於皇家貴族之中,部分則被贈予僧人使用。




宋代,瓷質香爐以質量高、數量大,在香爐史上獲有一席之地。



元明兩代,香爐得以普及,從此進入尋常巷陌人家。







通常說來,平民百姓家中的香爐,多以青銅與木材為原料,小巧樸實,顏色也多呈暗灰色。




宮廷中的香爐,則刻以龍、鶴、貔貅等紋路,配上黃金、玉瓷等材料,大方厚重,以表現皇權的莊重威嚴。







及至今天,隨著養生熏香文化的興起,香爐被高度關注,

火熱

收藏。在收藏界,宋代以後的作品最為熱門。




靈性的香爐賦予了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一爐初熱,方不負時光~~


(本文來自:藏物美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文革時期紫砂盆鑒賞
養菖蒲,須盆、石得當,水、時合意。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