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疏肝調暢情緒,也是治療脾胃病的方法

疏肝調暢情緒,也是治療脾胃病的方法

在養生方面,很多人經常在尋找什麼靈丹妙藥或者養生技巧,整天注意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很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情志致病。

當人的情志不暢,經常處於焦慮憂愁、惱怒、憂思、壓力過大、精神緊繃的狀態,會使得大腦的皮層處在過度的興奮或者抑制的狀態,日久就會導致體內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而誘發胃腸疾病。

中醫有很多概念,講的就是這些方面,比如憂思傷脾、肝脾不調、肝氣犯胃,其實套用現代醫學的講法就是就是情緒精神因素對胃腸的影響。

從中醫的理論來講,肝主疏泄,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異常,從而導致脾胃胃腸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癥狀包括胃痛、噁心反胃、胃部痞滿、反酸、消化不良、大便不暢。很多胃腸相關的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潰瘍,疾病的誘因方面,情緒的刺激影響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這些疾病的養生調養方面,除了要注意飲食,一定要重視精神方面的調攝,一旦出現上述的疾病,要注意保持積極樂觀向上,開朗的心態,中醫治療方法裡面有疏肝和胃、疏肝理氣、調和肝脾等方法,目的都有促進肝氣的疏泄,改善人的情緒,最終促進脾胃疾病的恢復的意思。

常用的方葯,比如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痛瀉要方這些方葯都是疏肝健脾胃,理氣和胃為主,都有比較好的臨床實踐效果。

關注我,獲取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脾胃 的精彩文章:

脾胃虛弱不能吃什麼?這些食物再好吃也不要吃,告訴家裡人知道!
陳滌平教授從脾胃論治喘證理論溯源及驗案探析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