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蜀漢大將魏延為何輕易被殺?因遭蜀漢三大勢力的聯合絞殺

三國蜀漢大將魏延為何輕易被殺?因遭蜀漢三大勢力的聯合絞殺

公元234年,對於偏安西南的蜀漢政權來說,無疑是天塌地陷的一年。

作為蜀漢政權的「擎天柱」,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而在諸葛亮死後不久,當時的蜀漢第一大將——魏延,也因為內部的爭權奪利被殺。在短短一年時間,蜀漢政權先後失去兩位肱骨之臣之後,使得原本就實力單薄的蜀漢更加力單勢薄。在這一系列的蜀漢「災難」之中,如果說諸葛亮的去世是人力不可挽回的,那麼魏延被殺似乎就有太多的疑問。

關於魏延被殺,大多數人的記憶和印象來自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該書中,魏延被描述為「腦後有反骨」的人,而且諸葛亮料定魏延會在其死後進行謀反,所以預先在其身邊安插了馬岱這員大將,將其誅殺。不過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雖然記載了魏延的異常舉動。比如派兵阻擋其他回歸的蜀漢軍隊;比如在眾叛親離之後,又帶領自己的兒子和少數親信向漢中方向奔逃。但是,卻並不認為他是叛逃。如果魏延並非叛逃,那麼為什麼還要殺魏延呢?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功高震主。作為最早投奔劉備的大將,魏延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勞苦功高。可以說,在蜀漢政權的建立過程中除了關羽、張飛等少數幾人外,功勞再無人能與魏延相比。而在蜀漢政權建立後,平定南部少數民族叛亂,採用攻勢戰略鞏固蜀漢政權的過程中,僅有諸葛亮的功績能讓魏延低頭。甚至連公元230年(蜀漢建興八年),魏延帶領偏師北伐的作戰,也被《三國演義》記錄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一次。所以,當諸葛亮死後,整個蜀漢政權對於魏延充滿了猜忌和忌憚。因為對其的忠臣沒有信心,害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只好殺之而後快。

其次,軍事才能在蜀漢政權中絕對具有前列。在蜀漢政權巔峰時期,所佔之地包括益州、漢中、荊州一部,所謂的「五虎上將」都還在世。但是,劉備在選取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時,東部荊州選擇的關羽,北部漢中則選中了魏延,逐漸魏延深受劉備賞識。甚至於,對於黃忠、馬超等人耿耿於懷的關羽,對於魏延似乎並未太多芥蒂,只能說是英雄惺惺相惜。所以,諸葛亮死後,很多人看好由魏延接掌蜀漢軍權。但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於那些與魏延差不多同時代跟隨劉備的人而言,魏延的高升就意味著他們地位的下降。所以,必然聯合起來,進行打擊。在對魏延的打擊過程中,同樣屬於荊襄集團的楊儀發揮了主要作用,而費禕等人則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再次,就是降將集團和益州集團的支持。三國亂世,軍事鬥爭和軍權成為一個政權的命門之所在。對於,蜀漢政權而言,由於早期居無定所,其建立過程中其內部逐漸形成了荊襄集團、益州集團和降將集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國家的行政中樞位置,荊襄集團由於人才輩出,還能繼續把控大權。但是在軍權方面,隨著老將逐漸逝去,僅剩下魏延獨撐大局,其他不過是廖化之流。而蜀漢內部依仗的軍事人則是來自北魏的姜維、王平、馬岱等人,以及原來從屬於益州劉璋的張翼、張嶷、馬忠等人。所以,如果魏延繼續延續荊襄集團對於軍權的控制,那麼這些人將永無出頭之日。於是乎,與來自荊襄的文官集團聯合在一起,完成了對魏延的絞殺。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魏延本人也有剛愎自用,難以為伍的性格弱點。而這個弱點,又讓他無法獲得來自劉禪等統治者的信任,更讓他與荊襄文官集團和其他的武將集團離心離德,所以這些人必須除掉魏延,才能達到各自的目的。

或許,魏延不死,而是堅守漢中,或許能夠延續一下蜀漢政權存在的時間,但是根本無法逆轉北方統一的勢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參謀 的精彩文章:

有錢任性的中東石油土豪國:花費上千億美元進行軍備競賽
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還能支撐多久?俄羅斯專家這句話讓人不敢相信

TAG:老參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