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炸碉堡以前,他只是個19歲的少年

炸碉堡以前,他只是個19歲的少年

70年前的今天,一個少年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9歲。

1929年,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村,29歲的村民董全忠這年特別忙碌,家裡三個女兒嗷嗷待哺,妻子又懷了孕,全家的生計都落在他一個人頭上。

秋收的季節,妻子誕下一個男孩,好不容易生下男孩延續香火,夫妻倆很高興,覺得這個孩子應該會為家裡帶來瑞氣,於是給他取名「存瑞」。因為排行老四,平日里大家又親昵地叫他「四虎子」。

家裡窮,董家四個孩子都上不起學。董存瑞就像所有農村的孩子一樣,小小年紀就要開始勞動,6歲放羊,7歲跟大人一起下地干莊稼活。春天,他冒著風沙往地里背糞;夏天,他頂著烈日跟姐姐下地間苗、薅草;秋收的時候,他跟著母親拾谷穗、撿柴火;入冬後,他常常扛著小扁擔,跟著父親上山去砍柴、割荊條,回來編筐編簍。

如果沒有戰爭,董存瑞可能會跟自己的父親一樣,長大後繼續種莊稼,然後賣了糧換錢,交租,娶媳婦,生娃娃,娃長大了繼續跟著自己種莊稼,在南山堡過完貧窮又平靜的一生。

可惜在戰爭中,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偏僻窮困的南山堡也不能。1937年七七事件爆發。1940年,平北地區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南山堡村被劃歸在其中。

修繕後的董存瑞故居

11歲的董存瑞第一次在村裡看到老人們口中的八路軍,他們越來越頻繁地來到南山堡,宣傳抗日道理,動員抗日隊伍,也慶祝戰鬥勝利。慶祝戰鬥勝利,是南山堡最熱鬧的時候,戰士們扭起秧歌,小孩就躲在大人身後好奇地打量,董存瑞膽子大,他總是站在隊後跟著戰士們一起扭。

村子裡不少男人被動員入了伍,聽說一旦成為戰士,組織不但管吃住,每月還能收到1到2元的補貼。當時有一位區委書記王平,每次來南山堡,大多住在董存瑞家。因為王平,董存瑞聽說了不少熱血、慘烈的抗戰故事。局勢越發緊張後,王平還在村裡組織了兒童團,讓村裡未成年的孩子們從小培養起抗戰熱情。

董存瑞被推選為兒童團團長,他是南山堡出了名的機靈鬼,身體好又靈活,曾經跟人家打賭爬樹跳水塘,他二話不說一個猛子紮下去,從此奠定了南山堡「孩子王」的稱號。

兒童團平時的工作不少:站崗放哨、查路條、送雞毛信、看籠頭——將籠頭掛在竿上,立在山頭,看到敵人出來掃蕩就放倒,用這種辦法傳遞信息。據說南山堡的兒童團在董存瑞的帶領下,還立過一件「大功」:在一個下著大雨打著閃電的深夜,他們用砸石頭的辦法成功阻止了敵人偷襲南山堡,順利把村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這件事是董存瑞從小智勇雙全的佐證,也成為他後來參加民兵、八路軍的鋪墊。

這一年,董存瑞15歲,家裡又新添了一個弟弟,父母按當地的風俗給董存瑞包辦了一門婚事,儘管他還沒到婚娶年齡。妻子是鄰村的,叫做盧長嶺,比董存瑞大三歲。

結婚不到一年,董存瑞背著家裡人去參軍,他聽說區委書記王平落入敵人陷阱犧牲的消息,越發堅定了抗戰的決心。

臨走前,母親給他裝了幾個窩窩頭,他擔心父親知道後阻攔自己參軍,連面都沒見到就急匆匆地走了。剛過門的妻子什麼也沒說,丈夫留給她的,就只有一本民國時候的「良民證」,上面有一張董存瑞一寸的童年照片。

1945年7月,董存瑞正式參加八路軍,榮幸地成為了一名人民軍隊的戰士。一個月之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戰爭還沒有結束。不比兒童團和民兵隊伍,部隊生活極其艱苦,急行軍是經常的事情。有時一天要打幾次仗,經常是跑了幾十里地,剛剛把飯做好,敵人打過來了,就打完仗,再轉移到新的地方。就這樣,打打跑跑,跑跑打打,一天也吃不上一口熱乎飯。

對於沒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董存瑞來說,在槍林彈雨中,每一場對戰既是個人技能的訓練,也是生死的考量。他越來越專業,隊友犧牲後,他可以冷靜、漂亮地完成狙擊任務;他反應也靈敏,曾經在實戰演習中,把身旁一顆冒白煙的手榴彈甩出去,避免了一次傷亡事故。他開始獲得大大小小的勳章和獎勵,從普通的戰士升任為副班長,又升到班長。直到那場慘烈的爆炸發生。

董存瑞沒讀過書,到部隊後也識字不多,記事的辦法就是畫畫,在戰友們的回憶中,董存瑞的挎包里總是裝著紙和鉛筆,一有空就會掏出紙筆畫小漫畫,或表揚、或批評、或幫助記憶。只有在他的漫畫里才讓人驚覺,這位浴血的戰士,其實不過是位十七八歲的少年。

據說董存瑞參加的最後一場攻打隆化的對戰中,用於爆破敵人碉堡的那些炸藥包上,差不多每個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於炸藥包分量不等,要炸的對象也不同,他就在炸藥包上畫要炸的碉堡的樣子。

1948年的春天,董存瑞所在部隊接到指令被派往參加冀熱察戰役,他們的任務是解放隆化縣城。

他所在的連隊有一位炊事員韓定發,大家稱他為「上士」,兩人關係很好。接到參加冀熱察戰役的指令後,韓定發被調到擔架隊,董存瑞不得不跟自己的給自己的好友道別,他親自送了一張自己的照片給他,照片背後寫了10個字「送贈韓上士留念董存瑞」,是他特意拜託連隊的文書兼隊友閻世太寫的。

這張照片後來成為董存瑞僅存於世的兩張照片之一,另外一張就是他妻子保留的良民證上的童年照。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因部隊受阻於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藥包,左腿負傷,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緊急時刻,他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

左手托舉,右手拉開導火索,7、8秒後炸藥包爆炸。

19歲的少年,就這樣走完自己短暫的一生。

6年後,隆化建起了紀念董存瑞的陵園,由於分不清哪塊是他的遺骨,工作人員只好把一塊寫有「以此木代替烈士遺骨」的木牌放入沙木棺材內。董存瑞所在團的團長梁歧後來回憶那個被炸毀的敵堡,他說看到「只剩下脖子以下大胯骨以上這段被燒焦了的軀幹」,被炸藥衝擊波推出20多米遠。

上世紀60年代,董存瑞的妹妹和弟弟來到隆化讀中學,十七、八歲的姐弟,跟永遠停留在十九歲的哥哥相遇,在終於沒有硝煙的天空和土地。

董存瑞的父母晚年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章?章叕章?章?,你能認一個都算岳父輸
陳香梅:落幕的傳奇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