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梁灘河:過去掩鼻而過 現在垂釣變多

梁灘河:過去掩鼻而過 現在垂釣變多

王林偉下水清理漂在水面的垃圾。記者 龍丹梅 攝

一個身體健康的普通人步行1.44公里,大概需要20分鐘。但沙坪壩區土主鎮團結灣社區黨支部書記、梁灘河團結灣段社區河長王林偉巡河1.44公里,卻用了近兩個小時。

梁灘河全長88公里,流經九龍坡、沙坪壩和北碚三個區,最後匯入嘉陵江,其中1.44公里流經土主鎮團結灣社區,這裡也正是土主鎮場鎮所在地,水質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兩岸居民的生活。

5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和王林偉一起巡河,看看這兩個小時都是怎麼度過的?

巡河第一段路要「打草驚蛇」

1.44公里河道的起點是土主老橋,從這裡到場鎮約有400多米。上午9點,王林偉帶著5名巡河員,提上垃圾袋、穿上雨靴、扛起鐵耙子,從老橋出發。

巡河員都是社區幹部。社區12名幹部分成兩批,每天交替巡河,但王林偉每天都來,他是這1.44公里河段的第一責任人。

幾個人排成一列,順著濕滑的泥地向場鎮方向走,最前方一人拿著長柄垃圾鉗拍打草叢,這叫「打草驚蛇」。

這一帶的河岸上是土主老街居民的自建房,正門朝著大街,後門則向著梁灘河,這也是過去重慶多數臨河場鎮最常見的建房方式。房屋遮擋了陽光,岸邊的草深約半人高,時常有蛇出沒。巡河過程中若發現有蛇,便由打頭的男同志將蛇攆走。

過去,當地居民有在屋後堆放垃圾、雜物的習慣,只要一漲水,便是滿河垃圾,6個人每人帶上兩個垃圾袋也裝不完。從去年5月起,巡河隊伍每天巡河,清理河道垃圾的同時,還要勸阻居民朝河裡潑髒水、在河邊堆雜物。效果漸漸顯現,現在,6個人每天只帶一個垃圾袋,便能裝完巡河過程中的垃圾。

5月22日,重慶多個區縣遭遇強降雨襲擊,梁灘河水位上漲。水退後,河岸漂浮著木板、枯枝等雜物,田坎路又濕滑,走完這400米,花了約半個小時。

下河撈紙板差點陷進淤泥

走完這400米土路,便到了場鎮梁灘河岸。這是土主鎮居民的濱江路,道路是硬化過的人行道,河岸護坡上有碧綠的草皮和灌木。

但巡河員們沒有走大路,他們下到河邊,用鐵耙子將一種水生植物往岸邊撈。這種植物俗稱「革命草」,學名「空心蓮子草」,是危害生物多樣性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入侵物種。如果不及時清理,會迅速蔓延到整個河面。

這段河岸漂浮物不多,巡河員只撈上來幾塊木板和1個網袋,但「革命草」卻不少。撈草是個重活,幾名女巡河員的額頭很快布滿了汗珠。草撈上岸後還得晒乾,再及時收運,以免在河岸發臭。

就這樣邊撈邊走,10點左右,大伙兒來到一片蘆葦盪。這是野鴨、白鷺等水禽棲身的場所,不能隨便破壞,大伙兒撈草的動作也輕柔了不少。但蘆葦盪中有一片回水沱,漂著一塊泡沫、一塊廣告牌,大家的鐵耙子怎麼也夠不著。見這情形,王林偉默默地穿上齊胸的水褲和救生衣,準備下水。

「手機,手機!」正在撈草的巡河員余平扭頭看見後,趕緊招呼,「去年你掉到水裡時,就『報銷』過一部手機了。」王林偉拍拍腦門,掏出手機交給身旁的劉津杉。

剛剛下過雨,泥湯一樣的河水看不見底,水深及腰,王林偉腳步卻很快,劉津杉向重慶日報記者解釋:「河底都是淤泥,不快點走就會陷進去。」

在右手剛剛夠到紙板的那一刻,王林偉突然下陷,河邊的5名巡河員同時發出「啊」的驚呼聲。幸好,下陷了10厘米左右的王林偉很快調整了平衡,他撈起泡沫和紙板,緊緊攥在手中,艱難地一點點拔腳,從河裡走出來。

1個月撈起十多輛共享單車

場鎮河道不過七八百米,但清理起來卻花了一個多小時。除了撿垃圾、清理洪水退去後的淤泥,大家還要給路邊的草坪拔草,以免影響草皮生長。

這兩年,河道中的玻璃瓶、塑料袋、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少了,但河裡卻多了一種新垃圾——共享單車。

蘆葦盪附近的水面上有個黃影子,抬眼望見的王林偉悶聲走到水中,兩手一抬,便提起一輛小黃車。不遠處,劉津杉也從水中撈出一輛。

「不少人租完共享單車就停在靠近水面的濱河路上。一下雨漲水,小黃車就被衝到河中。」王林偉嘆了口氣。從今年5月1日入汛以來,巡河員們已從河裡撈出了十多輛小黃車。

還有另一件新鮮事兒,那就是釣魚的人多了。王林偉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全面實行河長制前,梁灘河曾經一度是臭水溝,大家連過路都要掩鼻,但如今河水水質變好了,河兩岸都是釣魚的人,每每巡河時,巡河員們都要提醒釣魚人水深,注意安全。

說話間,河對岸發出歡呼聲。循聲望去,兩名垂釣者同時抬竿,魚線末端,魚鱗白光閃閃,兩人同時釣到了鯽魚,甚是驚喜。

巡完河已經是11點,王林偉招呼大家收拾工具回社區,明天再來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日報 的精彩文章:

創新驅動發展!璧山一季度GDP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奧秘
春季十大熱門崗位出爐 平均41人爭的居然是這個崗位

TAG:重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