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講夏季養陽是順應四季變化,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養陽」!

中醫講夏季養陽是順應四季變化,夏季養生重在「養心養陽」!

春季是陽氣生髮之際,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在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候要順時而為,宜於養陽,也易於養陽;再者,春夏季節,人們活動增加,出汗增多,人體陽氣趨於體表而虛於體內,人們又有食冷貪涼的習性,陽氣易於消耗,養陽是必需的。

一般來說夏季應防暑、消暑,看到大太陽唯恐避之不及,一心想著要躲到陰涼處或有空調的地方,但中醫認為,夏季養生必須養陽。

夏季養陽是順應四季變化

135

夏季中暑的時候,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此時不少人服用藿香正氣水或者十滴水來解暑。其實藿香正氣水(片、膠囊)作為夏暑季節必備之品,是由藿香、半夏、陳皮、茯苓、蘇梗、厚朴、白芷、生薑、大棗、大腹皮、白朮等藥物製成的,這些葯全都是辛溫葯,沒有涼葯。

另外一種解暑葯十滴水,其成分包含樟腦、乾薑、大黃、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用於因傷暑引起的頭暈、噁心、腹痛、胃腸不適。其中乾薑、小茴香、肉桂、辣椒都是辛熱藥物。為什麼解暑不是用寒涼葯呢?這正是中醫理論的高明之處。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界陰陽二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135

陽虛,是指人體陽氣功能減退或衰弱,熱量不足。陽氣具有溫煦的作用,所以陽虛則外寒。產生陽虛的原因多為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包括飲食不當、勞倦或疾病損傷陽氣所致,或過用苦寒藥物,其表現為: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完谷不化,消化力差;精神不振,睏乏無力;動則汗出,容易感冒;舌淡而胖,或有齒痕;脈象沉細,皮膚濕冷。

陽氣對人體還有推動的作用,推動血液的正常運行,如果陽氣不足,則血行遲緩而出現血瘀。陽氣對人體血、津液具有固攝作用,陽氣虛對血失於固攝,則會出現崩漏、便血等,對津液失於固攝則會出現大汗淋漓,或時時出汗;或小便次數較多(不同於尿路感染),甚至失禁,例如人在受到大的驚恐時會出現尿失禁,這是因為中醫講「恐則氣下」,氣下則不能正常固攝所致;或口水鼻涕較多。

固攝作用還體現在維持臟器處於正常的位置,如脾的陽氣不足,會出現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陽氣還有氣化的作用,所有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都是建立在氣化正常的基礎之上。這裡講的氣化是指氣的運動變化,大家可以理解為臟腑的功能活動,氣化障礙,臟腑的功能活動就不正常。舉例來說,如果膀胱的氣化出現障礙,排尿就會出現異常,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導致的排尿不暢,中醫認為是膀胱氣化功能障礙。還有像代謝綜合征,表現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這是由於脾、腎的氣化功能障礙,對糖、脂肪等營養物質不能正常轉化所致,治療當從調理脾腎入手。人體陽氣不足,主要為心、脾、腎陽虛,其中腎陽虛衰又稱命火不足,因為腎陽為人體諸陽之本。

陽氣是生命的動力

135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我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萬物就缺乏生命力。

陽化氣,陰成形。無陰則陽無根,無陽則陰無以化,所以陰氣的化生必須依賴陽氣。先天之氣,又稱為元氣,是生命的火種,藏於腎,又稱為命火,命火極為寶貴。火種熄滅則生命終結,所以保護陽氣、減少陽氣損耗,是抗衰老的重要奧秘。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講:「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飲食無味,寢處不安……」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理解陽氣的重要性,陰和陽之間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相互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

春夏養陽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養生原則。

135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宜順時而養,有因勢利導之義,從而使身體陽氣充盛,精力充沛。春夏之時,人們紛紛走出戶外,活動量相對增大,特別是夏季,暑熱逼人,汗液增多,導致陽氣隨汗液宣洩太過,以至於體內陽氣虛衰;或者因為防暑降溫而過度貪涼,食冷而使體內寒濕過甚,所以古代醫學家在天人相應的基礎上提出「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如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張志聰《素問集注》「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以從其要,而培養之」,陽為陰之動力,無陽則陰無以生。所以春夏養陽,才能促進秋冬的陰的收藏。由此可見春夏養陽是非常重要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花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人們應該晚睡早起,因為夏天太陽升得早,早晨空氣清新,氣溫又相對較低,晚睡早起可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會使睡眠時間減少,所以在中午暑熱最盛之時適當午睡既可避炎熱,又可消除疲勞、補充體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學習當中。

養陽同時要除濕

135

除濕,是我們在夏季需要著重關心的一個問題。從氣候來講,夏天除了熱就是濕,特別是七八月份,雨水最多的時候,濕氣容易增加。陽氣和濕氣,就像陰陽一樣,也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們夏日裡既要養陽又要養陰,還要除濕。

心陽不足則面色晄白

面色晄白,是心陽不足的表現,不及時調理就會加重為心陽虛。

晄白,就是白而無光澤、沒有一點血色。

此外,心陽不足的人還會有很多其他癥狀,如精神不振、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心慌氣短、四肢畏寒等。

夏季養陽同時莫忘養陰

135

中醫認為陰陽和合才能有健康的機體,在我們強調補陽的時候,滋陰也是非常重要的。單純補陽,可能造成陽亢陰衰,不僅不能解決心陽不足的問題,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心陰受損。

概括而言,春季是陽氣生髮之際,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在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候要順時而為,宜於養陽,也易於養陽;再者,春夏季節,人們活動增加,出汗增多,人體陽氣趨於體表而虛於體內,而人們又有食冷貪涼的習性,陽氣易於消耗,養陽是必需的。就方法而言,夏季養陽的重要方法是艾灸,艾是自然界陽氣最足的植物,可以用溫和灸,灸關元、中脘、脾俞、腎俞、命門、大椎、至陽、足三里、三陰交。

關注養生百科,你身邊的養生專家!

關注養生資訊,有你想要的養生知識哦!

你可能會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身百科 的精彩文章:

肝癌發現就是晚期,在不養肝可就真晚了!
「神是生命的主宰」——《中華長壽大典》道教「精氣神論」!

TAG:中醫養身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