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沒意思,我打算去死一死」
1
活著有意義嗎
大概是在幾年前,有個女孩在她的微博里寫下了這句: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我打算去死一死,別擔心我啦。
寫完這句之後,她就自殺了。
這件事當時上了新浪的熱搜,很多人去翻看她過往的微博,發現她是一個抑鬱症患者。抑鬱症讓她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對這個世界喪失興趣:沒有什麼值得在乎的,也沒有什麼不可捨棄的,活著本身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她決定提前結束這個煎熬的等待。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雖不是抑鬱症患者,但是同樣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最近,我的朋友不止一次的在聊天中表示活著沒意思。畢業幾年後,工作上沒有突破,感情上沒有著落,他有能力做出改變,但發自內心的不想去做。
感覺人生虛無,喪失了生活的動力,這種現象存在於不同年齡和不同階段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越多,越發現能夠明白自己生命意義並為之努力的人少之又少。
這種感覺」生活沒意思」的社會現象,被一些專家稱作:無聊神經症。它有三個特徵:在認知上,覺得生活沒有任何意義。在情緒上,瀰漫著一種空虛感。在行為上,幾乎不做主動選擇。
這種癥狀讓人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缺乏真正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把人引入歧途。比如,很多名人吸毒被抓、問及原因,得到的答案都是生活無趣,想找刺激。這些人大都名利雙收,擁有大量財富,但他們仍然覺得生活空虛,需要從外部尋找更刺激的樂趣。
可以發現,有時候物質上的豐富和精神上的滿足並不同步,如果希望獲得生命真正的存在感和滿足感,或許我們應該試著理解生命的意義。
2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有意義
關於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的經歷令人備受啟發。
二戰期間,他被納粹黨關押在素有死亡工廠之稱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三年輾轉四個集中營,備受苦難,九死一生。但在集中營的日子裡,他想像著自己在監獄裡研究心理學,以及出去後為大家作集中營的課題演講畫面。
就是借著為這段苦難的日子賦予意義,他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他說:個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義,那他不但會感到幸福,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不僅苦難的經歷有意義,從某種更宏大的角度來看,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有意義。
以前,有個當幼師的朋友告訴我,她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她很努力地上課,很快獲得了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歡。這種成就感讓她覺得,即使面對孩子的哭鬧和一節課重複講解好幾次,似乎也沒有那麼難以忍受。她說:或許小朋友長大可能不會記得她,但她知道自己在一個人的生命早期給予他快樂與幫助,就足夠了。
認真工作,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讓她的生命有意義。
投入愛一個人,也會讓生命充滿意義。
在電影《亂世佳人》里,郝思嘉深愛著艾希禮,即使多次被拒絕,她仍然渴望從他口中聽到他愛她這句情話,她說:他的愛,是她餘生活下去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瘋狂地愛一個人,毫無保留地付出,也在某種程度上升華了自己。
此外,有尊嚴地應對苦難,並造福他人,是人類尊嚴和人性光輝的彰顯,讓生命更具意義。
美國女孩艾琳從6歲到13歲受到了鄰居和親人的長期性侵,她不是選擇自暴自棄,而是幫助被性侵者打破沉默,幫助那些最年幼、最脆弱的人。在她的努力下,預防兒童性侵的「艾琳法」在美國31個州通過。
可以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有意義,重要的是你如何挖掘自己生命的意義。
3
如何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
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中國大概有99%的人需要接受心理諮詢,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思維認為,人的生命本身並沒有意義,而人生命的意義建立在為別人服務,為別人付出,到頭來,把自己搞丟了。
他寫了《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 、《夢知道答案》等暢銷書籍,不斷探索著個體與自身、與生命的關係。
談到武志紅,不得不提他的好友兼老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他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博士,也是現代催眠療法創始人米爾頓·艾瑞克森的主要學生,從事專業催眠治療與教學長達40年。
2004年,他獲得美國催眠界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他最著名的「自我關係身心治療法」,讓身心再次整合,鼓勵與支持內在的根本改變獨特的導引方式,使得世界各地許多團體和個人獲得很大的幫助與啟發。
他曾說:我們生來,不是為了睡覺的,我們是為了覺醒,靈魂需要不斷的成長的進化。在我的生命中,這種召喚似乎沒有真正停止過,我不斷陷入生活的麻煩之中,也會灰心喪氣也會想要退縮但這股力量總是拽著我,從來未曾放棄過。
能夠感受到,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對自我生命意義的解答。
這一次,他也將同資深心理諮詢師同武志紅一起,為更多人解答生命的意義。
TAG:她在睡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