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有沒有比全國展更有貢獻和意義的書法事情?
這個時代,有沒有比全國展更有貢獻和意義的書法事情?
作者:胡飛
學書好多年了,有很多感想。好的和不好的,專業的和江湖的,名家和愛好者,讀書人與醬油君,創作者和理論者等,一般都出於利益關係才有社會種種現象吧。
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式讓書法更好的傳承,讓大眾能懂書法,讓專業的更專業,一種良性的循環和好的書法環境。在當今,書法得以傳承的方式有很多,在書法大家如沙孟海、歐陽中石、沈鵬等老一輩的靠師承關係得以傳播的一直都是歷代的書法主流,再就是各種培訓機構,書法專業、非書法專業的人士和各個書協為單位的群體。在國家的官方教育完全是落寞狀態,雖說這幾年國家政策如開書法課、翰墨傳薪、xx計劃、xx工程還有剛出來的國家支持校外藝術教育機構可以不用辦辦學許可證等相繼出台,但是書法的大環境並不樂觀。
說說比較專業的圈子,那就是我們當前都關注的國展。有沒有一種方式比國展更能激發大眾的學習書法的積極性?是書法專業?是各高校的書法老師(講師、教授等)?是各大名家?這些跟國展相比,都是小眾。國展不管是某些人的名利場還是作為傳播書法的一種方式,積極意義遠大於弊端。
經常看書法圈一些動態,我感覺所有的言論無非是兩種:一是真心關注當前書法的發展的人,這些人真心在考慮全國書法的發展,不管是專業性還是學術性,都是在思考與探索;二是利益關係,這一點是最大眾最廣泛的。例如拜師、上展覽、報班、辦展覽、拍賣、書協地位、名氣等等都充分說明這一點。
能做到第一點的,坐得住冷板凳的,真心喜歡書法的心,專心做學問的,當今社會能靜心做到的很少。能做到第二點的太多了,這是一個現狀。人不為名利,那為啥?
暫且不說那些專心做學問的,其實基本與書法沒多大關係,因為那些人沒幾個人去關注。真正關心的都是那些虛榮,誰都離不開。當然這些虛榮和追求名利有很積極的一面,那就是百花齊放,讓很多人去努力爭取改變。水平不高的積極提高水平,上展獲獎,教更多的人。
國展作為一種書法活動,一定是要積极參与的。現在書壇有四種最為奇怪的現象,看清楚了其實也不奇怪。
一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種心態的人很多,為了解釋自己水平不差、沒上展不是因為自己寫得差,也真是屢屢受打擊,屢戰屢敗,那只有攻擊了,然後開罵。說書協評審不陽光不公正不公平,上展的都是評委的學生等等,就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從來不否認自己有問題;
第二種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某些以前靠展覽已經成名的名家,做不了學術,一天到晚就批評我們的作者,沒涵養、沒文化、展覽體、館閣體等等,大力批評展覽的弊端,評委的素質、作者的修養等,自己卻從來不做表率,也沒看到有個什麼實際的有學術意義和影響的作品;
第三就是學院派,反對展覽,反對這種比較走捷徑的「浮躁」行為。
第四就是某些「不知天高地厚老子天下第一」的「大學問家」「大書法家」,他們不是不懂書法,也不江湖。水平不高,理論也好不到哪兒去,可是不管是入展獲獎作者,相當有水平的青年書家還是已經成名的大家,他都不放在眼裡,看不起任何人,觀點陳舊思想固執等,甚至覺得自己寫得最好。
國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不管你是處於什麼狀態,只要你知道它,就參與,這是一個搞書法的狀態。投稿了沒上就沒上,有些人礙於面子說沒投,有些人不敢投,有些人想投又鑒於平時老在批評展覽所以不好意思投。說個心裡話,你搞書法不可能不想上展,你上了展獲了獎你才不會去批評評委和國展了。
有的人說,現在的展覽形勢變了,越來越難了。不管是評審機制、展覽形勢還是名額等都變得讓人畏懼。其實,就2016、2017、2018年的狀態來看,上展並不是想像中那麼難,上展的並不是老是那些人,剛剛出來的大字展名單有一大半我都不認識,起碼有一半是新人。我們湖北的名單中就有一半是新人。以前經常上展的反而沒見到。
在還沒有中國書協的時候,也是書法最落寞的時候,少數文人民國餘生會一點點。進入新時代,當中國書協成立之後,對社會的貢獻那是大大的,特別是書法自此有一個權威組織了。在書法專業還沒有廣泛開起來的時候,你也是在支持全國展的,當代名家有幾個不是展覽出來的?自從有了書法專業你就記不住自己的母親,要過河拆橋天天諷刺展覽?去攻擊去批評?當沒有展覽,連字帖都買不起時,更談不上投展讓人承認你,展示你時,你的書法在哪兒?如果你不是被這種自己吃不到葡萄的心態所左右你壓根都不會說什麼。
展覽是成名最捷徑的路,那是一種被認可的平台。一直都有一種聲音,就是有很多人覺得投展好像就是低級一樣,就不是在學習,聽的最多的是把投稿作者的作品都稱作為「展覽體」。你研究夠深入就不會這麼說?反問幾個問題:
一,你的不投展,你的實際水平有多高?高於獲獎作者?高於古人?
二、你對中國書法做了多大貢獻使你要天天批評這種全民能參與的活動?
三、你對社會做了多大貢獻?
四,你天天叫板要做學問,你的學問做得如何,能作為表率嗎?
五、是投展所發掘的高手多還是不投展的高手多?
六、如果國展沒人投了書法會怎樣?有幾個會去有激情搞書法?那些靠書法養活一家人的作者呢?
七,有人說走入展廳看了獲獎作品沒有內涵和回味的東西,是眼拙還是嫉妒?如果全部否定你是不是研究不夠深入?看不到優點?
八,作為學術,可不可以繞開展覽,只針對作品說話?
九,有沒有比全國展更好的方式發揚傳統,活躍書法文化?
然而,書法圈那麼多聲音,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之爭。如果不是為了利益,誰會拼死拼活的練字上展呢?
拋開功利,我們多些對書家的關照,多些支持與鼓勵,別三天兩頭的批評指責。現在能拿筆的就不錯了,能寫得入展獲獎的就相當不容易了,任何行業圈子都會有一些問題,多看看積極的方面,有問題可以提出來解決,而不是發牢騷,攻擊作者,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要知道千千萬萬的書者都是不容易的,為了爭取一個會員搞得你死我活的,為了靠書法吃飯弄得個窮苦潦倒,別折騰了。做好服務,努力提供條件,讓更多的人開心學書法,提高水平良性發展就好。
能成名成大家的,不要人說,什麼讀書增加修養的會去努力。不是專心學書法的,你逼著他背書寫詩也沒用。能帶著大眾寫字投展是在傳承書法文化,畢竟不是誰都能留在歷史上,不是誰都能當書法家,也不是誰都有機會去高校學習書法專業。沒有展覽書法會更小眾,最後玩的就是專業的學生和那些吃得飽飯的名家、書法專業的教授,畢業了都失業嗎?
展覽有很多弊端,但是積極意義更多。它讓大眾參與起來了,讓底層有天賦的人翻身了,讓書法得以傳承,使造紙、造墨等文房產業興盛了,更多人認識書法修身養性了,也讓一部分人開班授徒賣字等改善了經濟,展廳的美也讓社會多了一道風景線,你還要批評嗎?
註:個人觀點,勿瞎評論。請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有深思熟慮的觀點歡迎留言探討。
文章已於2018-05-18修改
作者簡介
胡飛 ,字子翥,號羽者,瓦齋。1988年生,武漢新洲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青年書協副秘書長、武漢書協理事兼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武漢青年書協理事、中流印社社員、弘堂書社社員。作品被西安碑林博物館、興化市美術館等機構收藏。獲2013-2015年度書法報海選佳作獎。入圍湖北書法百名優秀人才項目。
※丹青問道—牛頭畫社中國畫全國巡迴展
※米芾的《自敘帖》暴露了學書法的一些秘密
TAG:晉堂書法 |